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被霸凌,加入幫派染毒鬥毆,裝凶狠只為「保護自己」,吸毒孩子怎麼會到正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許多人對毒癮者的印象,是自私、暴力、沒用、不可理喻、愛說謊等等,尤其是朝夕相處的家人,需要幫忙收拾各種爛攤子,基本上吸毒到後期,毒癮者本人與周遭的關係會變得四分五裂,父母朋友不再信任自己、對自己冷眼以待,學校生活、工作也受到影響,不得不從群體中退出。


家人已想不起來毒癮者曾經開朗、快樂、體貼的模樣,由吸毒引發的一連串事件,對家庭成員所造成的創傷極大,甚至會讓家屬深信毒癮者會一輩子「撿角」,會一直吸毒,墮落到生命結束。

 

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中,來戒毒咖啡包的阿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學校被霸凌的阿華為了保護自己,加入校園幫派,和看起來兇狠的人稱兄道弟讓他有安全感。

 

在這樣的環境下,阿華為了融入群體,開始喝毒咖啡包,從一天2包到一天20包,阿華吸毒才2年,就已經欠了一屁股債,爸媽壓力大到蒼老許多,直到將阿華送來戒毒中心,在課程洗禮下,阿華的觀念大大改變。

 

日前阿華特地打電話回家關心父母,當爸爸再次問起阿華剩餘的欠債時,阿華說:「沒關係啦爸爸,這個錢等我畢業之後出去工作,再自己還就好了,我會自己負責任,你不用幫我還了。你和媽媽有吃飽嗎?」

 

一席話讓阿華爸爸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阿華的父母曾以為孩子一生都要毀在毒品上了,沒想到進入戒毒中心,可以有這樣180度的轉變。

 

阿華甚至在父母來探訪、一起聽演講時,親口和爸爸媽媽說:「謝謝你們照顧我。」讓一旁的爸爸紅了眼眶,媽媽更是止不住的感動落淚,慶幸當初沒有放棄孩子,勇敢做出向戒毒中心求助的決定。

 

吸毒的孩子還有救嗎?被毒品、毒癮扭曲的價值觀能改變嗎?在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答案是可以的!歡迎來電諮詢:05-6625500 / 0921-506599 陳專員。請放心,您的來電內容將全程保密。

我們是一個全程住宿式的毒品藥物和酒精戒除重建計畫,能有效地協助成癮者身心癮的問題。 由舍監與職員24小時輪班管理,完全阻絕毒品與酒精。並為每位學員量身打造排汗計畫,配合飲食、運動與桑拿,協助身體恢復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進行戒毒課程的學員小牧說:「我吸毒後期,安非他命的用量非常大,那時候我的精神跟身體狀態已經沒辦法繼續工作了,為了吸毒我開始偷搶拐騙……。」小牧表示,自己在藥效退去,思緒比較清楚的時候,也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強烈難耐的毒癮根本無法憑意志力控制
張媽媽來電控訴兒子吸毒讓家裡變得烏煙瘴氣:「我好聽話難聽話都說了,我兒子仍然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沒錢吸毒了就開口跟我要錢,也不考慮我的感受,天底下哪有父母想給小孩錢讓他去吸毒?」。張媽媽的憤怒與無助,是許多毒癮者家長共同的心聲
「有時候想起那場失敗的戀愛,我就會心情很差,趕緊拉K讓自己放鬆一點。有時候回想和朋友在KTV唱歌很開心的畫面,有那種興奮又開心的感覺,我也會吃搖頭丸、把音樂放到最大聲來嗨一下。」毒癮者因緣際會下,在某個狀況施用了毒品,例如失戀、生意失敗、被另一半劈腿、參加派對等等......
對毒癮者來說,吸毒的日子是孤獨而無助的,無法對抗毒癮的他,不斷對自己和家人許下無法實現的承諾(答應會戒毒),久而久之對自己也失去信心,覺得人生沒有希望。這時毒癮者會從團體中退縮,離開職場、關在房間、拒絕社交,開始和毒品相伴,他也會相信自己只能這樣生活下去了,並且不願意面對生活做出改變。
毒癮者的家屬,看著一個好端端的人,碰了毒之後性格大變,偷拐搶騙樣樣來,脾氣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家屬都會想知道:吸毒的人壞成這樣,是不是沒救了?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接獲張媽媽來電時,她壓低聲音,深怕被兒子聽見。
曾有母親打電話至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求助,哭著說:「不管我怎麼努力管教,他都在吸毒,我痛苦到想死,但想到其他家人要處理這個負擔,我真的做不到。」天下父母心,家有毒癮者的爸媽,想盡辦法要幫孩子戒毒。但是處理毒癮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長的好心好意也常被孩子充滿敵意的拒絕,讓父母心碎。
來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進行戒毒課程的學員小牧說:「我吸毒後期,安非他命的用量非常大,那時候我的精神跟身體狀態已經沒辦法繼續工作了,為了吸毒我開始偷搶拐騙……。」小牧表示,自己在藥效退去,思緒比較清楚的時候,也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強烈難耐的毒癮根本無法憑意志力控制
張媽媽來電控訴兒子吸毒讓家裡變得烏煙瘴氣:「我好聽話難聽話都說了,我兒子仍然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沒錢吸毒了就開口跟我要錢,也不考慮我的感受,天底下哪有父母想給小孩錢讓他去吸毒?」。張媽媽的憤怒與無助,是許多毒癮者家長共同的心聲
「有時候想起那場失敗的戀愛,我就會心情很差,趕緊拉K讓自己放鬆一點。有時候回想和朋友在KTV唱歌很開心的畫面,有那種興奮又開心的感覺,我也會吃搖頭丸、把音樂放到最大聲來嗨一下。」毒癮者因緣際會下,在某個狀況施用了毒品,例如失戀、生意失敗、被另一半劈腿、參加派對等等......
對毒癮者來說,吸毒的日子是孤獨而無助的,無法對抗毒癮的他,不斷對自己和家人許下無法實現的承諾(答應會戒毒),久而久之對自己也失去信心,覺得人生沒有希望。這時毒癮者會從團體中退縮,離開職場、關在房間、拒絕社交,開始和毒品相伴,他也會相信自己只能這樣生活下去了,並且不願意面對生活做出改變。
毒癮者的家屬,看著一個好端端的人,碰了毒之後性格大變,偷拐搶騙樣樣來,脾氣暴躁甚至有暴力傾向。家屬都會想知道:吸毒的人壞成這樣,是不是沒救了?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接獲張媽媽來電時,她壓低聲音,深怕被兒子聽見。
曾有母親打電話至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求助,哭著說:「不管我怎麼努力管教,他都在吸毒,我痛苦到想死,但想到其他家人要處理這個負擔,我真的做不到。」天下父母心,家有毒癮者的爸媽,想盡辦法要幫孩子戒毒。但是處理毒癮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家長的好心好意也常被孩子充滿敵意的拒絕,讓父母心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張媽媽來電控訴兒子吸毒讓家裡變得烏煙瘴氣:「我好聽話難聽話都說了,我兒子仍然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沒錢吸毒了就開口跟我要錢,也不考慮我的感受,天底下哪有父母想給小孩錢讓他去吸毒?」。張媽媽的憤怒與無助,是許多毒癮者家長共同的心聲
Thumbnail
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使用人道戒毒方式,不用替代藥物、不綑綁囚禁毒癮者,因此,能夠進來戒毒的首要條件,就是毒癮者本人有戒毒意願。一個有意願的毒癮者,會約束自己,留在中心配合課程,想辦法適應團體生活,阿偉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國小時期的阿偉在校被霸凌......
Thumbnail
如果你的孩子在吸毒,面對孩子說謊、欺騙的行為,一定不陌生。一次次的信任換來背叛,許多父母到最後無計可施,再也無法相信孩子,便把孩子關在家裡戒毒,若發現吸毒狀況斷斷續續發生,就斷絕金源、拒絕溝通,甚至將孩子逐出家門。
Thumbnail
提到戒毒中心,你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是一群面目猙獰、暴躁不安的吸毒者嗎?還是有人被強行押送至監禁室的場景?許多人,包括成癮者本人和家屬,對戒毒中心充滿誤解和恐懼,因此當家人有吸毒問題時,往往因為不敢求助,隱瞞吸毒事實而讓事態一拖再拖,持續惡化下去。
Thumbnail
毒癮者會有程度不一的價值觀偏差,這也是許多毒癮者家屬頭痛的點,家屬常抱怨:小孩吸毒變了個人,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好聽的不好聽的都講了,他還是這樣!講不聽啦!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偏差,會讓他不斷做出對人生有害的錯誤選擇。那可拿堅信所有毒癮者都有一個最早開始沉淪於毒品的原因......
Thumbnail
這本出自雪莉.坎貝爾(Sherrie Campbell)的書完整名稱比哈利波特的咒語還長—《脫家者: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從面對指責、修復創傷到重建自我價值,遇見全新的自己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是高敏一族也是玻璃心,回憶到有毒扭曲的童年可以找到線索。 從小到大都是被有毒扭曲家庭的他們硬是壓抑下長大,他們口口聲聲說為了我們未來鋪路,為了我們好等;幾乎完全不理會我們的想法、任何感受,全以他們變態扭曲想法為優先,三餐加上點心的爆打和學校的霸凌早就〔習得無注感〕,有些為了想引起他們的
書名:脫家者 作者:雪莉・坎貝爾 譯者:童貴珊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3/02/22 作者不但是位臨床心理師,也是個小時候曾遭受過母親刻意疏離、父親雙重人格影響下長大的孩子。這本書不但有提到她自身的經歷,也從專業角度去剖析在有毒關係裡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心理,以及會面臨到的挑戰。 長期在有毒
書名:有毒關係 作者:權純載 譯者:邱琡涵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03 ISBN: 9786267181188 eISBN: 9786267181195 一個看似人人稱羨回到老家卻被父親拳打腳踢的牙醫、一個在婆家抬不起頭的媳婦、一個永遠被上司孤立當空氣的上班族、一個被暴力對待卻
Thumbnail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誤入歧途,這是每一位家長或者是師長們最掛心的事。 然而我們也長輩的身分告誡他們時,是否忘記了我們曾經也是現在的他們?
Thumbnail
張媽媽來電控訴兒子吸毒讓家裡變得烏煙瘴氣:「我好聽話難聽話都說了,我兒子仍然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現在沒錢吸毒了就開口跟我要錢,也不考慮我的感受,天底下哪有父母想給小孩錢讓他去吸毒?」。張媽媽的憤怒與無助,是許多毒癮者家長共同的心聲
Thumbnail
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使用人道戒毒方式,不用替代藥物、不綑綁囚禁毒癮者,因此,能夠進來戒毒的首要條件,就是毒癮者本人有戒毒意願。一個有意願的毒癮者,會約束自己,留在中心配合課程,想辦法適應團體生活,阿偉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國小時期的阿偉在校被霸凌......
Thumbnail
如果你的孩子在吸毒,面對孩子說謊、欺騙的行為,一定不陌生。一次次的信任換來背叛,許多父母到最後無計可施,再也無法相信孩子,便把孩子關在家裡戒毒,若發現吸毒狀況斷斷續續發生,就斷絕金源、拒絕溝通,甚至將孩子逐出家門。
Thumbnail
提到戒毒中心,你腦海中會浮現什麼畫面?是一群面目猙獰、暴躁不安的吸毒者嗎?還是有人被強行押送至監禁室的場景?許多人,包括成癮者本人和家屬,對戒毒中心充滿誤解和恐懼,因此當家人有吸毒問題時,往往因為不敢求助,隱瞞吸毒事實而讓事態一拖再拖,持續惡化下去。
Thumbnail
毒癮者會有程度不一的價值觀偏差,這也是許多毒癮者家屬頭痛的點,家屬常抱怨:小孩吸毒變了個人,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好聽的不好聽的都講了,他還是這樣!講不聽啦!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偏差,會讓他不斷做出對人生有害的錯誤選擇。那可拿堅信所有毒癮者都有一個最早開始沉淪於毒品的原因......
Thumbnail
這本出自雪莉.坎貝爾(Sherrie Campbell)的書完整名稱比哈利波特的咒語還長—《脫家者: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從面對指責、修復創傷到重建自我價值,遇見全新的自己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是高敏一族也是玻璃心,回憶到有毒扭曲的童年可以找到線索。 從小到大都是被有毒扭曲家庭的他們硬是壓抑下長大,他們口口聲聲說為了我們未來鋪路,為了我們好等;幾乎完全不理會我們的想法、任何感受,全以他們變態扭曲想法為優先,三餐加上點心的爆打和學校的霸凌早就〔習得無注感〕,有些為了想引起他們的
書名:脫家者 作者:雪莉・坎貝爾 譯者:童貴珊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3/02/22 作者不但是位臨床心理師,也是個小時候曾遭受過母親刻意疏離、父親雙重人格影響下長大的孩子。這本書不但有提到她自身的經歷,也從專業角度去剖析在有毒關係裡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心理,以及會面臨到的挑戰。 長期在有毒
書名:有毒關係 作者:權純載 譯者:邱琡涵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03 ISBN: 9786267181188 eISBN: 9786267181195 一個看似人人稱羨回到老家卻被父親拳打腳踢的牙醫、一個在婆家抬不起頭的媳婦、一個永遠被上司孤立當空氣的上班族、一個被暴力對待卻
Thumbnail
青春期的孩子最容易誤入歧途,這是每一位家長或者是師長們最掛心的事。 然而我們也長輩的身分告誡他們時,是否忘記了我們曾經也是現在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