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價值:法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法律的建立,是一項國家對於個人的限制,是一項侵略個人權利的行為,其侵略的合理性來自於人民的心甘情願,認同國家,認同其權能,一切便從這裡開始。

從刑法的角度來講,人民放棄「私刑」的權利,將權力交予國家,而國家的任務便是要將這項稱為「刑」的大刀 ,作為維持社會(或是國家)秩序,且必須滿足多數人民的期待,其刑才具有意義,國家才有動刑的利益基準。

如何裁示刑的程度,一般來自情緒價值、社會價值及國際價值的混合,人權便是衡量的重要基準之一,剝離了「個人正義」,你覺得地正義並不代表正義。刑低無法嚇阻犯法,人民也不會心甘情願將,法律的信用危機,私刑便會如雨後春筍般盛行,然而,嚴刑峻法也會使人民擔心受怕,人民也不願意交給國家如此大的權力。

可如何了解多數人民的意願?在這媒體橫行的科技時代,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被渲染成森林大火的時代,各種意識形態的性侵下,又有誰能擺脫的了,又何必擺脫呢。

從人民將訂定規矩的權利交出,拒絕社會交流上困難,擺脫全然不成文的秩序及習慣,作為身處在這個國家需要遵守,且受國民接受明文訂定必要且基礎的規矩。

說句廢話,法律是國家行使權力的憑據,其憑據不論如何產生,終究需要人民的支持,否則那便是張破紙。

這是民主法治社會的優勢也是在這訊息漫天飛舞時代下必須接受的風險,各種意識的刺激及碰撞(臺灣可能還有立院的肉體碰撞XD),結果往往不是最好,可這意識又哪有什麼好壞之分,決定好壞的往往都是個人(又或者被單一價值強姦到世界二元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秀玩家 沙龍
4會員
88內容數
小文章新方向
新秀玩家 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2
文章探討作者等待一件必定發生事件的過程,描述等待期間的掙扎、情緒波動,以及如何平衡等待與其他活動。
Thumbnail
2025/04/02
文章探討作者等待一件必定發生事件的過程,描述等待期間的掙扎、情緒波動,以及如何平衡等待與其他活動。
Thumbnail
2025/03/24
社工課程中靈性的重要性,以及靈性、宗教與社會互動的關係。
2025/03/24
社工課程中靈性的重要性,以及靈性、宗教與社會互動的關係。
2025/03/20
探討生活中看似簡單卻困難的黑白二元對立,以穿搭與社會議題作比喻,闡述道德、正義與暴力的複雜性,並呼籲社會應透過既有秩序而非個人制裁來解決衝突,才能維持社會和諧。
Thumbnail
2025/03/20
探討生活中看似簡單卻困難的黑白二元對立,以穿搭與社會議題作比喻,闡述道德、正義與暴力的複雜性,並呼籲社會應透過既有秩序而非個人制裁來解決衝突,才能維持社會和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法律的建立,是一項國家對於個人的限制,是一項侵略個人權利的行為,其侵略的合理性來自於人民的心甘情願,認同國家,認同其權能,一切便從這裡開始。 從刑法的角度來講,人民放棄「私刑」的權利,將權力交予國家,而國家的任務便是要將這項稱為「刑」的大刀 ,作為維持社會(或是國家)秩序,且必須滿足多數人民的期待
Thumbnail
法律的建立,是一項國家對於個人的限制,是一項侵略個人權利的行為,其侵略的合理性來自於人民的心甘情願,認同國家,認同其權能,一切便從這裡開始。 從刑法的角度來講,人民放棄「私刑」的權利,將權力交予國家,而國家的任務便是要將這項稱為「刑」的大刀 ,作為維持社會(或是國家)秩序,且必須滿足多數人民的期待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5 國家是否有權決定公民的生死?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5 國家是否有權決定公民的生死?
Thumbnail
當法律淪為以口說形式取代心靈的真實感覺和冷靜的思考,當公平正義的概念變成擴大對立的口號,不懂得思考,別說你知道法律是什麼。全民共讀法律、建構獨立思維的必備書。
Thumbnail
當法律淪為以口說形式取代心靈的真實感覺和冷靜的思考,當公平正義的概念變成擴大對立的口號,不懂得思考,別說你知道法律是什麼。全民共讀法律、建構獨立思維的必備書。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9 國家是否是思想自由的保障?
Thumbnail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9 國家是否是思想自由的保障?
Thumbnail
  在人類社會中,法律學是對法律現象和法律原理進行研究的學問。 法律現象涵蓋了在社會中相互規範權利和義務關係的行為準則,而法律原理則代表了法律存在普遍共通準則,如法的創設與廢止。 然而,不同法學派對法律的定義存在著不同的觀點,為何有法又如何解釋提出許多討論。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不同法學派不同的觀點
Thumbnail
  在人類社會中,法律學是對法律現象和法律原理進行研究的學問。 法律現象涵蓋了在社會中相互規範權利和義務關係的行為準則,而法律原理則代表了法律存在普遍共通準則,如法的創設與廢止。 然而,不同法學派對法律的定義存在著不同的觀點,為何有法又如何解釋提出許多討論。 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不同法學派不同的觀點
Thumbnail
既能服從民主體系中“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同時又能保障少數人的利益,這樣的政治制度稱爲——共和制。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就是1776—1850年間的美國。我之所以限制年代,是因爲當前的美國已經偏離了其建國先輩們所設想的道路。這是後話,會在其它文章中進行論述。
Thumbnail
既能服從民主體系中“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同時又能保障少數人的利益,這樣的政治制度稱爲——共和制。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就是1776—1850年間的美國。我之所以限制年代,是因爲當前的美國已經偏離了其建國先輩們所設想的道路。這是後話,會在其它文章中進行論述。
Thumbnail
法律是回應社會需求而生,這些法條的背後,好生殘忍。
Thumbnail
法律是回應社會需求而生,這些法條的背後,好生殘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