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珍老師閱讀素養教學筆記:從閱讀到素養,培養終身學習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黃國珍老師授課

20231017筆記

一、閱讀需要你理解

  能力和態度的問題,108課綱裡面題到素養裡面知識技能和態度。態度會是構成的元素,是因為會缺乏以自主的學習。從新設計課程是因為學生沒有動力的學習環境。現在成績學生也不見得在乎,教學的挑戰是要讓眼前的孩子有成長、有學習。要重新聚焦到我們的孩子身上。

  如果一直都讓學生有挫折,很難會有成效,如果只用答對來判斷,還可以用什麼來評析?答錯的題目能夠給我理解錯誤在哪裡?從中學習策略(另外一條路,學生自己解析自己錯誤的題目的理解)。

  鼓勵學生的態度,有在時間內讀完,讀的過程中告訴我你的發現是?要討論的議題是?(從中可以知道閱讀的態度,剛剛是否有很認真)。在進行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去創造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讓學生慢慢視為願意去參與的感受。

  閱讀最根本是喜悅、喜歡、自在。從中學習到什麼事情。佛洛伊德說人有最原本的本我、自我、超我。如果閱讀都是不愉快的,那學生怎麼願意去做?如果以答對率,那麼對於後段的學生來說,這是非常有壓力的事情,閱讀不需要那麼緊繃。

  學生在生活經驗不足,所以在說明文上面很不拿手。我們過去理解文章很容易仰賴過去經驗,閱讀素養是以能力與方法來理解文章,並不需要真的有這個經驗,我依舊可以理解作者要講什麼。所以孩子沒有該生活經驗是很正常的。就比如說中東的戰爭,我們不理解該教派,我們就不能閱讀該篇文章?並不是,我們一樣可以閱讀,即便我沒有專業經驗、字詞理解,也可以閱讀該文章,瞭解這一篇文章想要傳達的含意。所以真正的閱讀素養是你能不能理解文章?一篇說明文,在文字中有很多內容,在文章中散落一定有關連性,那有能力就可以了解脈絡、關係、因果。

  沒有文字和文本的年代,閱讀存在嗎?存在,是我們的山川、日月星辰、人的表情眼神、國族興衰、情感流轉,最觸動人的就是愛情,有很多的文本都在裡面。世界是個巨大而複雜的文本,我們對這世界一無所知,這世界是人類藉由提問和探究,逐步發現並理解。所以我們也可以透過提問和探究去理解一篇文本,深化我們對於文本的理解。

二、當閱讀成為素養

  我們熟悉的「閱讀」與現在重視的「閱讀素養」有何不同?除了識字之外,「閱讀」這個行為背後還需要哪些條件才能「理解」?閱讀的三角習題:作者、文本、讀者。

寫作手法:內容、形式。

文本內容:作者想要說什麼?

文本省思:作者如何傳達他心中的想法?

閱讀後的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文章寫的手法?(可以被討論的客觀條件)

  未來學大師艾爾文‧托夫勒:「21世紀的文盲,將不識那些不會寫字和閱讀的人,而是那些無法學習、不願學習和不重新學習的人。」

‧他認為21世紀有沒有文盲?(擷取訊息)

‧他認為21世紀的文盲跟什麼能力有關?(擷取訊息)

‧影響「學習」的三個因素為何?(統整解釋)

‧根據影響「學習」的三個因素,請示推論21世紀的文盲的關鍵成因為何?(推論題)

  台灣學生的罩門是理解推論,這是需要概念化的過程,統合的上位概念。

‧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為什麼?(省思評鑑)

‧你的觀點是什麼?(省思評鑑)

  艾爾文‧托夫勒對於什麼問題,提出這個回應?

要掃盲就要積極學習/未來需要什麼能力?/什麼人是21世紀的文盲?

  理解文本找到核心概念,讓其變成答案,再去出題目。

誘達選項比正確選項更難出XD出題目要針對學生會出錯的地方去出誘達選項,就可以知道學生的想法是否跟我們所想的一樣。

  每一個錯,都是有定義,就是因為什麼不足,所以才會答錯。

  概念轉化為文字,這件事情是不容易,而且現在孩子很不喜歡寫字,所以用很簡單的文字去書寫自己很豐富的世界。家庭是很重要的環境,但是失能的家庭也很多,學校是防護的最後一端,為孩子提供沒有太大落差的學習空間。環境拉扯的力量比過去更大,現在教學也不像過去一樣,可以讓課程更對應學生學習的表現。閱讀跟學習是一體兩面,在寫作上面也會有良好的表現。先模仿別人怎麼寫,我們才能寫得更好。寫作天才是少見,通嘗試模擬、仿寫、學習寫。

三、真實的閱讀情境與問題

  「所有最尖端的工作者,面對的都是未知和問題。所有你和我的生活所面對的都是未知和問題。」根據上面情境統整後的省思是什麼?需要學會如何面對未知並且解決問題。108課綱希望教出怎樣的孩子?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終身學習者。理解問題、把學習過的知識拿出來用、不夠用就是在自主學習,去解決問題。

  有素養的孩子長什麼樣子?知識+技能+態度=素養(整個過程是自主學習)

提出台灣東北季風會不會下雨?

A學生說東北季風會下雨,因為……。

B同學說我不知道,但是給我十分中去找瞭解,然後報告。(學生查資料知道台灣東北季風,更了解其他地方的東北季風等等)

  能不能讓學生多做一點事情?知識性的內容用補充的方式,甚至是讓學生進行補充。

  我們對於一個事物的理解,只要我們更細的理解,就會發現我們好像都不是很清楚(沒有辦法馬上進行判斷)。就比如下面的一瓶飲料是76大卡,熱量很低。(但是廠商(波蜜果菜汁)不會告訴你含糖量過高。)當我們發現問題,馬上用網路幫我們查核人一天攝取的唐量,發現事實得真相。

  識字能力是閱讀的基礎,但是不必然能理解。先被知識與經驗有助於理解,但僅限於原有知識與經驗等可以理解的部分。閱讀與思考建構的探究歷程,幫助我們避免把世界解讀錯誤。我們的孩子不是沒有理解能力,實際上他們看複雜的文本也可以看得很好(遊戲攻略的圖文複雜文本),而是不擅於思考。

理解都是思考的結果。

四、文本傳遞的不只訊息還有觀點

  沒有文本,閱讀一樣存在,在大自然之中。文本傳遞的不只是訊息,每一個文本背後都有作者,作者創造文本一定有其目的和限制。當我們經歷情境現象後,會有自己的觀察和感受,經過轉譯、紀錄、說明、解釋、詮釋後,生成文本(內容、形式)在到我們的載具中。

  我們每天會閱讀的文字量約在七到八萬字,我們在網路上、手機上會有這麼多文字,包含廣告招牌,都會不自覺進入頭腦,但是我們有沒有認真閱讀。百分之八十的內容都會來自於數位平台上。紙本閱讀已經往數位閱讀,因為超商裡面的報紙變得很少量。

  紙本、數位雙素養是現在教育部在推行。

  閱讀不是世界本身,而是由別人轉譯的訊息。裡面就會有報導者的立場,並不是客觀的內容。這時候辯證或討論就變得很重要,因為才能有新的認知,逐步形成嚴謹的說法。當訊息只是為了點閱率(因為報導者想要創造的是營收),那麼我們如何知道真相?

  牛津字典創造了一個新詞彙——「後真相」,我們在閱讀上很容易閱讀到破碎化的資訊,而我們自己閱讀也會有破碎化。比如閱讀策略——畫線策略,我們在暗示自己其他都不是重點。這就是來自讀者自主性的破碎閱讀。

  「各自獨立,互有關聯」這才能避免破碎訊息,可以達到客觀、完整。

五、閱讀的真實情境與真實問題

  面對未知大家都會是如此,那麼閱讀策略要回到根本——方法論。當我們閱讀文章訊息時,覺得很棒就會分享,上面還會擷取裡面的重點+自己感受再進行轉分享,朋友也再去加工加量再分享,就會創造「在數位訊息的網路中,每個人都是讀者也是作者,對訊息高度依賴的現象,成就一個可以操控理解的時代。」

  相信發生在頭腦裡,並不是在文本裡。再怎樣假都有人信,再怎樣真都有人覺得假。

  MECE麥肯錫的金字塔原理。

  心智圖有立體關係,但是我們很少呈現這一塊。只要轉換一個模式,其實也是金字體。只是因為我們被原本的心智圖給框架住,就如同旁邊的樹狀心智圖,其實也是有一圈、第二圈、第三圈,轉換也會變成金字體。

  以左邊這個文章來說,拆分時就會把加倍工作和設計能力出眾是屬於個人特質。

  核心主旨:態度與能力帶來改變,創造成就(歸納與演繹)。

  態度+能力+改變(依照文章順序)

  每一頁都是我們自己再進行概念化的歷程,概念化才是閱讀的重點,概念的詞語來表示統整的結果。概念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我們透過一次次練習。

  概念化:從作品到分析。認知的結過-探究結構-事件的結構-文本的結果。

  柯南是客觀(慢想)的偵探(金字塔的擷取訊息、統整解釋、省思評鑑)、毛利小五郎(快思)是主觀的偵探(長期記憶裡的先備知識和經驗),所以再要破案的時候,毛利小五郎就會睡著,所以我們得到如果要做判斷請先讓我們的主觀睡覺XD當然這不是絕對。我的想法跟作者的想法落差有多大?所以當我把所有資料放在金字塔上面來檢測,避免自己畫線的破碎訊息。

  我們會覺得難就是因為我們不常使用,所以覺得不容易。

六、閱讀素養考什麼?怎麼考?從「標準」過度到「合理」的命題思維。

  很有想像力是一種感受嗎?是。那學生回答很有想像力,我們要怎麼再問下去?學生說博物館驚魂夜。那相同之處?學生回答半夜發生。(但是這個過程是學生帶著我們尬聊)。裡面有一個關鍵是文章裡有哪些內容讓你覺得很有想像力,學生就會根據文章來回應。

  我們在提問時常會詢問客觀事實,比如小安為何要起床?幾點起來?吃了幾隻紅鶴?(但是是細節提問,可是具體的提問幫助是?)提問應該要從上面往下問,可以透過學生回答知道擷取訊息到不到位,避免學生見樹不見林。聰明的孩子知道這個題目值得自己回答,低程度學生可以開始學習高階的思考能力。什麼時候詢問表層問題?當學生回答不了,給予鷹架時,才會這樣提問,幫助學生搭好鷹架。

  當我們的標準放在故事合不合理,就會讓故事不是故事,就是討論不可思議的故事。不然神話故事或是英雄,甚至是哈利波特都不合理。所以提問要小心,避免無法繼續下去。

  依照情節推展設計題目(題目順序也是),從表層的問題逐步提升。

  不可思議的夜晚從晚上聽到嘶嘶聲開始(故事的開端),鱷魚從哪來為什麼要問?(不可思議的事件+關鍵物品)。1-4擷取訊息、5-8廣泛理解、9-10統整解釋、11-12省思評鑑,如果發展寫作的測驗?請用紅鶴的立場寫一個故事。情境和條件都是一樣,只是角色進行交換。先進行客觀才能在後面做主觀思考。我們的題目就是我們的線索,答案就在問題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的沙龍
6會員
45內容數
🌟 「馨的日常 Sin's Tea Time」是一個溫暖的小天地,讓我們一起品味生活的細節與智慧的分享。在這裡,馨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日常點滴,包括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參與各種研習的心得、以及閱讀書籍中的啟發與感動。
2025/02/18
本文探討試題設計與素養導向評量,從試題難易度、題型設計、評量目標、信效度等面向,深入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評量工具,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文章並以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
Thumbnail
2025/02/18
本文探討試題設計與素養導向評量,從試題難易度、題型設計、評量目標、信效度等面向,深入分析如何設計有效的評量工具,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素養。文章並以實際案例分析,說明如何根據文本內容,設計出符合素養導向的試題。
Thumbnail
2025/01/21
本篇文章提供黃國珍老師的文本解壓縮教學方法,透過建構圖式分析,將平面文本轉化為立體結構,提升閱讀理解力。文章深入探討文本分析的步驟,包括:由點、線、面、體的結構,到概念化與上位概念的理解,並結合建築學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原理,使讀者能更全面地掌握文本的內涵。
Thumbnail
2025/01/21
本篇文章提供黃國珍老師的文本解壓縮教學方法,透過建構圖式分析,將平面文本轉化為立體結構,提升閱讀理解力。文章深入探討文本分析的步驟,包括:由點、線、面、體的結構,到概念化與上位概念的理解,並結合建築學與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的原理,使讀者能更全面地掌握文本的內涵。
Thumbnail
2024/12/17
本文探討如何從多角度分析文本,瞭解其結構與脈絡。透過點、線、面和體的四個元素,深入拆解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考能力。舉例解析信仰與蘇格拉底的關聯,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以更高的層次進行文章剖析。本文適合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助力於提升文字表達與邏輯思考能力。
Thumbnail
2024/12/17
本文探討如何從多角度分析文本,瞭解其結構與脈絡。透過點、線、面和體的四個元素,深入拆解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思考能力。舉例解析信仰與蘇格拉底的關聯,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以更高的層次進行文章剖析。本文適合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助力於提升文字表達與邏輯思考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在學習上看似投入,卻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果呢? 你有沒有試過辛苦翻開一本書,卻在讀完後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 這次我們將深入討論學習中的一個核心問題──閱讀與理解能力。探討為什麼「閱讀與理解」是學習的主軸,以及如何透過具體的步驟來強化這一關鍵能力。
Thumbnail
為什麼有些人在學習上看似投入,卻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果呢? 你有沒有試過辛苦翻開一本書,卻在讀完後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 這次我們將深入討論學習中的一個核心問題──閱讀與理解能力。探討為什麼「閱讀與理解」是學習的主軸,以及如何透過具體的步驟來強化這一關鍵能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閱讀的重要性及其對學習的影響,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態度在閱讀素養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文章中提到,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非僅僅答對問題,更需通過探究與思考來深化文本理解。面對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教師應針對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調整教學策略,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表達,從而提升其閱讀能力與學習動機。
Thumbnail
本文探討閱讀的重要性及其對學習的影響,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態度在閱讀素養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文章中提到,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非僅僅答對問題,更需通過探究與思考來深化文本理解。面對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教師應針對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調整教學策略,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表達,從而提升其閱讀能力與學習動機。
Thumbnail
''喜閱樹''讀寫教育機構 創辦人-虹瑩老師分享 如何在閱讀中鍛鍊「抓重點的五大技巧」: 子玲老師podcast的專訪 為家長搞定''閱讀理解''的學習&考試大霧區喔 !
Thumbnail
''喜閱樹''讀寫教育機構 創辦人-虹瑩老師分享 如何在閱讀中鍛鍊「抓重點的五大技巧」: 子玲老師podcast的專訪 為家長搞定''閱讀理解''的學習&考試大霧區喔 !
Thumbnail
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會主動利用ChatGPT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努力朝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Thumbnail
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會主動利用ChatGPT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努力朝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Thumbnail
這樣的困境讓我更加深刻體會到,「閱讀」這件事就是這樣,不管你習得再多再好的解題技巧,沒有平時的閱讀習慣做基底,任憑你閱讀理解能力再好,你終究會在某個地方卡住、過不去,就像平時沒打好基本功,再怎麼有天賦也練不好上乘功夫。
Thumbnail
這樣的困境讓我更加深刻體會到,「閱讀」這件事就是這樣,不管你習得再多再好的解題技巧,沒有平時的閱讀習慣做基底,任憑你閱讀理解能力再好,你終究會在某個地方卡住、過不去,就像平時沒打好基本功,再怎麼有天賦也練不好上乘功夫。
Thumbnail
你認為的閱讀是什麼?閱讀只是讀字那麼容易嗎?這篇文章來聊聊深入的閱讀應該是什麼。
Thumbnail
你認為的閱讀是什麼?閱讀只是讀字那麼容易嗎?這篇文章來聊聊深入的閱讀應該是什麼。
Thumbnail
📖 閱讀經典 黃國珍老師在《閱讀素養》一書中提到「閱讀經典」這個議題,他說經典是一種在形式、觀點、價值上具代表性和討論意義的作品,能在不同的時代中引起共鳴,具有引發讀者反思自己所處時代的能力。最近我的晨讀選書—《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出版),正是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
Thumbnail
📖 閱讀經典 黃國珍老師在《閱讀素養》一書中提到「閱讀經典」這個議題,他說經典是一種在形式、觀點、價值上具代表性和討論意義的作品,能在不同的時代中引起共鳴,具有引發讀者反思自己所處時代的能力。最近我的晨讀選書—《如何閱讀一本書》(1940年出版),正是這樣的一部經典之作。
Thumbnail
作者:李家同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5/1 一、為什麼需要大量閱讀 1.看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卻搞不清楚這本書或這篇文章再說什麼,就是不能閱讀(cannot read)。 2.生活中普遍可見的常識不可能全部依靠課本而獲得,因為教科書的內容是屬於最精華和基礎的知識,學校的教材無法編寫
Thumbnail
作者:李家同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3/5/1 一、為什麼需要大量閱讀 1.看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卻搞不清楚這本書或這篇文章再說什麼,就是不能閱讀(cannot read)。 2.生活中普遍可見的常識不可能全部依靠課本而獲得,因為教科書的內容是屬於最精華和基礎的知識,學校的教材無法編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