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碳移除議題於社群媒體之討論趨勢分析

前言

Merry Christmas.

聖誕節到了,就再看篇論文吧。一樣是 Nature 上的新論文:Attention and positive sentiments towards carbon dioxide removal have grown on social media over the past decade

利用社群媒體的發言與討論進行輿情分析研究已經行之有年,這種類型的研究有其優勢但也有缺點。除了一些機器人帳號干擾、情緒價值誤判之外,個人認為較大的遺憾是單純觀察數據趨勢,其實很難釐清因果關係與脈絡。例如研究發現 BECCS 類型碳移除方法的評價較為負面,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並沒有辦法解釋,實屬可惜。

文章摘要

這篇研究利用2010年到2022年的推特資料,分析大眾對十種二氧化碳移除(CDR)方法的關注度和情感。研究發現,整體而言,大眾對碳移除的關注度呈指數級增長,且觀感也趨於正面,生物類型碳封存等傳統方法討論度最高且評價較佳;然而,生物能源碳捕獲與封存(BECCS)則評價較負面。此外,不同使用頻率的推特用戶關注的二氧化碳移除方法也不同,經常發文者較關注新型方法,而較少發文者則較關注傳統方法。本研究結果補充了既有的調查研究,更精細地呈現了大眾意識和觀感隨時間變化的樣貌。

研究方法

這篇研究主要利用 Twitter 數據來分析過去十年網路社群中對於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的討論趨勢,並探討不同使用者群體對各種碳移除方法的看法。研究方法結合了資料檢索、使用者分類、情緒分析等多種技術。

  • 資料檢索: 研究團隊使用 Twitter 學術搜尋 API,透過 54 個 關鍵字查詢,蒐集了 2010 年至 2022 年 間約 57 萬筆英文推文。這些關鍵字涵蓋了十種主要的碳移除方法,包括傳統方法(如土壤碳封存、生態系統恢復、植樹造林、藍碳)和新興技術(如直接空氣捕獲、加強風化、海洋施肥、海洋鹼化、生物炭、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 研究也加入了與溫室氣體移除(GGR)相關的廣泛詞彙,以便捕捉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的常用術語。為了確保資料品質,研究排除了非原創的轉推文以及每日發文超過 100 則的異常使用者。
  • 使用者分類: 研究根據使用者在資料集中發布的 CDR 推文總數,將使用者分為三類: 不常發文者:僅發布 1 或 2 則關於 CDR 的推文。中度發文者:發布 3 至 50 則關於 CDR 的推文。頻繁發文者:發布超過 50 則關於 CDR 的推文。研究團隊還人工標註了 300 位隨機抽樣的使用者,根據其個人資料,將其歸類為公司、商業人士、傳播媒體、非政府組織(NGO)、政策制定者、私人帳號或科學界。
  • 情緒分析: 研究利用預訓練的轉換模型自動分析推文的情緒極性,判斷推文內容是正面、負面還是中性。研究團隊手動標註了 400 條推文,並比較了多個模型方法,以驗證情緒分類的準確性。
  • 資料分析: 研究分析了不同碳移除方法的推文數量隨時間的變化,以及不同使用者群體 對於不同方法的關注程度。研究也分析了不同方法在推文中的情緒分佈,以及這些情緒如何隨時間和不同使用者群體而變化。此外,研究還分析了不同碳移除方法之間的關注重疊,例如哪些使用者同時關注多種方法。研究還探討了不同用戶群組發布的推文所獲得的互動量(喜歡、轉發、回覆),以了解他們在網路上影響力。

總結來說,這篇研究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多種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了網路社群對碳移除的討論趨勢,並揭示了不同使用者群體對各類方法的偏好與看法。研究結果有助於決策者更好地理解公眾對碳移除的態度,並制定更有效的氣候政策。

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的主要成果可以分為幾個方面,主要關注推文數量、使用者群體、情緒分析以及不同碳移除方法的關注度:

  • 推文數量和關注度: 整體而言,關於碳移除(CDR)的推文數量呈現指數增長,尤其是在近年來。從2016年起,每年的推文量顯著增加,到2021年,增長率甚至達到76%。 這種增長主要受到一般性溫室氣體移除(GGR)相關詞彙的推動,以及傳統碳移除方法。相較之下,新興碳移除方法的推文量較少。 傳統碳移除方法(例如:植樹造林、生態系統恢復)的推文佔比最高,約佔總推文量的55%(若排除一般性GGR類別,則佔77%)。新興碳移除技術的推文比例相對較低,僅佔17%(排除GGR類別則佔23%)。其中,直接空氣捕獲(DAC)是新興方法中最受關注的。 在各個碳移除方法中,植樹造林/重新造林在2019年受到了特別多的關注,其次是生態系統恢復。海洋施肥在2012年曾短暫受到關注,但之後大幅下降。
  • 使用者群體: 研究將使用者分為不常發文者、中度發文者和頻繁發文者。不常發文者更關注傳統碳移除方法,如植樹造林和生態系統恢復。頻繁發文者則更關注新興碳移除方法,如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BECCS)、加強風化和直接空氣捕獲。頻繁發文者的推文互動量(喜歡、轉發、回覆)明顯高於不常發文者,顯示他們在網路上的影響力較大。雖然不常發文者佔推文總數的31%,但他們獲得的互動量卻只有18%到23%。對使用者類別的分析顯示,隨著推文頻率的增加,非政府組織(NGO)、科學界和傳播媒體的比例也隨之增長,表明這些群體更傾向於積極參與相關討論。多數用戶可以歸類到特定類別,例如:私人帳戶(17%),其次是傳播媒體(13%)、非政府組織(13%)、商業人士(12%)、公司(11%)和科學界(11%)。
  • 情緒分析: 大多數碳移除方法的推文中,正面情緒多於負面情緒,但海洋施肥是例外,負面情緒佔主導。傳統碳移除方法(如植樹造林和生態系統恢復)通常被認為更正面,而生物炭、藍碳和加強風化則整體上被視為最正面的。對於新興碳移除方法,如生物能源與碳捕捉和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氣捕捉,負面情緒的比例較高,但正面情緒仍然佔多數。 頻繁發文者傾向於表達較中性的情緒,而不常發文者則更傾向於表達正面情緒,特別是關於生物固碳方法(如植樹造林和生態系統恢復)。隨著時間推移,大多數碳移除方法的正面推文比例都在增加,但生物能源與碳捕捉和封存(BECCS)是個例外。 整體而言,淨情緒(正面推文比例減去負面推文比例)正在緩慢增長,但關於生物能源與碳捕捉和封存(BECCS)的推文除外。
  • 使用者關注的重疊:推文內容顯示,使用者經常對多種碳移除方法感興趣。一般性溫室氣體移除(GGR)與其他所有主題的重疊度最高。土壤碳封存、植樹造林/重新造林和藍碳之間的關注重疊度較高。海洋施肥、海洋鹼化和加強風化之間也存在很高的關注重疊。生物能源與碳捕捉和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氣捕捉,以及加強風化和生物炭之間也存在明顯的重疊。

成果討論

這項研究的成果提供了許多關於社群媒體上碳移除(CDR)討論的重要發現,這些發現不僅具有學術價值,也對政策制定和公眾溝通有實質貢獻。

  • 重要價值與貢獻:
    • 提供即時和動態的公眾觀點:相較於傳統的調查方法,社群媒體數據分析能夠提供更即時、更動態的公眾觀點,可以快速追蹤公眾對新興技術的反應,並及早發現潛在的爭議點。這有助於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員及時了解公眾的態度,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 顯示不同使用者群體的偏好:研究區分了不同類型的使用者,並分析了他們對不同碳移除方法的關注程度和情緒傾向,這有助於更精確地了解不同群體對各種方法的偏好和疑慮。這種區分可以幫助決策者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溝通策略和政策措施。
    • 彌補傳統研究的不足:研究指出,傳統的公眾認知研究通常存在地域和時間上的局限性,而社群媒體數據分析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提供更全球性和長期的視角。這有助於更全面地了解全球公眾對碳移除的態度。
    • 支持跨領域研究:研究顯示,社群媒體數據分析可以與其他社會科學方法(如調查、訪談)相互補充,共同提高對公眾認知研究的理解。
  • 改進之處:
    • 語言和平台限制:研究僅限於分析英文推文,且僅使用 Twitter 數據,這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存在偏差,無法完全反映全球公眾的觀點。未來研究可以考慮納入其他語言和社群媒體平台的數據。
    • 使用者真實性:研究指出,社群媒體上可能存在機器人帳戶,這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干擾。儘管研究已嘗試排除異常帳戶,但仍需進一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識別和排除機器人帳戶的影響。
    • 無法確定使用者專業知識:雖然研究對使用者進行了分類,但仍難以確定每個使用者的專業知識和背景。這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解釋存在局限性。
    • 平台政策變化:研究強調,Twitter 平台的政策變化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並使不同時間段的數據難以比較。這提醒研究人員需要關注社群媒體平台的動態變化,並在分析中考慮這些因素。
    • 情緒分析的挑戰:研究指出,即使是人類對推文的情緒判斷也存在分歧,這突顯了自動情緒分析的挑戰。未來研究需要進一步提高情緒分析的準確性,並探索更精細的情緒分類方法。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2024 碳移除產業五大發展趨勢

高品質碳移除碳權開發關鍵 - Isometric與Graphyte的先行者經驗

碳移除市場 2024 發展概覽 - Puro.Earth 年度報告

川普回歸,碳移除產業的第一個挑戰

Climeworks 提供高品質碳移除碳權的評估框架

Puro彙整並公開全球碳移除政策地圖

直接空氣捕捉降到一噸100美金可能嗎?

碳移除產業的挑戰與機會:2024 Carbon Unbound的啟示

2050淨零目標,碳移除需多少

美參議員聯手推動碳移除稅收抵免提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