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本的立體觀:結構與意義的分析

講師:黃國珍老師

  文本是立體的,我們要如何建立文本是立體的概念?構成文體的條件?為什麼要有結構、脈絡,因為我們要看見脈絡。

  我們要用點、線、面、體的觀念去看一篇文本,展開有意義、結構性的拆解。要有步驟、順序、結構的去閱讀文本。

  • 標點符號是意義或內容上的切分,所以不放在點、線、面、體裡面
  • 點–文字、詞彙、人事時地物→構成文章中重要的訊息、數據。
  • 線–資訊間的關聯性。
  • 面–觀點。比如我們要了解花蓮,會有花蓮的景點、花蓮的美食、花蓮的產業(最大的產業是水泥業,但對於花蓮的美景卻有著傷害)、花蓮的歷史背景……。
  • 體–整體。比如上面所說的花蓮,這些不同的面,構成體的產生。

  我們為什麼要分析文本?因為我們要學習檢視對方給我的訊息是否有問題,因為大多數人都僅止於少數觀點,所以當我們能夠用更多的觀點進行理解,甚至擁有更多面向,我們能夠有更多判斷的能力。我們要拿別人的答案,但也要有能力展開自己的理解及過程,也可以分析別人為什麼會這樣想。聆聽他人與你的對話,去聽見對方忽略什麼?對方重視什麼?(對方想要跟我溝通、想要傳達給我的內容是什麼?)

品學堂-理解層次與提問屬性

  擷取訊息是學生能夠在文本中找到答案,所以就會是上面所說的點。而在統整訊息中,就不再只是找文本中找答案,而是需要統整,也就是上面的線甚至到面,所以在這邊也會是我們之前練習的「上位概念」。省思評鑑就會是最上層的想法,也會是面、體。

文本實作1-世界居所大不同

自己分析文本實作

  但是這就是文章中的所有重點,完成擷取訊息和廣泛理解(點、線),但是尚未做到上位概念的提取。

找不到樓梯,上不去怎麼辦?(上位概念好難找)

  作者想要講述的住所因人文、地理因素而產生不同,這就是一個上位概念,即便不同,但整體相同的核心概念是儘管世界居所樣貌大不同,但基本需求是提供安全

老師的版本

老師的版本,最上面的主軸就會是世界居所大不同

  這篇文章很容易做表格,因為結構很清楚。這一篇連續性的文字,需要去分析,化繁為簡、去蕪存菁,找到作者的結構,去整理內容。

  因為自己的結構圖,就可以開始設計問題去問學生,甚至是倒過來問學生都可以。

圖表題是考左半邊

  當我們做成表格,就是考學生左半邊的提取內容,讓學生去思考檢索內容。

閱讀的Sense(感知),就會是我們常說的語感(語氣、語速、語言中的情感)

在英文中對於語言中的Sense,解釋為理解、辨識、鑑賞、應對等。但我們在中文比較容易是觀看中所帶有的理性思考。

廣泛讀、大量讀,就是豐富培養語感的重要過程

文本實作2-信仰的光

自己分析文本實作

  要調整最下面的擷取訊息,擷取的訊息太少,需要在進行補充,才能把上面的上位概念含括在其中。

  以這篇文章來說,真正要談的是什麼是信仰?

  真正的信仰是具有獨立思考,有追求、理想、目標,所以在這裡舉蘇格拉底的目的,除了是例子、是扣合前面的文章為信仰而獻身,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信仰下,蘇格拉底被宗教法庭判死刑,因為他不信神(這部分相對嘲諷)。

  因信仰跟別人不同是不再渾渾噩噩,人生有了價值,以第一段來說日月星晨在頭頂照耀,指引我們方向,讓我們仰望它。當蘇格拉底的人生和我們的人生擺在一起,是我們去仰望他(蘇格拉底)。有信仰的人就像在黑暗中有了光,在黑暗路徑中,就好想有一盞燈一樣,指引我們方向,照亮我們黑暗的路程。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人是像蘇格拉底一樣?以小學端來說就是陳樹菊,存錢捐錢,拿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跟陳樹菊的人生擺在一起,我們就會仰望她,她就如同星辰日月,讓我們仰望她。

  信仰會讓生命崇高

  如果學生說他的信仰是錢,但是錢是中立,不會讓人崇高,而是如何花錢,背後做的事情,知道他的信仰和價值,才會讓我們決定是否景仰。這裡的信仰是有一種普世價值,大家共同認同,擴及他人,而非與自己有相關的。

  為什麼沒有信仰的人做到認真和誠實就是有信仰?

  人的基本條件,對待自己和他人都很認真和誠實,會不會去浪費它,架構出值得被人肯定的狀態。需要一個崇高目標嗎?作者拉到一個做為人的基本條件,不再把信仰的高台築高,讓人可以達到自己的信仰。

老師的版本

三層次文本架構

作者這篇文章想要說什麼?

作者為什麼要介紹蘇格拉底?

擷取訊息

擷取訊息

  • 作者認為生命和信仰何者重要?
  • 作者以自然界哪些事物譬喻信仰?
  • 作者認為宗室是否是信仰?
  • 蘇格拉底的信仰是什麼?
  • 蘇格拉底為什麼被處死?
  • 沒有信仰的生命會面對什麼情況?
  • 建立信仰不容易,需要哪些條件?
  • 沒有信仰的人可以怎麼做?

發展解釋

發展解釋

  • 為何作者認為信仰比生命更重要?
  • 作者以日月星辰比喻信仰的為目的為何?
  • 若宗教是一種常見的信仰型態,信仰存在於宗教何處?
  • 宗教有儀式、典籍等,那信仰存在於宗教的教義裡面,如:基督教的教義是博愛、佛教是慈悲、回教也是博愛。
  • 作者為何認為真誠可以作為一種信仰,與前三段內容有何關係?
  • 作者認為信仰對人最為重要的影響是什麼?


統整解釋

下列何者是有真正信仰的表現?

(A)沒有宗教信仰(B)願意付出生命(C)不受他人影響(D)信仰堅定不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