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與社工:在多元社會中運用靈性資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社工的課程中,靈性是一個重要的資源,如果說人的一生有眾多的選擇與困難需要面對,那足夠的靈性可以給予個人足夠的支持,並更易於應對,塑造一個互動模式。

靈性最易懂的形式便是宗教,宗教提供個人信念,且這項信念通常是使人更善於生存的(信徒存在並擴大群眾,才能使宗教歷久不衰,而信眾的信念也更不易倒塌),社會學家涂爾幹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曾對宗教做了一段定義:

  • 神聖與世俗,何謂神聖?何謂世俗?
  • 神聖的時地物,諸如圖騰、雕像、聖地、神佛誕生之日等等,使世俗與神產生關聯。
  • 儀式,禮拜、受洗、出巡等等,建立世俗與神之間的聯繫(通常具一定規章制度)
  • 道德社群,世俗與世俗的互動維繫,這也是最具體、最貼近生活的宗教活動,也是社工重要的資源運用。

而這些皆影響了一個人甚至群體的思考方式、行為模式及社會互動,當遇到問題時,信仰會讓你堅信存在方法,而經文、儀式及其他詮釋等宗教方式可以為問題做出反應,並為問題做出應對的態度,而道德社群則進一步提供世俗的資源(人力、物力、情緒等),若要舉個群體的例子,美國對於兒童的態度與基督教基本脫離不了關係。

談回靈性,雖說宗教是個相對完整的例子,但靈性與宗教並不是相同概念,像台灣,佛教、道教特殊的混合形式,大概多數虔誠信眾都接近60歲以上,而40、50歲左右可能跟著上一輩跟著拜,到了30歲以下可能就相對罕見,那年輕一輩就沒有靈性了嗎?

當然是否定的。

靈性最原始的概念在於「微觀的內在狀態」,並注重身心的互動,有人說這是屬於生命哲理的層次,也有人說是超自然領域的範疇,但其實也不一定這麼玄學,靈性既能唯心論,自然也能唯物,講白了,就只是一些道理,是你願意相信且應用的一些道理。

既然靈性這麼個人化,那社工又能做甚麼?

除了宗教資源的使用,個人的道理若不足以應對環境的變化(問題),存在適應問題或可預期的未來問題,也許可以用人力、物力等等資源應急,若從長遠來看,資源總不能無限量投入無底洞,避免這種情況正是社工的由來,社工也許可以告訴你一個不會錯(不一定最好)的方法,但終究還是取決於案主的決定(當下及未來),而個人在經過種種事件後思考、歸納、成長,這也許是靈性值得讚許的地方吧。

avatar-img
2會員
71內容數
小文章新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新秀玩家 沙龍 的其他內容
探討生活中看似簡單卻困難的黑白二元對立,以穿搭與社會議題作比喻,闡述道德、正義與暴力的複雜性,並呼籲社會應透過既有秩序而非個人制裁來解決衝突,才能維持社會和諧。
現代科技的進步,特別是AI的興起,挑戰了傳統教育的價值觀。在AI能輕易取得知識與完成任務的時代,孩子們為何仍需學習?本文探討了在AI時代下教育的意義,以及如何讓孩子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並強調AI應被運用於提升學習環境而非取代學習本身。
存在的哲學意義與重量,以及人與社會連結的影響,生命的延續與當下改變。
追求成就與傳統農村生活的對比,反思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是否犧牲了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
每個人至少都曾是個小孩子,有人的童年是在大陸生活時,上街買壺醬油時被國民黨抓去從軍;有人的童年是在公學校上課;也有人的童年是在國民黨宣布解嚴的混沌年代經歷童年;當然也有與電腦、手機為伍的人。不論在什麼時代經歷童年,那段時光可能無知、快樂,雖記不清發生的種種,卻不忍冒出微笑;也可能是混亂與害怕深深刻在
有時會在一些地方聽到什麼區域、什麼場合,也會有人用場域替代這些名詞,但其實場域是一個有名的社會學理論。 是一著名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布赫迪厄)的理論核心,而其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一群人,在一個領域,接受共同價值觀,並遵守遊戲規則,追求符合價值觀的目標,產生競爭關係。 以上述的概念進行延伸,如:
探討生活中看似簡單卻困難的黑白二元對立,以穿搭與社會議題作比喻,闡述道德、正義與暴力的複雜性,並呼籲社會應透過既有秩序而非個人制裁來解決衝突,才能維持社會和諧。
現代科技的進步,特別是AI的興起,挑戰了傳統教育的價值觀。在AI能輕易取得知識與完成任務的時代,孩子們為何仍需學習?本文探討了在AI時代下教育的意義,以及如何讓孩子理解學習的重要性,並強調AI應被運用於提升學習環境而非取代學習本身。
存在的哲學意義與重量,以及人與社會連結的影響,生命的延續與當下改變。
追求成就與傳統農村生活的對比,反思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是否犧牲了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
每個人至少都曾是個小孩子,有人的童年是在大陸生活時,上街買壺醬油時被國民黨抓去從軍;有人的童年是在公學校上課;也有人的童年是在國民黨宣布解嚴的混沌年代經歷童年;當然也有與電腦、手機為伍的人。不論在什麼時代經歷童年,那段時光可能無知、快樂,雖記不清發生的種種,卻不忍冒出微笑;也可能是混亂與害怕深深刻在
有時會在一些地方聽到什麼區域、什麼場合,也會有人用場域替代這些名詞,但其實場域是一個有名的社會學理論。 是一著名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布赫迪厄)的理論核心,而其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一群人,在一個領域,接受共同價值觀,並遵守遊戲規則,追求符合價值觀的目標,產生競爭關係。 以上述的概念進行延伸,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靈性的興起 這幾年來,靈性追求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人們開始注重內心的平靜、心靈的成長以及與自然的連結。這種現象的背後有多種原因,包括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對傳統宗教的不滿以及對個人意識和自我成長的追求。 物質世界的現實 然而,無論靈性如何發展,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中。食物、住房、教育、醫療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結論說在開頭: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體系,只要是打從內心深處贊同的,你是經由獨立思考、自主意識,並打從心裡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那麼你接受的修練體系就是適合你的,任何宗教都沒有高低貴賤以及上下階級之分。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Thumbnail
當宗教崩毀時,我們何去何從? 上帝是否真的已死?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探索靈魂的領域,一個古老而深刻的議題,許多宗教、哲學和文化都有關於靈魂的概念。在許多信仰中,靈魂被認為是人的精神本質,是超越肉體的存在,可能具有不朽性和超自然特性。這與身心靈的靈性成長有著密切關聯。 靈魂和心是兩個相關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常常在哲學、宗教和心理學等領域中被討論和探索。
靈性的興起 這幾年來,靈性追求似乎成為了一種潮流。人們開始注重內心的平靜、心靈的成長以及與自然的連結。這種現象的背後有多種原因,包括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對傳統宗教的不滿以及對個人意識和自我成長的追求。 物質世界的現實 然而,無論靈性如何發展,我們依然生活在一個物質世界中。食物、住房、教育、醫療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結論說在開頭: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體系,只要是打從內心深處贊同的,你是經由獨立思考、自主意識,並打從心裡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那麼你接受的修練體系就是適合你的,任何宗教都沒有高低貴賤以及上下階級之分。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萬物與靈性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深奧且多面向的主題,涉及宗教、哲學、科學和個人信仰等多個領域。不同文化和信仰體系對萬物與靈性之間關係有著不同的解釋和理解。這些包括宗教觀點、哲學觀點、科學觀點、個人信仰與體驗,生態與環境觀點,以及東方哲學與靈性。
Thumbnail
現今的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知的力量也漸漸揭開面紗,不論是站在科學論點,還是神秘學派,都已經有非常多的數據與論點能參考。靈性本源為人的自性,人的存在可分爲四個層面:生物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和靈性層面,其中靈性層面最為核心的部分。 [高頻與低頻] 時常的,能從不管是友人、客戶、或者是時下
Thumbnail
當宗教崩毀時,我們何去何從? 上帝是否真的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