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遊牧民族當然也有國家與文明!《興亡的世界史—草原王權的誕生:斯基泰與匈奴,早期遊牧國家的文明》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credit: Wiki

photo credit: Wiki

備受歧視的「野蠻」遊牧民族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認為是踐踏中原文明的罪魁禍首。日本創價大學教授林俊雄的著作《興亡的世界史—草原王權的誕生:斯基泰與匈奴,早期遊牧國家的文明》,提到了如此歧視的背後意識形態:

從文明是英語「civilization」(原意是市民化)的翻譯名詞可以看出,文明原本是在城市型定居社會的基礎上所產生的用語。因此,對於沒有「城市」的遊牧社會而言,原本就與「文明」無緣,反而是站在與文明相反的位置,被認為是「野蠻」之地也無可奈何。

因為以上的意識形態,身處城市型定居社會的人,不管在軍事上是否可以打得過這些「野蠻民族」,在心態上就是會瞧不起這些居無定所的遊牧民族。以中國為例,就算蒙古帝國加上清帝國的統治時間遠遠長於明帝國,想要推翻滿清的孫中山,還是喊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這種民族歧視意味濃厚的口號。近年來全球史的進展,讓我們漸漸走出這些歧視又偏頗的心態,林俊雄教授的這本著作《興亡的世界史—草原王權的誕生:斯基泰與匈奴,早期遊牧國家的文明》,就以現代的觀點,重新檢視遊牧國家的文明,對於想要跳脫「遊牧民族野蠻論」的讀者來說,是必讀之作。

由西方的史學之父希羅多德認證的遊牧國家:斯基泰人

遠在西元前5世紀,希羅多德的著作《歷史》就已經詳細記載位於高加索與黑海附近的斯基泰人。他們參與了亞述帝國與米底亞、米底亞與呂底亞的戰爭,推測應該是以傭兵的身份介入當時西亞諸國的戰爭。這些戴著尖帽、皮腰帶,著褲裝,擅長騎馬射箭的斯基泰戰士,與當地其他的農耕民族有顯著的差別,經過考古學的研究,他們在中國與歐洲互不相識的時代,透過絲綢之路的草原路線,就已經開始和波斯、希臘、中國進行交流。

在斯基泰人活動範圍內所挖掘到的大型古代王墳,證明了斯基泰人已經建立了相當規模的王國,其中精緻的陪葬品,也具備了斯基泰文化風格。本文的主圖,就是目前收藏於烏克蘭博物館,於托羅斯塔墳塜出土的金項圈, 做工精美,外圈是動物搏鬥圖案,內圈詳細描繪斯基泰人的擠乳、縫補等日常生活,栩栩如生,是斯基泰文化的代表作。

由中國的史學之父司馬遷認證的遊牧國家:匈奴

與斯基泰人約略同時的匈奴人,經由在中國北方地區的考古研究,發現了與斯基泰文化相似的工藝品,證明了中國北方地區與歐亞草原的中部和西部關係密切。《史記》〈秦本記〉記載,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因為「亡秦者,胡也」這個預言,秦始皇派將軍蒙恬領軍十萬進攻黃河以北的匈奴根據地,「匈奴」這個名稱就正式出現在歷史文獻上。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21 字、3 則留言,僅發佈於J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歷史上那些出類拔萃、勇氣非凡的英雄人物,他們萬丈光芒的豐功偉業,往往讓人忽視背後的黑暗面,讓我們以現代多元的世界史觀,重新檢視這些英雄的光明與黑暗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馬克白》告訴我們:最狠毒的巫術來自於最黑暗的人心,人心其實才是最可怕的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歷史上那些出類拔萃、勇氣非凡的英雄人物,他們萬丈光芒的豐功偉業,往往讓人忽視背後的黑暗面,讓我們以現代多元的世界史觀,重新檢視這些英雄的光明與黑暗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馬克白》告訴我們:最狠毒的巫術來自於最黑暗的人心,人心其實才是最可怕的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羅振宇提出「知識遊牧民族」的概念,強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必須靈活學習新知識以保持競爭力。他建議用20%的時間掌握一個新領域80%的知識,並通過跨領域學習、快速掌握新技能、保持好奇心、實踐反饋和建立知識網絡來實現這一目標。
Thumbnail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在冷兵器時代,游牧騎兵的騎射功夫,使人膽寒。其中有一招,在打帶跑戰術中極為犀利。當敵軍追擊逃竄的游牧騎兵時,他們赫然發現,這群嫻熟的馬弓手居然在逃走的同時,可以轉身過來,邊逃邊射擊。這種「回馬射擊」的絕招,在西方稱之為「安息回馬箭」(Parthian Shot)。 「安息回馬箭」,顧名思義,是因古
Thumbnail
前言 東西方世界大混戰 西元1241~1259左右,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毀滅性的民族,國家終結者~蒙古人,開啟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侵略性活動,在草原上騎著寶馬橫掃了整個大陸, 並且還正要進行第二次的員工歐洲旅行,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觀光團到了第一站匈牙利,與當地的匈牙利聯軍界行了一
Thumbnail
我從半農業半游牧區域Gya村包車前往全游牧區域Pangchen。 游牧人多來自Kharnak村,他們隨季節移動的路線大致是這個循環:Dhat(春)-> Zara(夏) ->Pang-Chen(夏)->Ya-Gang(秋)->Dhat(冬)->Tsamartse(冬)->Dhat(春)。這條游牧人行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由於受到太陽活動的減弱等一系列複雜原因的綜合影響,自東漢開國到西晉末年,整個世界的溫度大約降了1.5攝氏度左右。 上圖兩條紅線之間,是這段小冰河期的大體時間。 跨度為東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 這段時間的中華大地剛好很神奇的出現了第一次異族大侵入和民族大融合。 再往後面的朝代看,這張圖更為直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羅振宇提出「知識遊牧民族」的概念,強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必須靈活學習新知識以保持競爭力。他建議用20%的時間掌握一個新領域80%的知識,並通過跨領域學習、快速掌握新技能、保持好奇心、實踐反饋和建立知識網絡來實現這一目標。
Thumbnail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Thumbnail
在冷兵器時代,游牧騎兵的騎射功夫,使人膽寒。其中有一招,在打帶跑戰術中極為犀利。當敵軍追擊逃竄的游牧騎兵時,他們赫然發現,這群嫻熟的馬弓手居然在逃走的同時,可以轉身過來,邊逃邊射擊。這種「回馬射擊」的絕招,在西方稱之為「安息回馬箭」(Parthian Shot)。 「安息回馬箭」,顧名思義,是因古
Thumbnail
前言 東西方世界大混戰 西元1241~1259左右,在歐亞大陸上出現一個毀滅性的民族,國家終結者~蒙古人,開啟搶錢、搶糧、搶女人的侵略性活動,在草原上騎著寶馬橫掃了整個大陸, 並且還正要進行第二次的員工歐洲旅行,由拔都和速不台率領的蒙古觀光團到了第一站匈牙利,與當地的匈牙利聯軍界行了一
Thumbnail
我從半農業半游牧區域Gya村包車前往全游牧區域Pangchen。 游牧人多來自Kharnak村,他們隨季節移動的路線大致是這個循環:Dhat(春)-> Zara(夏) ->Pang-Chen(夏)->Ya-Gang(秋)->Dhat(冬)->Tsamartse(冬)->Dhat(春)。這條游牧人行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由於受到太陽活動的減弱等一系列複雜原因的綜合影響,自東漢開國到西晉末年,整個世界的溫度大約降了1.5攝氏度左右。 上圖兩條紅線之間,是這段小冰河期的大體時間。 跨度為東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 這段時間的中華大地剛好很神奇的出現了第一次異族大侵入和民族大融合。 再往後面的朝代看,這張圖更為直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