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決定在海法(Haifa)中待上一段時間。一方面,我們成功在這邊以志工的方式換取免費住宿。再者,我們也想在北方生活一段時間,去了解這邊的神奇生活。
協議內容大概是:以色列軍隊從黎巴嫩境內退出,而黎巴嫩正規軍會在以黎邊境佈置防線,用以阻止真主黨再度進攻以色列;而以色列軍隊保有主動權,若再度發生如十月七日的事件,軍隊可以隨時動作。
幸運是,我們體驗了協議前的最後一刻,黎巴嫩瘋狂射飛彈的瞬間。據說,該國想在協議生效前的最後,拿到更好的協議優勢。即便這些飛彈在鐵穹系統下皆顯得徒勞,卻讓我們這些愛看飛彈的觀光客享受了一段視覺饗宴。
不幸的,或許對某些人來說是幸運地開始,就是協議開始後,這座城市就跟你我生活的每座城市無兩樣。人們終於可以享受和平的生活,街頭上再度出現咆哮地改裝車與愛噴漆的小屁孩,大家在歡笑中享受著短暫的和平曙光。彷彿前一天的戰爭,如同我們聊起二戰時的歷史。
做為人,我會希望這份和平能夠不只60天;不過做為僅能在這待上三個月的賤人觀光客,這無疑是打破了我們想要看到、體會到的生活。
在和平的生活之中,我打算來談談這裡的日常,以及日常的人們如何看待這場和平協議。
有人說,即便協議已經生效,以色列的軍隊仍為退出這場戰爭遊戲。他們將戰火從一邊移到另一邊。我們在敘利亞發生政權改變前就知道以色列軍方前進以敘邊境,只是當時的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以及將來發生的事。
有人說,協議僅是文字上的遊戲,前線的戰火依舊仍在進行。北方的居民仍能聽到爆炸聲,只不過這一次並不來自鐵穹,而是更遠的、人們看不見的。而他們只能猜想,有可能是空襲、有可能是炸坑洞…沒有人知道,只知道軍人並未完全返家。
這是場懸疑的和平,如同兩岸第一次交流前的台灣,人們不知道何時會有飛彈襲擊、何時會再度爆發戰火。不過,與其抱持著隨時緊繃的狀態,這和平的曙光仍是一件好事,讓每個人有個喘息的機會。
聊聊這邊的生活圈,有些雖然不像飛彈般震懾,卻仍另我驚訝。比如說Haifa與其餘的北方城鎮多數有為數不少的俄國人存在,比例之高相較於台灣的原住民。
俄籍猶太人如同其他國家的猶太人一樣,受到血緣的號召想到以色列建立他們的家園,剩下來的俄國人大多是近幾年遷移進來的,理由很簡單,那便是烏俄戰爭。
要知道,你我熟知的衝突從未是人民主導,現今的戰爭多是代理人戰爭,來自於某些覬覦權力,並願意付出該國人民的血肉代價。在這裡的俄國人並未同意這場戰爭的爆發,想法也很有趣,如同我在澳洲碰到的中國人一樣,他們多是不樂觀或不喜歡現在的政權,卻無力改變這個體制,最終,選擇移民。
不過,為什麼是以色列?為什麼是北方城市?
這些原因就有很多種。有些人說是物價便宜,有些人習慣涼爽的天氣,有些人正在等待戰爭結束。仍有新聞與當地人表示,以色列並不是俄國人唯一選擇的移民地區。土耳其也有,部分東歐與中亞國家也見得到他們。我從一位年紀跟我相仿的俄國人口中得知,現在回到母國,那便是逼迫去當兵,去打他根本不想打的國家。
至少留在這裡,這裡的人尊重他們的背景,也了解戰爭的真實樣貌。是一個除了俄國,他們真能被當「人」看的地方。
回到協議下的生活,我很驚訝兩國在對於彼此如此仇恨的情況下,如今正在寫文章的我還在享受他們簽名下的和平。沒有飛彈的威脅讓許多老百姓得以修身養息,人們也沒有像戰爭一般那樣好戰,或許是對於現代戰爭的恐懼,使他們更珍惜當下的美好。
我曾讀過一本戰爭文學,內容大略描述二戰過後,人民如何對待戰爭過後的滄桑。是的,有些人因此得了無法抹滅的創傷,更多的人對於這段和平抱著期待,期待它可以持續下去,從60天,如果可以的話,到一輩子。
人們普遍喜歡這場停火協議,無論勝者是誰,對人民而言戰爭下皆是輸家。他們喜愛不用再躲進防空洞的生活、開心逃離對砲火的恐懼,再也沒有人會因恐懼躲進床底,或是每晚做著可能被轟炸的惡夢。
協議過後可以明顯看到,這邊的酒吧與店家重新開張。人們會花更多時間享樂,路上開始出現改管的車輛與狂歡的人群,平均每晚都能見到狂歡的人群,甚至白天也能見到。每天的生活已與安息日無異。
如今的海法(Haifa)已與其他國家的其他城市沒有半分差距,它依舊是一座靠海的熱帶風情城市,觀光客短時間內還未因停火回流,人們仍舊在觀望,只不過,這次他們的眼中如柏林圍牆即將導他的德國人般,期待著和平曙光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