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家者》—放下的勇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溫馨提醒:本文閱讀約6分

這本出自雪莉.坎貝爾(Sherrie Campbell)的書完整名稱比哈利波特的咒語還長—《脫家者:和有毒家人劃清界線,從面對指責、修復創傷到重建自我價值,遇見全新的自己 Adult Survivors of Toxic Family Members: Tools to Maintain Boundaries, Deal with Criticism, and Heal from Shame After Ties Have Been Cut》書名幾乎已經蓋括整本書的內容。

圖片來源:博客來

圖片來源:博客來

本書適合的族群

  • 追求心靈成長的人。
  • 對於關係互動、感情迷惘的人。雖然這本書內容互動著重在家庭感情,畢竟家庭是人格發展的基礎;但我認為裡面提到的觀點其實不只是親情,友情、愛情,跟人有關的互動都可參考。

我為什麼對這本書感興趣?

一直有在探索原生家庭對我的塑造和影響,甚至還曾經買教養書來看,想知道過去的環境以及父母對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會不會有正相關。簡單來說,我會不會重蹈上一代人的覆轍?有沒有可能當個更好的人?

"有毒"v.s.不完美

書中界定如有以下的特徵,極有可能患有「B群人格障礙」,即作者稱為"有毒之人"。例如:情緒管理不當、自以為優越、期待別人特別禮遇與絕對順從、不斷要別人給予保證或認可,以被動和無助來逃避成年人該負的責任…等。
不過要補充的是: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傷過人的時刻。但不完美與有毒間的差異在於—心態健全但不完美的人在傷害對方後會感受到愧疚,因此升起想要修復傷害、補償關係的作為;而有毒之人因為自我很脆弱,會合理化自己的羞愧,把自身的過錯推到對方身上,自尊上會比較好過。作者認為有毒父母會扭曲孩子的純真,讓孩子覺得不夠乖巧、太過依賴。因心智尚未發展成熟,會不知不覺間全盤接受與認同父母的羞辱,認定都是自己不夠好。(我認為這段概念不限親子關係,放在解析遇到機車的同事主管、會PUA人的另一半,或是不成熟的人都可以。)
作者在書中引用人格發展理論論述長期受到有毒父母的影響下,在人格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深植內心的有毒羞恥感。那是一種揉雜了各種痛苦的感受,其中包括懊悔、難以負荷的憂慮、厭惡自己、羞辱感,或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有毒羞恥感的症狀會全面影響你的思想、感覺、互動與行為。可悲的是,羞恥的力量大到足以妨礙你體會信任、滿足、喜悅、自由、愛、充實感、創造力與幸福。

改變失去情感關係就是自己不夠好的觀念

不再因為害怕失去情感依歸而追逐、說服、貪戀、防衛、解釋、緊抓傷人的關係不放。

這本書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將自我療癒、成長過程淬煉成冊。起初閱讀時一直懷疑自己可以被稱為受害者嗎?畢竟也不是在很極端的貧苦或是災難中成長。從書中瞭解到不是經濟上的制裁才構成傷害,只是經濟會造成的影響比較顯而易見。我是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也遭受過家人的情緒勒索、背負過多的家庭責任,當嘗試切割的時候會心生愧疚…等與書中描述的案例相近。當決定與家人切割時心中產生矛盾、內疚都是很正常的,因為東方的教育觀念例如百善孝為先、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都影響著每一代的觀念。而書中感受很深的地方是:在節日上的社交場合會牽動脫家者心中對家庭的自然渴望,這時會發現心中有個無法復原的缺口,這類狀況別人是很難感同身受與理解的。甚至還會反過來勸說其實對方其實不是那種人、情況沒有那麼糟,對脫家者(即與傷害你的家人切割的人)來說這些行為都是二度傷害。另外遺憾的是不論私底下或公開場合,都沒有機會讓新朋友或戀人看到自己被家人疼愛。
作者像朋友一樣用鼓勵、溫和的方式開導讀者有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我們要嘗試溫柔地包容自己、不要逃避讓你不舒服的情緒,而是面對它、不讓它控制你。聯想到皮克斯電影《腦筋急轉彎》中我印象很深刻的地方是樂樂一直抗拒憂憂的存在,但人生不只會發生開心的事,也會有不順心的時刻,不斷保持在極端的樂觀有違人性,當我們跨過艱難或不幸後得到的快樂、滿足、愛更為厚實。

哀傷幫助你接受一個事實:不是每段關係都能圓滿平和地結束,但並不表示你就不能為自己開創好的結局。

學會接受脆弱

學會接受自己的脆弱,是建立深刻與恆久關係的途徑。

即使跟貧困、暴力、人權受侵犯等苦難相比,跟家人格格不入仍是非常危險的傷害。因為這種處境很有破壞力,使我們心碎、精神耗損、自我價值被毀。當這些東西被毀,只會有三種結果:
一、你活在沒有盡頭的痛苦中,只能透過麻痺自己或把痛苦加諸別人身上來尋求解脫
二、你否認自己的痛苦,這種心態會把痛苦傳染給周遭的人,也傳承給下一代
三、你找到承擔痛苦的勇氣,把自己和人養成一定程度的同理與憐憫,使你獨具慧眼,能察覺人世間的創傷。

讀完書後也能解釋為什麼決定跟家人切割心裡產生的矛盾、不安感從哪裡來:孓然一身的恐懼使你區就在不健康的關係中,在社會中追求歸屬感是人的天性即便你知道最終還是會受傷、失望。想治好這種恐懼作者建議轉念成:你不是獨自一人,你是和自己在一起。當你能享受自己的陪伴,就會漸漸降低對關係的依賴,不再把關係視為滿足自己心靈的唯一出路。脆弱的意義在於允許自己感覺軟弱、依賴、害怕或憤怒。脆弱之處不一定要是你覺得羞恥的事,接受脆弱,你就不必再用力遮掩、偽裝、矯枉過正,或把表現出真實自我的事件與情感隱藏起來。當你愈深刻、愈真誠地過自己的人生,你對真實的自己愈感到自在,和別人在一起時也愈能安穩自在。

同理自己的不完美

關於我的疑問有從書中找到嗎?作者的經驗分享算是給我打了一波"雞血"。以我的經歷來說,隨著時間的沖刷,父母對我的影響力沒有以前來的大了,當然有時候自己的說話方式或行為會映照出父母的影子,發現後只能慢慢修正成自己想要的形狀。我的兄弟姊妹即使在相同環境下成長和共享近似的基因,彼此的個性和境遇都迥異(幸運的是我們都沒有因環境而踏上歧途),我認為最重要的關鍵是作者也有提到的—自己的選擇。你可以選擇沉溺在自己是受害者,合理化責備別人的不是,把讓自己快樂的責任歸屬給別人;認清是受害者並沒有錯也值得被憐惜,但過去的不幸不代表未來沒有擁有幸福的機會。面對人生中殘酷的現實,練習如實接受一切,也許是最有效的方法。你必須學會接受負面的狀態、想法與情緒,都是人生的必然,甚至是建立健康心理素質不可或缺的歷練。療癒來自理解,而理解來自感受與審視;痛苦被治癒後的面貌就是智慧,也更能同理自己與他人。

身上背負著傷疤,並不代表你就無法前進,也不表示你沒在努力,你就只是帶著一些問題繼續踏上人生的道路。要是能把那些痛苦經歷都一筆勾消,好像什麼事也不曾發生過,輕鬆上路,那該多好,但這樣就不叫做人生了。
最大的救贖其實就是全神貫注,盯著眼前的路,用心在自己身上,在你想達成的目標、你選擇要開創的人生上。



avatar-img
43會員
65內容數
慢慢摸索中,都是個人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狗園 的其他內容
如果喜歡是枝裕和《海街日記》的風格,這部片也會很對你的口味。沒有鋪張的畫面和對話,全片都是淡淡地講述理髮店老闆娘阿蕊的日常生活點滴。P.S.有人也覺得阿蕊說台語的口氣很溫柔嗎?
個人的看法,是不是韓國人對於青梅竹馬間的純愛有劇情設定上的偏好?例如韓劇中忘不了初戀的男女主角,在韓劇的詮釋下初戀往往帶有至高純潔,不會隨時光環境物換星移的純愛。
常聽人說時尚是個輪迴,的確現在無法分辨哪個牌子是真正的原創,每一年都會有類似的配條、類似的格紋、花板甚至衣服版型,但當看到習以為常的樣式出現不一樣的細節總是讓我很thrilled。(英文更能表達我的興奮感)
必須承認(還)沒有看《我們之間沒有的》的結局。老實說看完第一集後過了一段時間因為沒有可配飯的片才重拾這部片來看,沒想到重新開始看了以後一次飆到倒數第二集。
如果要說結論的話,《最佳利益》這部片節奏快,會讓人想一集接一集地看。也會推薦給朋友看,喜歡方箏很聰明對待事情表現地很通透,看他解釋案件很舒服。
如果喜歡是枝裕和《海街日記》的風格,這部片也會很對你的口味。沒有鋪張的畫面和對話,全片都是淡淡地講述理髮店老闆娘阿蕊的日常生活點滴。P.S.有人也覺得阿蕊說台語的口氣很溫柔嗎?
個人的看法,是不是韓國人對於青梅竹馬間的純愛有劇情設定上的偏好?例如韓劇中忘不了初戀的男女主角,在韓劇的詮釋下初戀往往帶有至高純潔,不會隨時光環境物換星移的純愛。
常聽人說時尚是個輪迴,的確現在無法分辨哪個牌子是真正的原創,每一年都會有類似的配條、類似的格紋、花板甚至衣服版型,但當看到習以為常的樣式出現不一樣的細節總是讓我很thrilled。(英文更能表達我的興奮感)
必須承認(還)沒有看《我們之間沒有的》的結局。老實說看完第一集後過了一段時間因為沒有可配飯的片才重拾這部片來看,沒想到重新開始看了以後一次飆到倒數第二集。
如果要說結論的話,《最佳利益》這部片節奏快,會讓人想一集接一集地看。也會推薦給朋友看,喜歡方箏很聰明對待事情表現地很通透,看他解釋案件很舒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既然是學習來的反應, 這表示是後天造成的, 非先天的它是習得的, 既然能「習得」,就能反向消除! 自己要一關又一關克服,善用資源(書籍、社群、五圈朋友理論)。 最後「當自己的父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既然是學習來的反應, 這表示是後天造成的, 非先天的它是習得的, 既然能「習得」,就能反向消除! 自己要一關又一關克服,善用資源(書籍、社群、五圈朋友理論)。 最後「當自己的父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一書探討了童年創傷與戰爭創傷對成年後行為的影響,即使身為專家,但若無自我覺察,同樣遭遇親子衝突。文章總結了愛莉絲的童年背景和馬丁對母親的觀察,父母在面對自己的議題,特別是童年創傷時,對於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最後,強調了面對真實自我,對父母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有著積極的影響。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