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為了不受到美中之間角力的影響,美國AI晶片巨頭--輝達的老闆--『老黃』黃仁勳也在四月訪問中國,討論未來AI的發展跟中國市場的重要性。
但在黃仁勳剛跟中國政府談完,前腳一走,美國政府立馬祭出禁令,未來禁止H20的輝達晶片銷售到中國,對於老黃來說只剩下『尷尬』。
那麼,美國對於AI晶片的禁令會有效嗎?是否會像對ASML一樣,可以限制住中國?還是反而加速中國自身晶片的研發?輝達要如何維持自身利潤呢?首先,我想從幾個角度來分享。
1.美國禁令成功過?過去,美國為了限制中國半導體成長,刻意限制荷蘭設備商ASML最先進的技術銷售到中國,企圖阻斷中國成長。然而,中國還是透過『提前下單』給ASML,加上他國轉手入中國的方式,仍然帶了很多ASML的機台進入中國。
當然,美國政府也發現到這點,所以管制越來越嚴格,也讓中國開始自主研發半導體的『曝光技術』。目前中國國產的技術仍然遠遠落後ASML,但是已經可以使用在成熟製程上,對於逐步減少外國設備的依賴,看起來還是有點成效。即便最後無法取代ASML,但是要取代日本的Nikon跟Canon,我認為是有機會的。
2.晶片禁令太困難。相較於半導體設備,體積大,零件多,很容易被海關查到,想要透過『偷偷』轉進中國難度大,輝達的AI晶片相對容易許多。
今年Deepseek推出大模型時,許多專家認為,Deepseek使用的並不是輝達H20晶片,而是H100或是更高階晶片。所以美國政府想要禁止AI晶片進入中國,我認為難度比ASML的機台來得高,而且輝達也會找到相應的解決方式。
首先,即便H20晶片被限制在中國銷售,但是輝達是否會調整功能,推出美國政府可以『接受的』晶片給中國。
其次,就算中國買不到,透過合作夥伴,例如東南亞的馬來西亞跟新加坡購買,轉一手進入中國,這些國家跟美國的關係並不如中國,美國政府根本無法查證。
再者,中國也可以設立海外公司,在海外跟輝達下單,再轉回中國,都有辦法規避美國查證。
更重要的是,隨著伺服器運算能力跟網路技術的進步,算力是否一定要建立在中國本土,還是在中國外。如果算曆建立在中國境外,美國政府要確認中國是否『走後門』基本上無從查證,因為即便晶片沒有賣進中國,中國AI公司仍然可以使用算力。
我認為,晶片不像半導體設備,半導體設備購買的終端用戶不是台積電,英特爾,三星就是中芯半導體。但是晶片的買家非常多且雜,轉了幾手之後,美國政府難查得到。
3.禁令的影響有多大?對於輝達晶片的禁令,我認為對於中國跟輝達不見得會有影響。主要的原因在於:
1.中國開始自研晶片:華為在H20被禁之後,宣布推出昇腾920晶片,未來將會填補輝達晶片的空缺。我認為中國自研晶片,短時間當然無法跟輝達競爭,但是會跟Deepseek一樣,雖然技術不是最強,但是堪用。光是堪用,就可以符合中國一半的消費市場,不見得需要輝達H20晶片。
2.輝達不會乖乖就範:我認為『老黃』也要考慮公司的經營,不會單單配合禁令把中國市場放給華為,我認為即便無法販售輝達H20晶片,輝達應該會想出『技術授權』的方式,透過成立合資公司,技術轉移,收取技術費用,既可以不負擔生產,符合美國要求,又可以獲得中國市場的利潤。
3.中國囤貨的能力。過去,中國在ASML禁令中,瘋狂的下單,反而造成ASML在2023跟2024業績大大成長。同樣的方式將複製到輝達禁令,即便美國禁止,但是過去中國下單的訂單,將會非常驚人,而且至少穩定供應一年起跳。
總結來說,我認為美國目前的問題在於,應該加速投入AI終端應用開發,把自身市佔率跟應用強化拉開差距才是主要目標。過度限制中國不是不可,但如果限制方法無效,反而變成『打假球』,看似大張旗鼓,本質上根本無法禁止中國,反倒加速了中國自身『研發或是抄襲』能力,透過『學習』美國晶片設計,加速縮短中國跟美國的差距。美國反而更難掌握中國的研發水準跟進度,這才是更可怕的事情。
我認為,美國政府用對於蘇聯或是中東那一套,對付中國很難成功,因為中國的學習能力或是華人的學習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反而會帶來反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