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兵譜】沙漠裡的群雄 - 駱駝騎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825年,印度比哈爾邦的普爾比亞駱駝騎手

1825年,印度比哈爾邦的普爾比亞駱駝騎手

駱駝騎兵,或稱camelry(法語:méharistes,發音為 [meaʁist] ),是使用駱駝作為交通工具的武裝部隊的總稱。有時,這種類型的戰士或士兵也使用長矛、弓或火器在駱駝背上作戰。

駱駝騎兵是中東歷史上沙漠戰爭中的常見元素,部分原因是這種動物的高度適應性。與傳統騎兵的馬匹相比,牠們更適合在乾旱的環境中工作和生存。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駱駝的氣味會使馬匹驚慌失措,使駱駝成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泰姆布拉戰役中有效的反騎兵武器。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蘇伊士運河攻勢期間,奧斯曼駱駝隊在貝爾謝巴集結。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蘇伊士運河攻勢期間,奧斯曼駱駝隊在貝爾謝巴集結。


早期歷史

阿拉伯國王金迪布(Gindibu)首次將駱駝用作軍事動物,據說他在公元前853年的卡爾卡爾戰役 (Battle of Qarqar)中使用了多達1,000頭駱駝。據報道,他們後來在公元前547年波斯居魯士大帝和呂底亞的克洛伊索斯之間的泰姆布拉戰役中被使用。據色諾芬的說法,居魯士的騎兵在數量上是六比一。他的一位將軍描述,呂底亞馬匹會避開駱駝,居魯士將他的輜重車隊中的駱駝組成了一支臨時駱駝軍團,並由武裝騎手取代了駱駝。儘管從技術上講駱駝並沒有被用作騎兵,但據說駱駝的氣味和外觀對於驚慌失措的呂底亞騎兵和扭轉戰局對居魯士有利至關重要。 六十多年後,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在第二次波斯入侵希臘期間,招募了大量阿拉伯僱傭兵加入他的龐大軍隊,這些僱傭兵全部裝備弓箭,騎著駱駝。希羅多德指出,阿拉伯駱駝騎兵,包括一支龐大的利比亞戰車兵部隊,數量多達兩萬人。這些騎著駱駝的傭兵受僱於阿拉伯和敘利亞的遊牧部落,在波斯服役,作為小規模弓箭手作戰,有時騎著駱駝作戰。


駱駝的頭部護具(土耳其,17世紀)

駱駝的頭部護具(土耳其,17世紀)


據希律王記載,帕提亞國王阿爾達班努斯四世僱用了一支由裝備長矛( kontos)、騎著駱駝的重裝士兵組成的部隊。


西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阿拉伯邊境使用了當地徵召的駱駝騎士。其中第一個是阿拉一世·烏爾皮亞·德羅莫埃達裡奧魯姆·帕爾米雷諾魯姆 (Ala I Ulpia Dromoedariorum Palmyrenorum) ,他是圖拉真皇帝從帕爾米拉招募來的。在羅馬帝國晚期,阿拉伯駱駝部隊或稱單峰駱駝部隊被用來執行護衛、沙漠治安和偵察任務,駱駝騎士的武器包括波斯風格的長劍、弓和匕首。


駱駝騎士

駱駝騎士


阿拉伯半島的前伊斯蘭文明將駱駝用作坐騎,早在西元一世紀,納巴泰和帕爾米拉軍隊就使用了從阿拉伯遊牧部落招募的騎駱駝的步兵和弓箭手。通常,此類士兵會下馬步行而不是騎在駱駝上作戰,在穆罕默德及其追隨者的最初戰役中,駱駝被廣泛使用。隨後,阿拉伯人在穆斯林征服期間使用騎駱駝的步兵擊敗了薩珊王朝和拜占庭敵人。 根據中國佛教朝聖者玄奘的說法,突厥人使用駱駝騎兵,玄奘訪問了突厥人西部首都蘇亞布(位於現代吉爾吉斯斯坦),並留下了對可汗及其軍隊的描述。

……他的其餘隨從都穿著毛皮和細羊毛衣服,長矛、旗幟和弓箭整齊排列,駱駝和馬匹的騎手遠遠地延伸到視線之外。


1930 年代索馬利亞的義大利杜巴特人

1930 年代索馬利亞的義大利杜巴特人


現代

拿破崙在法國對埃及和敘利亞的戰役中使用了一支駱駝隊。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殖民軍隊使用駱駝部隊進行沙漠治安和巡邏工作。這些部隊的後裔仍然是現代摩洛哥、埃及軍隊和準軍事印度邊境安全部隊的一部分。 英國軍官埃及駱駝軍團在1898年恩圖曼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是這段時期為數不多的此類騎兵部隊大量參與定位戰的場合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和期間,奧斯曼軍隊都將駱駝連作為也門和漢志軍團的一部分。 義大利人在索馬利亞義大利使用杜巴特駱駝部隊,主要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進行邊境巡邏。這些杜巴特人在1935年至1936年第二次義大利–埃塞俄比亞戰爭期間參與了義大利對埃塞俄比亞奧加登的征服。 西屬摩洛哥殖民當局在保護國北部使用當地招募的駱駝部隊,主要用於1930年代至1956年間的邊境巡邏工作。 約旦沙漠巡邏隊仍然使用駱駝。


阿拉伯半島Ikhwan軍隊的貝都因士兵

阿拉伯半島Ikhwan軍隊的貝都因士兵


比卡內爾王公國(現為拉賈斯坦邦比卡內爾市)擁有一支名為比卡內爾駱駝軍團的部隊,該部隊曾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在中國作戰,在1902年至1904年索馬利蘭戰役期間在索馬利蘭作戰,在中東戰區期間在埃及作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在突襲蘇伊士運河時用駱駝騎兵衝鋒摧毀了土耳其軍隊,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東地區摧毀了土耳其軍隊。 當時已成為印度一部分的齋沙默爾王公國的輔助防衛部隊也在1948年建立了一個騎駱駝的防禦營。1951年當地拉賈斯坦軍隊與擲彈兵合併期間,這兩個駱駝部隊都被移交給印度陸軍擲彈兵團,並併入該團作為其第13營。他們在1965年印巴戰爭期間被擲彈兵用於運輸和戰鬥,在戰爭前後,他們還阻止巴基斯坦軍隊滲透並佔領比卡內爾和齋沙默爾地區,目的用作談判籌碼的領土。賈伊·辛格少校在古里瓦拉的巴基斯坦哨所深處發動了一次騎駱駝襲擊,而印度在塔諾特的另一次駱駝協助襲擊導致包括兩名軍官在內的102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並成功收復了大量印軍。1965年戰爭結束後,邊境安全部隊(BSF)成立時,許多印度陸軍駱駝也被捐贈給該部隊。1966年,擲彈兵又增加了一個駱駝營,即第17營,由KS Harihar Singh中校領導。1967年,也組成了一個駱駝砲兵團,即185輕型團(Pack)。1971年,在時任陸軍東部司令部司令、運動戰的主要倡導者J. FR Jacob少將的堅持下,第185輕兵團 (Pack) 將其駱駝贈送給邊境安全部隊,他認為駱駝是運動戰的主要倡導者。​​​​​​​​​​​同年,在1971年印巴戰爭中,擲彈兵和BSF再次使用駱駝,在東部戰區與軍隊並肩作戰。第13和第17騎駱駝擲彈兵營在比卡內爾和加德拉作戰,他們的部隊佔領了大量領土,五頭BSF駱駝在隆格瓦拉戰役中喪生,這是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印度陸軍最終於1975年停止使用駱駝。 邊境安全部隊仍然使用駱駝在拉賈斯坦邦印巴邊境塔爾沙漠的偏遠地區巡邏。駱駝是在 5 至 6 歲之間購買的,並在焦特布爾BSF邊境總部的駱駝訓練中心接受訓練。他們服役15至16年,並在21歲時退役。傑伊瑟爾梅里斯和比卡內里斯用於邊境巡邏,而納赫納斯則用於儀式任務。自1976年以來,BSF也因其駱駝隊每年參加印度共和國日德里遊行而聞名。邊防衛兵騎著駱駝組成的隊伍,另一組由邊防部隊駱駝樂隊組成,由音樂家和駱駝一同組成。這兩種元素在駱駝隊伍的行進過程中一起表演,隊伍一般由90頭駱駝組成。


在偵察任務中,仍然可以使用駱駝。此為聯合國衣索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特派團維和人員在厄立特里亞巡邏。

在偵察任務中,仍然可以使用駱駝。此為聯合國衣索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特派團維和人員在厄立特里亞巡邏。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5.4K會員
758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鐵甲騎兵(希臘語:κριβαναριος)是裝甲化的重騎兵類型,運用在西歐亞大陸與歐亞草原的許多民族之中。鐵甲騎兵一詞源於希臘語 κατάφρακτος(或作 κατάφρακτοι),字面上的意思是「完全覆蓋裝甲」,歷史上鐵甲騎兵是種全裝甲騎兵。
龍騎兵(Dragon),簡稱龍兵,最早是一種「騎馬步兵」的兵種,大多出現於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的歐洲軍隊,是同時接受馬術與步兵戰鬥技巧的訓練,以馬匹運輸、步行戰鬥的士兵。龍騎兵騎馬至目的地後即下馬進行步戰,如騎兵般移動但如步兵般戰鬥。
胸甲騎兵(Cuirassier)是裝備了胸甲、馬刀和火器的騎兵,最早出現在15世紀後期的歐洲,這一兵種繼承了中世紀重騎兵在戰場上的地位,主要活躍在16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的歐洲戰場上。
黑騎兵(德文:Reiter,為「Schwarze Reiter」的簡稱,字面意義為「黑騎士」,這個稱呼來自他們的盔甲顏色。)是出現於16世紀西歐的一種騎兵,它取代了舊時代裝備騎士槍的騎士。同一時期,胸甲騎兵與龍騎兵也正從傳統的騎兵單位中獨立出來。
波蘭翼騎兵(波蘭語:Husaria [xuˈsarja])又稱翼驃騎兵、波蘭羽翼騎兵,是16至18世紀波蘭和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主要作戰騎兵類型之一,早期的驃騎兵是模仿匈牙利的驃騎兵而創立的,其組成人員是流亡於波蘭的塞爾維亞武士。
鐵甲騎兵(希臘語:κριβαναριος)是裝甲化的重騎兵類型,運用在西歐亞大陸與歐亞草原的許多民族之中。鐵甲騎兵一詞源於希臘語 κατάφρακτος(或作 κατάφρακτοι),字面上的意思是「完全覆蓋裝甲」,歷史上鐵甲騎兵是種全裝甲騎兵。
龍騎兵(Dragon),簡稱龍兵,最早是一種「騎馬步兵」的兵種,大多出現於17世紀晚期至18世紀早期的歐洲軍隊,是同時接受馬術與步兵戰鬥技巧的訓練,以馬匹運輸、步行戰鬥的士兵。龍騎兵騎馬至目的地後即下馬進行步戰,如騎兵般移動但如步兵般戰鬥。
胸甲騎兵(Cuirassier)是裝備了胸甲、馬刀和火器的騎兵,最早出現在15世紀後期的歐洲,這一兵種繼承了中世紀重騎兵在戰場上的地位,主要活躍在16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的歐洲戰場上。
黑騎兵(德文:Reiter,為「Schwarze Reiter」的簡稱,字面意義為「黑騎士」,這個稱呼來自他們的盔甲顏色。)是出現於16世紀西歐的一種騎兵,它取代了舊時代裝備騎士槍的騎士。同一時期,胸甲騎兵與龍騎兵也正從傳統的騎兵單位中獨立出來。
波蘭翼騎兵(波蘭語:Husaria [xuˈsarja])又稱翼驃騎兵、波蘭羽翼騎兵,是16至18世紀波蘭和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主要作戰騎兵類型之一,早期的驃騎兵是模仿匈牙利的驃騎兵而創立的,其組成人員是流亡於波蘭的塞爾維亞武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大家好。近期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意見表示「拜占庭感覺好像弱弱的?」其實在十一世紀前,拜占庭的軍力一點也不弱。一言以蔽之,就是強在「齊全」二字: 全甲騎兵、弓騎兵、重步兵、輕步兵、弓手、標槍手、攻城器具、乃至於海軍,一應俱全,還有超硬的防禦工事。要是有缺,那就雇用傭兵來補(例如弓騎兵)。八世紀後,精銳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前言 東西方世界大混戰 西元1241~1259左右,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毀滅性的民族,國家終結者~蒙古人,開啟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侵略性活動,在草原上騎著寶馬橫掃了整個大陸, 並且還正要進行第二次的員工歐洲旅行,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觀光團到了第一站匈牙利,與當地的匈牙利聯軍界行了一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小編去看了英國里茲的皇家兵械庫博物館(Royal Armouries)一年一度的國際馬上長槍比武大賽(International Jousting Tournament),,,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大家好。近期陸續收到許多讀者的意見表示「拜占庭感覺好像弱弱的?」其實在十一世紀前,拜占庭的軍力一點也不弱。一言以蔽之,就是強在「齊全」二字: 全甲騎兵、弓騎兵、重步兵、輕步兵、弓手、標槍手、攻城器具、乃至於海軍,一應俱全,還有超硬的防禦工事。要是有缺,那就雇用傭兵來補(例如弓騎兵)。八世紀後,精銳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Cataphract(Κατάφρακτος),在希臘語中,意思是「全覆裝甲騎兵」。顧名思義,這種重型騎兵全身披掛,完全由鱗甲、鎖子甲包裹,連坐騎也不例外。在古典時代,這些重騎兵揮舞長矛,朝著步兵陣列衝鋒的場面,真可說是死亡代名詞。 不過,這種騎兵並非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獨有。古典時代以來,「全
Thumbnail
前言 東西方世界大混戰 西元1241~1259左右,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毀滅性的民族,國家終結者~蒙古人,開啟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侵略性活動,在草原上騎著寶馬橫掃了整個大陸, 並且還正要進行第二次的員工歐洲旅行,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觀光團到了第一站匈牙利,與當地的匈牙利聯軍界行了一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古時歐洲的騎士精神, 身先士卒,濟弱扶貧,因此有其地位榮耀。 而今, 尸位素餐的權貴逃兵仔、 技術性逃兵仔、雙重國籍逃兵仔, 恬不知恥地享用國家的血汗果實, 逍遙法外,不盡基本之權利義務, 讓無數安份盡責、 奉獻生命時間服役的人民,情何以堪? 因此,『兵役翻轉署』..
Thumbnail
小編去看了英國里茲的皇家兵械庫博物館(Royal Armouries)一年一度的國際馬上長槍比武大賽(International Jousting Tournament),,,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