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卡片盒筆記 ze7|靈感不是偶然,而是可以設計的系統:播種子與巡田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人問,寫卡片盒筆記需要靈感嗎?

我的答案是:不是只有腦海裡靈光乍現的才叫靈感,不時地拿新的 input、output 去對照你過去寫下來的東西,也會產生靈感。換言之,我們可以增加產生靈感的機率⋯⋯。

raw-image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午都會有新內容可讀。

▌輕薄短小篇幅
每期附上一張實際寫下的卡片,並做 case study,由此帶出《卡片盒筆記》書裡原則的溫習、演繹、實踐。

▌陪跑
如果你遇到以下痛點,那就是我們描繪出來的「化身」(avatar):
1. 看過《卡片盒筆記》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參考別人的成品。
2. 打算執行這套系統,知道有人也這麼做,有種陪伴感,不孤單。
3. 想透過「做中學」來熟悉書中觀念。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2024 年 11 月 17 日,我曾寫下一張關於「結構洞>找回弱關係」的卡片盒筆記(永久筆記)。

raw-image

當時,把「好一陣子沒聯繫的弱關係」重新找回來,是我得到的結論。

可是該怎麼做呢?

我沒有延伸下去。


時間來到 2025 年 1 月 13 日,第 79 期週報,我閱聽完兩篇文本,分別是:

  • 〈宋慧喬每天感恩 10 件事!一路堅持了 5 年〉
    👉 開始感謝那些瑣碎的事情後,就發現真的有很多感恩的事
  • 〈怎麼和身邊的人,建立更深厚的關係? 〉
    👉 OOO讓我想起了你。

寫完 IMO(in my opinion)的當下並沒有額外想法(做成卡片盒筆記的念頭)。

又過了幾天,當我重新檢視過去那張「結構洞>找回弱關係」卡片時,眼角餘光掃到那時寫下的結論:

人脈拓展不一定要一直認識新朋友,更簡單且有效的做法是把你一陣子沒連繫的弱關係重新找回來,進而變成強關係。

咦!好像我前幾天攝取的文本,可繼續推進這則永久筆記的討論耶!

raw-image


我找到寫下新卡片的靈感,靈感是由「看到過去的卡片」所喚醒的。

靈感,不是腦海裡的靈光乍現,而是可以人為佈局的系統,這有賴於:

  1. 你要寫下來(比喻:播種子):讓未來的自己有看到的機會
  2. 你要常查看(比喻:巡田水):過去寫下來的東西不被塵封
     

最後和你分享這張從舊卡片「嫁接」出來的新卡片,結束今天這回合。

raw-image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靈感,不是腦海裡的靈光乍現,
而是可以人為佈局的系統,有賴於:
1. 寫下來
2. 常查看

❏ 卡片盒筆記の家

卡片盒筆記以「鏈式結構」存在,或稱「筆記鏈」。

透過 Heptabase 的「白板」(whiteboard)功能,得以「可視化」呈現卡片與卡片之間的承先啟後。

如果想查看本文永久筆記在白板上的原始位置,以及這張永久筆記和其他永久筆記之間的鏈接關係,我把它放在電子報的進階權限裡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43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創作者經濟 IMO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33.0K會員
788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這家店在「高峰」處設計得精巧,但卻在「結尾」卻失了分寸,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8
這家店在「高峰」處設計得精巧,但卻在「結尾」卻失了分寸,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1
但如果是一些經歷,一些「WOW Moment」或「Delight Moment」,這些體驗才是最容易被傳播的。
Thumbnail
2025/04/11
但如果是一些經歷,一些「WOW Moment」或「Delight Moment」,這些體驗才是最容易被傳播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將思考外化、連結想法,促進知識自我繁衍的工具。此文將說明其運作方式、效益及核心概念,並強調其重點在於促進思考而非單純記錄資訊,最終能建立個人知識庫,提升創造力與洞察力。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將思考外化、連結想法,促進知識自我繁衍的工具。此文將說明其運作方式、效益及核心概念,並強調其重點在於促進思考而非單純記錄資訊,最終能建立個人知識庫,提升創造力與洞察力。
Thumbnail
有人問,寫卡片盒筆記需要靈感嗎?我的答案是:不是只有腦海裡靈光乍現的才叫靈感,不時地拿新的 input、output 去對照你過去寫下來的東西,也會產生靈感。換言之,我們可以增加產生靈感的機率⋯⋯。
Thumbnail
有人問,寫卡片盒筆記需要靈感嗎?我的答案是:不是只有腦海裡靈光乍現的才叫靈感,不時地拿新的 input、output 去對照你過去寫下來的東西,也會產生靈感。換言之,我們可以增加產生靈感的機率⋯⋯。
Thumbnail
許多人認為靈感是突如其來的,像閃電般劈進我們的腦袋,但事實上,寫作可以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來幫助我們觸發靈感。 今天,我想分享關於這個觀點的筆記,並藉此帶大家深入探討「寫作促成靈感」這個概念,以及如何通過卡片盒筆記法來探索知識的連結。 ▌寫作促成靈感的開端 這個概念來自我的卡
Thumbnail
許多人認為靈感是突如其來的,像閃電般劈進我們的腦袋,但事實上,寫作可以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來幫助我們觸發靈感。 今天,我想分享關於這個觀點的筆記,並藉此帶大家深入探討「寫作促成靈感」這個概念,以及如何通過卡片盒筆記法來探索知識的連結。 ▌寫作促成靈感的開端 這個概念來自我的卡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 : 提高你學習的意願 近幾年流行的卡片筆記,解決了當筆記越來越多時變得複雜讓人放棄整理的困難,也促進人們開始保持學習的動力。 卡片筆記的原理,就是在你平日時紀錄一些小靈感,一句話也可以,想到什麼不錯的點子就記下來,可以是手寫本,也可以是手機紀錄。 當有一定數量後,你再找個時間把這些小靈感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 : 提高你學習的意願 近幾年流行的卡片筆記,解決了當筆記越來越多時變得複雜讓人放棄整理的困難,也促進人們開始保持學習的動力。 卡片筆記的原理,就是在你平日時紀錄一些小靈感,一句話也可以,想到什麼不錯的點子就記下來,可以是手寫本,也可以是手機紀錄。 當有一定數量後,你再找個時間把這些小靈感
Thumbnail
我以資料庫工程師的角度,搭配Notion設計卡片盒筆記當作範例,介紹簡單易懂的卡片盒筆記法概念,讓你快速打造個人的知識管理平台。
Thumbnail
我以資料庫工程師的角度,搭配Notion設計卡片盒筆記當作範例,介紹簡單易懂的卡片盒筆記法概念,讓你快速打造個人的知識管理平台。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的概念 記得學生時期,上課作筆記時,總是從第一章開始,由上而下一句一句抄下重點,把填滿筆記本視為一種成就。長大後,偶爾有寫文章的需求,也依照學校教的:訂定主題,擬定章節大綱,然後想辦法填滿其中內容。這樣習以為常的做法有什麼問題呢?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的概念 記得學生時期,上課作筆記時,總是從第一章開始,由上而下一句一句抄下重點,把填滿筆記本視為一種成就。長大後,偶爾有寫文章的需求,也依照學校教的:訂定主題,擬定章節大綱,然後想辦法填滿其中內容。這樣習以為常的做法有什麼問題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