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520,五月二十日,對我而言,是單身的日子屆滿了超過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一天的時候,對那些「新人」而言是第一天最好的開始,是準備漫入兩人世界的喜日,也是「見證」的時候,當然,認識一個人這麼久,漫入婚姻的第一天,是否就有值得象徵上的意義,我還是改不了習慣——不免要說說我對於婚姻,還有連結上的人際想法,重要的是,你邁入了這一天,問題是又能維持了多久時間?
我不是在唱衰,我當然希望你們這對新人可以永久不要離婚,第一次結婚,也是最後一次結婚,我跟你認識好多年,甚至跟你同住好久,難道不了解你的生活習慣?你的衛生習慣難道我都全無知?你討厭什麼,難道我在狀況外?你的三觀,難道我一點都沒有任何風聲?這當然不可能,除了你的「個資」,我大概都知道你的底細,問題是,當人走了另一個人的三層,我同樣也相信這個人不會掏心掏肺全部地都給你知道。
否則何來「隱私」之說?手機給你看?又何用?你在我的眼皮下,不走開,難道就可以掌握控制住。人有一點很犯賤的地方是,如果一個人全部都讓你知道,那麼我們其實反而有「罪惡感」,隱私這個玩意,說來是人在某一處的地方可以藏起來,我可以與你共澡,但並不代表你可以知道我「全部」,真的全部,那麼人的核心也不能讓你剖析得如此徹底。
所以人的相處——從認識到交往,走到婚姻,這需要「耗費」多少時間?你有真心認識與瞭解嗎?多數人若是真的「有心」,相信我不能努力這麼久仍「單身」一個人,多數人的「有心」大概都是有條件式的,不適合是另一回事,你連「動身」都沒有,這個人「肯定」不適合你是你第一眼直覺,不是嗎?多數女生為何找不到適合對象?原因就是「被動」加上不願意「真正」如實了解這個人,所謂的「適合」,大概就是回到「追求」的框架中,然後「男生應該追求女生」的想法去既定原來的「印象」,我在〈性別框架〉說得很明白,跳脫框架,對現代女生做不到,我沒有見過女生會「主動」打招呼,還會問你「你好嗎」之類的話,對不起,男生永遠要當第一個起頭,性別的第一點就已經辦不到,「平等」?我覺得在台灣社會,我不會看好。
在其他的國際社會,諸如亞洲強烈的東南亞國家,像是日本與南韓,也同樣面臨著男女極度不疲等的窘境,當然,調查日本社會或是南韓社會的男女對於男女價值觀也同樣面臨著兩方的落差,男生普遍都有大男人主義存在,女生對於自己的女性主義思想中,也抱持著忿忿不平,所以情願走自己的夢想,也不願踏入婚姻。對於日本與南韓來說,走入婚姻就是等於走入家庭,也等於相夫教子的時代開啟,我想要完成學業,我想要成為某運動員,科學家或是醫生,還是任何職業都被迫中斷,即使有公司願意「收留」我,難道我就可以繼續前進?別忘了,夫妻若是有孩子,就要以孩子為主,照顧孩子到何時,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十八歲可以嗎?十八年的時間,你願意等嗎?還是你可以中斷再繼續?
男生多半「養家」女生多半當家庭主婦,即使角色顛倒,性別平等只是換了個順位排序而已,你可以去當女強人,男生在家當奶爸,家庭是家庭,也難道你也沒有夢想?可能也沒有,作為你太太的背後的那支撐的雙手,你可能心滿意足,但多數社會——若是以國際社會——不只是日本與南韓——性別平等也不會現在還在談最基本原始的平等權。
真正的問題在男女的基本價值觀,也就是男女角色的扮演。人若是一心追求男女基本角色的扮演,我們只能做到「尊重」外的「尊重」,還記得〈尊重的表皮〉這篇文章吧?談尊重這件事,其表面也只是尊重上的字面含義,給你一個尊重,並不能促使改變整個社會,也否則社會的罪惡不會那麼「多」——我指的是「交通意外」——就是這種行人地獄的上演——在台灣的那種表面尊重,內心卻是「髒話」很多。我就看過這樣的人,五字經加上滿口的「靠北」,還有各類的抱怨,全部出爐,整個國際社會,大概只有台灣容易有「人情味」,還有各種「台客」風潮的鄉土風俗味。
幾乎很多人都告訴你要「主動」一點,才可能「追求」到女生,但我總是回答她們,如果女生不主動參與對話,一來一往的互動,這根本就不是該有的人際關係價值。我不喜歡用「追求」,這是相互瞭解的過程,是參與人際溝通的管道,才不是什麼所謂的「追求」,談「喜歡」,其實很多女生根本就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而所謂的喜歡——我已經不知道什麼叫做「喜歡」了,因為我很難有這類的感覺,甚至可以說麻痺,我只要在互動上能夠做到一來一往的溝通與理解,這才有近一步的可能,也才可能成為「朋友」,要我「愛上」你,百分百不可能實現。
就是因為看了太多女性,女性的特質比來比去幾乎「八九不離十」,不會讓我驚艷,所以我對未來的「交往對象」也只有「基本的人際互動」為主要的考量依據。你沒有心去了解你所想認識的對象,我也同樣不會有心去認識你,那麼社會的少子化就繼續少子化吧!問題是你們製造出來的,回到真正的人際理解部分,當我們持續依據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最大化,只會走向自己的路,就像踏入婚姻之前的這檔事,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就是要放棄目前的工作,走入婚姻一段時間才能再踏入職場。而當整個社會走向自己的集體意識中,那麼每一個人多半以自己的優先考量,就很少真正考慮其他的兩者(我們與我們的),反正你也做不到,何況,還有「政治」的因素。
問題是什麼,相信你我都清楚,但你沒有真正理解的地方是社會依舊持續走向政治與感情之間的不穩定的鴻溝,就會拉扯這之間的感情的崩解路線,看起來會相互對等,是因為在縫隙中看見對等,但拉開之後的角度——如實跳開的長度與寬度,才發現那只是我們想要的縫隙狹長度,是多麽「難看」與奇特。
我們還不覺得奇怪,是因為活在這裡面的人依舊用男女鴻溝的角度在去思考,問問那些心理師或是治療師,若是把個人感情與真正的感情混為一談會如何?那是工作上的狹誤,是一種偏激上的拉動與挑動政治上的敏感神經所做的導引線。也就是說,不管你的心理程度是多麽健全——我不會保證你用很客觀的角度去全面思考現在社會的價值觀到底出現什麼問題,而你還看不見,難道女性的治療師可以跳開性別框架?男性醫生就可以全部如此客觀,不帶有感性偏見?
就如同審理案件,法官在審視案件時,要如同全部理性去思考第三方的絕對證據與說詞,還是真正相信感性不會來亂,理性可以做好支配的責任?真正相信政治因素是排除在外的政治思考範圍?這也不大可能。政治會因為法官本身加入不確定的個人偏好因素,也可以因為自身信仰而去凍結該有的價值文化,讓這個案件不尋常。恐龍法官或是真正的好法官在明白真正的案件是真正的合乎道理本身的意義,還是我們自認為的道理本身的意義?
因此,要全部檢討現在的真正問題,應該去問問現任的領導人在政治層面因素上又給了我們什麼?任何該有的政治前提若是給了一個很好的答案,那麼明年的總統大選應該只要投給民進黨就好,可惜沒有。多數人活在政治的矛盾思想中,又痛恨藍綠的惡鬥,一種總認為國民黨很差,一種總認為民進黨很不像樣,一種則認為兩大黨其實問題都很大,但第三大黨好像也沒有多好?政治在激勵出現代問題的根源要解決,好像要提出大綱才行。
我不是政黨的領導人或是代表,只是痛恨政治裡面的水深火熱,但就是要人罵,才是政治的因素,這才符合政治的口水定義。現代台灣人喜歡政治大概不是沒有原因,因為這很主導我們的意識形態,決定我們的去留。我們都有自己的道德價值觀,但說真的,這也沒有多好——好到可以如同聖人一樣,是個活普薩存在,或許每一個人都有佛性,在修行中,我們貪念怕惡,當個正義的鄉民,總認為社會要符合自詡的公平定義才行。所以,當政治正確成了多數人的選項時,而真正的問題也不知不覺製造出來。
少子化的前提是男女性別的關係失衡,摩擦出的分裂,讓男女成了「遊戲」——你追我跑——的追求戰役。人際關係從來就不是這樣,以前總認為男生「應該」去追求女生,還是什麼之類的那種大男人主義,但越是這樣走下去,才發現,社會只是在偏離真正思考的人際關係上。我們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獨立可以很自主,依賴又不偏過度存取。但要達成真正的「平衡」時,狹窄的政治縫隙,要延伸出各類的「晶」時,我們只是被困在其中,滿天星,拉長的軌道,走得正確又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