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一個奇妙的過程,如果說有些事必定到來,那我該是何種心情?
最近我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持續等待著一件必定發生的事,而我每過些日子便會試圖減少等待,試圖讓事情提早到來,但現實是不可行的,他依舊遵循著自己的節奏。
而在這段時間裡,我沒有做任何不能立刻放下的事情,也許寫點文章、作些畫、玩點音樂,再打點遊戲、摸索AI,掙扎一下要不要看書,又或者陪家人,我隨時做好準備,並將這份等待放於第一順位,以便我不會有太多羈絆需要一一斬斷。而這種幼稚的想法深深的影響著我,不聰明的我將心力澆注在一件事物,不時會有股疑惑滾上心頭「我是否應該繼續全心全意地等待?」也許我應該去打工,又或者做個短期兼職,可沒有人能告訴我,等待還需要持續多久,也許一個月,又一個月,又或者半年一年。如果是一年,那我便願意四處探索工作機會增加閱歷,可若只剩一個月,我寧願多做些自己就能完成的嘗試,這樣的運用似乎更符合我的能力及加入社會的成本考量。
或許我該做好一位Z世代應做的直來直往,而我也許正在做一位稱職的Z世代不畏社會眼光及規範,堅信力所能及,可就是這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沒有任何「必須」的環境,塑造時而來侵擾我的EMO。雖然情緒的來臨對身經百戰,已然具備抗體的我傷害不大,但終究留下了疑慮。
而這種時不時出現的猶豫,隨著時間的增加,成本也不斷上揚,愚笨的我只好繼續固執地等待,等待那人生中必定到來短暫的中斷。
而這份等待,也許依舊持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