更新於 2024/12/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失業那些小事|時機

今天一早起床,突然想起「過了就是過了」這句話,德文的說法是vorbei ist vorbei.
學德文的第一個月就學到了這句話。

我忘記是想起誰,但大抵意思是當事過境遷,無論你現在再多做點什麼,有些事情錯過就是錯過了。

學語言往往伴隨著第一件事情就是時態,這個時間點之前,這個時間點當下,過去了,現在進行,未來...等等。學韓文跟日文的時候,覺得韓文跟日文又比中文更精準地使用時態的動詞,而我們似乎多了一個「了」就可以解讀過去式。例如吃,看電影,但或許如此,算了,都過去了。好像也一句話足以概括一種感慨。

那種感覺比較不像是一種做事情的順序,例如先做1、做2,再做3,跟先做3、做2,再做1之間的差別。例如我學日文所花費的金錢若以10萬元來計算,如果是以去日本旅行25000一趟為準,或許我已經出發了4次。畢竟有許多人是終生沒有學過日文,但是去過許多次日本旅行。他沒有先去日本旅行,再學日文的順序。也沒有先學日文,再去日本這個順序。他人生只有去日本這個決定,沒有學日文的這個選項。

但也有可能有另一種人是沒有學日文,也沒有去日本。

我是有點感慨(但沒有後悔,因為我知道我就是需要先學習語言,我才可以在國外過上我嚮往的使用當地語言的體驗),到了現在才去日本。如果我剛出社會的幾年先出發的是日本,會不會就再也沒有要學日文呢?因為學語言的錢是妥妥地可以拿來去日本,而不是拿來學語言。

而我如果先選擇先去日本,我在現階段所規劃的人生,理財上是否也會因此而不同?比方說我會不會傾向選擇一個更容易請假的公司,或者傾向選擇日商或者就不傾向選擇日商。

人生有很多時機,工作有工作的時機,感情有感情的時機,親情有親情的時機,例如你想工作的時候,你想談感情的時候,你想與家人相處的時機。


在銷售商品時,往往也有時機,例如這個時間點或許他剛好需要這個東西,如果你在這個時機點推銷他,可能很快就買單。談感情時,也有時機,也許你就是在這個時間點孤單,也許你就是在這個時間想結交一個對象,也許你就是現在這個時候想要結婚,也許就是在這個時機點糊里糊塗,也許就是這個時機點,可以把握,就像買房子的時機,買股票的時機。也許你只有這個時機點敢勇敢冒險,也許你只有這個時機點,敢毫無顧忌的轉職。


所有的改變往往伴隨著成本,但也創造了新的機會與可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