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聯電公佈了今年第四季的財報,第四季的營收為603.9億元,跟第三季差異不大,不過比去年同期到是增加了約莫10%,相對於其他成熟製程的廠商來說,聯電仍然維持得不錯。
全年營收也比2023年增加約莫5%,算是歷史次佳的紀錄。
那麼,聯電在逐漸競爭的成熟製程中,有什麼不可取代之處?有辦法穩固目前晶圓代工的地位嗎?未來聯電的股票可以投資嗎?
首先,我認為聯電這幾年的挑戰不小,尤其是來自於供應商對於『去台化』的要求。然而,聯電在轉向車用電子跟海外設廠,都對於聯電未來訂單有顯著的幫助。
我想從幾個角度來做分享:
1.聯電的優勢。聯電,目前是台積電以外,台灣的晶圓二哥,過去跟台積電一路廝殺到14奈米,直到後來半導體工廠建設的成本過高,聯電放棄了才持續開發新製程的投資,守住14奈米以上的製程。
雖然沒辦法跟三星,台積電,英特爾,切入到最先進的製程,但是聯電技術上也比台灣的力積電,美國的GF,或是以色列的Towerjazz 來的先進。所以在半導體的代工上,仍然是成熟製程的領先集團。
不過,這幾年由於中國強力扶持自家半導體,中國的中芯,也逐漸有本錢開發出1x奈米的製程,供應中國的需求,對於聯電來說,的確是不小的打擊。
2.產能利用率。從聯電目前的產能利用率來看,70%左右的產能利用率不算差,應該還是能夠賺錢,只不過要能夠回到2022年接近90%以上的產能利用率,會有很大的難度,畢竟2022年仍然有『overbooking』的效應,所以我認為80%以上的產能利用率基本上已經不錯。
不過,目前聯電仍然距離80%的產能利用率有一段差距,我認為主要的原因不是接不到訂單,而是聯電不願意過度降價犧牲毛利率跟中國的廠商競爭。
目前聯電的毛利率大約35%左右,雖然不及台積電的50-60%,但是在成熟製程上不算差,相對於中芯不到20%的毛利率來說,聯電維持得不錯,也代表聯電不會為了搶生意,過度降價,因為降價也贏不了中國的競爭,不如守住毛利率。
3.海外設廠跟合作。為了增加更多的訂單,我認為聯電也清楚,鞏固中國市場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利潤不好,必須拓展其他新市場。
因此,聯電在新加坡的擴廠以及跟英特爾美國廠的合作,有機會在未來開啟一波新事業的可能。
其中,我認為聯電新加坡廠的擴建是主要關鍵。新加坡廠擴建主打22跟28奈米,預計今年上半年會量產,會是聯電另外一個先進的工廠,在現在『去中化』跟『去台化』的效應下,很多工控跟車用電子的客戶,想要把產品轉出台灣跟中國,聯電的新加坡廠就會是一個解套的方式。
不僅可以把既有客戶轉到新加坡廠,更重要的是對於想要從中國轉單出來的客戶,又不願意在台灣下單,新加坡廠就會成為一個選擇。
4.新產品的切入。在成熟製程這塊,除了工控產品,車用電子的切入,也是聯電未來一大看點。目前車用的佔比仍然不高,而且車用測試時間較長,但是對於聯電來說,車用電子是有機會逐漸做到10-20奈米左右的產品,是目前聯電具有優勢的地方。
目前聯電在28奈米以下佔比35%,40奈米佔比13%,兩者加起來已經接近50%,而且逐季在提高,未來車用電子中的車用娛樂跟數位化,剛好是在28奈米以下,是聯電可以投入的部分。
總結來說,聯電目前的本益比大約接近10左右,算是偏低,長期來看15-20可能比較合理。至於今年聯電的股價是否爆發,我認為主要的看點在於新加坡廠量產之後,能夠帶來多少客戶跟訂單,如果開出不錯的表現跟產能利用率,我相信聯電的獲利會提升不少,加上如果車用佔比增加的話,毛利率也會有顯著的提升,對於聯電股價跟話題會有更大的幫助,大家可以多多留意,讓我們繼續再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