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空氣捕捉降到一噸100美金可能嗎?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前言

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是以科技技術進行碳移除最直覺的方式,但當前技術水準很難將能源消耗與成本降下來。加拿大新創 Deep Sky 的首席工程師投書富比世雜誌,特別寫了篇專欄文章探討 DAC 的成本價格發展與社會價值。

作者 Phil De Luna 對於 DAC 的成本目標價格論述相當清晰,說明了這項目標概念來源,也闡述了相關發展。因此儘管是產業中的利害關係人,但提出的說辭仍然極具說服力。實際上應該思考的問題也許不是 DAC 成本價格是否能降低到 $100 ,而是與氣候變遷的社會成本相比, DAC 應以怎樣的價格成本來運作,方為合理目標。

摘要翻譯

直接空氣捕捉:每噸 $100 是夢想還是現實?

直接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 CO₂ )正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熱門話題,然而討論的核心總繞著一個關鍵數字:每噸 $100 二氧化碳。這被視為直接空氣捕捉( DAC )技術實現經濟可行的分水嶺,並讓其成為具規模化潛力的氣候解方。但這個目標真的可行嗎?或者說,它是否應該成為唯一的追求目標?以下將回顧這個 $100 基準的起源、檢視當前 DAC 成本的進展,以及探討其他像「碳的社會成本」這樣的指標,是否更能反映 DAC 的真實價值。

$100 目標的誕生

「每噸 $100 」這個目標在十多年前首次提出,源於當時對直接從空氣捕捉 CO₂ 技術的懷疑態度。2011 年,美國物理學會的研究指出 DAC 的成本可能高達每噸 $600 至 $1,000,讓人懷疑其是否具有經濟可行性。批評者認為, DAC 技術在挑戰熵的基本定律,當時也看不到任何有效降低成本的路徑。

2018 年:技術進展與基準目標的神話化

2018 年, Carbon Engineering 發表了一項研究,推估其技術有望將捕捉 CO₂ 的成本降至每噸 $94 至 $232 。同時,榮獲諾貝爾獎的氣候經濟學家 William Nordhaus 推算,到 2050 年,排放一噸 CO₂ 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將達到 $102 。再加上美國能源部針對 DAC 技術設立的每噸 $100 CO₂ 資助計劃,這些因素共同促使 $100 成為一個近乎神話化的基準。

但若考慮通膨因素,情況則大不相同。2016 年提出的 $100 目標,如今相當於每噸 $130 ,而到 2050 年,若通膨幅度溫和,可能上升至每噸 $215 。這樣的現實令人重新思考: $100 的基準究竟是必須追求的目標,還是過時經濟條件下的產物?

當前 DAC 成本的真相

儘管每噸 $100 CO₂ 目標仍被視為希望,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現階段,多數 DAC 系統的運行成本介於每噸 $500 至 $1,000 ,視技術與規模而定。以 Climeworks 為例,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 DAC 公司之一,他們預計其技術成本到 2030 年或許可降至每噸 $300 ,但仍然遠遠未達最初設想的 $100 目標。

今年初的破冰交易

今年,新創公司 Holocene 宣布以每噸 $100 的價格,成功將 100,000 張碳權售予 Google ,成為首家以此價格出售碳權的 DAC 業者。值得一提的是, Google 預先支付資金,為 Holocene 提供財務支持,而這些碳權的交付計畫預計要到 2030 年初才會完成。這是一項極具雄心的交易,因為 $100 每噸的定價可能低於 DAC 的實際成本,而 Holocene 目前僅啟用了年產能僅 10 噸的試驗設施

高成本的原因

從空氣中直接捕捉 CO₂ ,比從濃縮的工業排放源中捕捉難度更高。由於空氣中的 CO₂ 濃度僅約 0.04% , DAC 系統需要處理龐大的空氣量,才能提取少量的碳,這對能源需求與材料成本造成了巨大壓力。目前常用的固體吸附劑或液體溶劑價格昂貴,也進一步推高了技術成本。

重新檢視 $100 的基準

要理解 $100 每噸 CO₂ 的目標,可以將其與其他以噸計價的大宗商品比較。這樣的對比十分驚人——市面上極少有商品的價格低於 $100 。像水泥、煤炭、鐵礦石這類基礎材料的價格,通常在 $100 至 $200 每噸之間,而建築用的砂礫雖是少數例外,僅需 $35 至 $70 每噸,但這些材料是以極高產量生產且僅需極少加工的商品。可以說, $100 每噸的價格幾乎與「泥土」等低價材料相當。

從這個角度看, $100 每噸的目標無疑是一個雄心勃勃的挑戰。若要實現此目標,必須將 CO₂ 商品化的成本壓縮到與地球上最廉價資源相近的水平。這需要在技術創新、規模經濟和運營效率上實現前所未有的突破,其規模至少要媲美甚至超越太陽能和風能產業的進步。雖然理論上有可能實現,但這需要 DAC 技術從現在起進行指數級的擴展與部署,才能接近這一理想值。

為什麼碳的社會成本才是真正的基準

雖然每噸 CO₂ $100 已成為討論 DAC 經濟性的常用標準,但其實並不足以全面反映 DAC 的價值。更合理的評估基準應是碳的社會成本

碳的社會成本是指每排放一噸 CO₂ 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包括氣候災害、健康損害與農業損失等多重影響。最新研究顯示,這個數字遠超過 $100 。例如,美國近期的科學研究將碳的社會成本定為每噸 $185 ,而加拿大政府的官方數據則高達每噸 $266

這些數據說明,從避免碳排放損害的角度看,社會對碳移除的價值早已超越 $100 每噸的水準。以此為標準,即便 DAC 技術目前的成本高達 $300 至 $500 每噸,仍然具有顯著的淨效益,因為它能減少未來因氣候變遷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此外,隨著碳市場和排放交易機制的逐步成熟,碳價可能會持續上漲,使得更高的 DAC 成本更能被市場接受。

重新思考 DAC 的目標

我們應跳脫每噸 CO₂ $100 的執念,改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待 DAC 在解決氣候問題中的定位。即便目前 DAC 的成本高達每噸 $600 ,或未來有望降至每噸 $300 ,這都已是顯著的進展,尤其是當政策能準確反映碳排放的實際社會成本時。

DAC 的推廣需要時間,成本也將隨著規模化與技術進步逐步降低。然而,是否達到每噸 $100 並非最關鍵的問題。真正的關鍵在於 DAC 系統能否接近或達到碳的社會成本,即氣候變遷對我們共同帶來的經濟損失

雖然 DAC 無法一勞永逸解決所有氣候問題,但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解方。未來的發展需要在技術創新、資本投入與務實的成本目標間找到平衡。當我們重新聚焦於碳移除的廣泛效益,並將其與碳排放的真實成本相連結, DAC 就能在實現永續與淨零排放的未來中發揮更大作用。

問題的核心不僅是 DAC 是否有朝一日能降到每噸 $100 以下,而是社會是否願意承擔對抗氣候變遷所需的代價。答案應該是毫不猶豫的肯定。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直接空氣捕捉DAC的發展契機與應用

直接空氣捕捉DAC,會是氣候變遷的終極解方嗎?

碳移除產業的挑戰與機會:2024 Carbon Unbound的啟示

2050淨零目標,碳移除需多少

美參議員聯手推動碳移除稅收抵免提案

川普勝選之後美國碳移除產業的未來

碳捕捉後只能封存到地底嗎?看看另一種可能的未來吧

碳移除技術:應對氣候變遷的未來解決方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9會員
319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Puro.earth的海洋缺氧碳封存(MACS)方法學獲諮詢委員會批准,標誌著一項以海洋為基礎的持久性碳移除新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此方法通過將富含木質素的生物質沉積到深層缺氧的海洋盆地中,實現長期碳移除。文章詳細介紹了MACS方法學設計理念、科學依據、碳封存年限估算調整、目前實驗進展、環境與社會考量。
Thumbnail
2025/04/30
Puro.earth的海洋缺氧碳封存(MACS)方法學獲諮詢委員會批准,標誌著一項以海洋為基礎的持久性碳移除新技術的重要里程碑。此方法通過將富含木質素的生物質沉積到深層缺氧的海洋盆地中,實現長期碳移除。文章詳細介紹了MACS方法學設計理念、科學依據、碳封存年限估算調整、目前實驗進展、環境與社會考量。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直接空氣捕捉技術應運而生。許多公司正推動大規模 DAC 設施,如 1PointFive 即將在德州落成的工廠,年捕捉量可達 50 萬噸。然而,DAC 也面臨爭議。史丹佛大學教授 Mark Jacobson 認為,該技術耗能龐大,且多由石油業資助,可能淪為化石燃料企業延續排放的藉口。
Thumbnail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直接空氣捕捉技術應運而生。許多公司正推動大規模 DAC 設施,如 1PointFive 即將在德州落成的工廠,年捕捉量可達 50 萬噸。然而,DAC 也面臨爭議。史丹佛大學教授 Mark Jacobson 認為,該技術耗能龐大,且多由石油業資助,可能淪為化石燃料企業延續排放的藉口。
Thumbnail
碳移除市場發展受限於政策不明確,企業多觀望高耐久性碳移除方案,偏好價格較低的自然型移除。高耐久性碳移除技術(如ERW和DAC)雖具潛力,但成本高昂,供應鏈不確定性高,缺乏政府補貼與明確規範。調查顯示,2030年前高耐久性方案需求將增加,但超過35%企業仍未規劃採購,價格及市場信任為主要瓶頸。
Thumbnail
碳移除市場發展受限於政策不明確,企業多觀望高耐久性碳移除方案,偏好價格較低的自然型移除。高耐久性碳移除技術(如ERW和DAC)雖具潛力,但成本高昂,供應鏈不確定性高,缺乏政府補貼與明確規範。調查顯示,2030年前高耐久性方案需求將增加,但超過35%企業仍未規劃採購,價格及市場信任為主要瓶頸。
Thumbnail
耐久碳移除市場雖被視為實現淨零碳排的關鍵技術,但當前仍面臨高昂成本、有限供給及技術不確定性等挑戰。企業雖已投入數億美元簽署碳權預購協議,但多數技術尚未成熟,市場價格亦缺乏共識。與此同時,土地利用型碳移除雖更具成本效益,但可用土地有限,無法單獨承擔減碳重任。
Thumbnail
耐久碳移除市場雖被視為實現淨零碳排的關鍵技術,但當前仍面臨高昂成本、有限供給及技術不確定性等挑戰。企業雖已投入數億美元簽署碳權預購協議,但多數技術尚未成熟,市場價格亦缺乏共識。與此同時,土地利用型碳移除雖更具成本效益,但可用土地有限,無法單獨承擔減碳重任。
Thumbnail
加拿大政府推出全球首創的直接空氣捕捉 (DAC) 碳抵換規範,為全球碳移除監管樹立新標準,並可能成為吸引大量資金投入 DAC 技術,加速全球普及的催化劑。此規範確保碳權符合高標準,包括永久性、可量測性和透明度,並禁止將捕獲的CO₂用於增強型採油(EOR),以維護DAC作為獨立減碳技術的公信力。
Thumbnail
加拿大政府推出全球首創的直接空氣捕捉 (DAC) 碳抵換規範,為全球碳移除監管樹立新標準,並可能成為吸引大量資金投入 DAC 技術,加速全球普及的催化劑。此規範確保碳權符合高標準,包括永久性、可量測性和透明度,並禁止將捕獲的CO₂用於增強型採油(EOR),以維護DAC作為獨立減碳技術的公信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直接空氣捕捉 (DAC) 成本發展與未來方向,並質疑 $100 作為衡量標準之適宜性。雖然目前 DAC 成本多在 $300 至 $1,000 間,但隨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成本將逐步下降。DAC 雖非解決氣候危機的唯一方案,但仍是淨零重要工具,需聚焦長期效益與政策支持,而非過度執著於價格目標。
Thumbnail
本文探討直接空氣捕捉 (DAC) 成本發展與未來方向,並質疑 $100 作為衡量標準之適宜性。雖然目前 DAC 成本多在 $300 至 $1,000 間,但隨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成本將逐步下降。DAC 雖非解決氣候危機的唯一方案,但仍是淨零重要工具,需聚焦長期效益與政策支持,而非過度執著於價格目標。
Thumbnail
RMI 智庫探討了實現碳移除十億噸級( Gt )的重要性與挑戰。到 2050 年每年需移除多達 10 Gt 二氧化碳,以達成氣候目標。這一目標將使 CDR 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需投入大量資金、技術創新與勞動力,並大幅升級供應鏈,透過長期投資減少難度,為實現規模化奠定基礎。
Thumbnail
RMI 智庫探討了實現碳移除十億噸級( Gt )的重要性與挑戰。到 2050 年每年需移除多達 10 Gt 二氧化碳,以達成氣候目標。這一目標將使 CDR 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之一,需投入大量資金、技術創新與勞動力,並大幅升級供應鏈,透過長期投資減少難度,為實現規模化奠定基礎。
Thumbnail
美國參議員提出二氧化碳移除投資法案,計劃設立每噸 250美元( BECCS 為 $110 美元)的稅收抵免。法案採技術中立方式,支持直接空氣捕捉( DAC )、生物能源碳捕捉( BECCS )、強化岩石風化等多種碳移除技術。業界人士普遍肯定此舉,認為其將推動碳移除技術創新,促進經濟成長並創造就業。
Thumbnail
美國參議員提出二氧化碳移除投資法案,計劃設立每噸 250美元( BECCS 為 $110 美元)的稅收抵免。法案採技術中立方式,支持直接空氣捕捉( DAC )、生物能源碳捕捉( BECCS )、強化岩石風化等多種碳移除技術。業界人士普遍肯定此舉,認為其將推動碳移除技術創新,促進經濟成長並創造就業。
Thumbnail
本文整理兩則重點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相關新聞,一則是美國能源部的投資獎勵計畫,另一則是新創公司的微型DAC設備應用。美國能源部將投資5,250 萬美元促進DAC的商業化,而新創公司Direct Carbon則利用DAC所捕獲之二氧化碳應用於溫室等封閉農場中。
Thumbnail
本文整理兩則重點直接空氣捕捉(Direct Air Capture, DAC)相關新聞,一則是美國能源部的投資獎勵計畫,另一則是新創公司的微型DAC設備應用。美國能源部將投資5,250 萬美元促進DAC的商業化,而新創公司Direct Carbon則利用DAC所捕獲之二氧化碳應用於溫室等封閉農場中。
Thumbnail
在目前,全球的經濟成長依然與碳排放呈現正相關的趨勢,我們的目標是讓經濟繼續成長,但是碳排放逐年降低。我們可以看到離岸風電在2014年時,依然相當昂貴,每度電成本約新台幣6.4元(US$231/MWh),到了2021年僅有2.27元(US$82/MWh),我認為等15MW離岸風機正式佈署,這個數字應該
Thumbnail
在目前,全球的經濟成長依然與碳排放呈現正相關的趨勢,我們的目標是讓經濟繼續成長,但是碳排放逐年降低。我們可以看到離岸風電在2014年時,依然相當昂貴,每度電成本約新台幣6.4元(US$231/MWh),到了2021年僅有2.27元(US$82/MWh),我認為等15MW離岸風機正式佈署,這個數字應該
Thumbnail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Thumbnail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