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參與了較多政治相關的文章、影片留言等等,看了很多資訊。
要尋找到可信的資訊來源有難度,而正確的資訊又能不能夠正確地推理出結論呢。
想舉一個不斷追朔的範例,但最後大概也沒有結果。
事先提醒:
雖然我已利用個人的理解能力接收了各陣營支持者的大量資訊,但我沒有事事都善盡查證的責任。
如果有人能舉證你的資訊確實更加正確的話,我也願意修改文章或刪除錯誤的敘述。
(當然這可能很花時間(因為你也要查證),也未必對你而言有意義)
據我現有的理解是「有」。
但有提出能表示他們真的在為惡嗎?或許有荒唐反智的成分,但看看民進黨總召的臉書發文,哪些言論比較瘋狂我是不太好分辨。
提出提案並不等於會通過,民眾黨跟國民黨提出的預算刪減版本差異很大,我是也讀過民眾黨的一些資訊,感受上大部分是尚有邏輯,不至於失去理智(而立法院並非國民黨獨大)。
行文當下的最新資訊是國民黨撤回了絕大多數的提案(似乎撤回了幾千個吧)。
這就要去追朔歷史上的紀錄,例如民進黨是否有做過這樣的事情?其他國家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提出這種提案有沒有可能是立法院審預算的常態?只是作為攻防的籌碼,希望部門出來詳盡解釋預算用途。
據我現在的理解,預算刪減、審查的攻防以往都是有的,只看金額的話,以往刪的預算也不算少。
如果不只看金額,還要看項目呢?
那就很麻煩了,而且預算還沒審完,拿現在還沒審完的提案,去對比以往已經審完的提案,可能不夠公允。
黃國昌刪除台鐵預算的理由是過去給了很多預算,但做不好,所以刪減預算。
民眾黨一部分刪減的邏輯差不多是這樣,你表現不好,我們要懲罰性的縮減你分配到的預算。
這理由到底說不說得通呢?
你給孩子生活費/零用錢,他考試考不好,所以你要少給他一點。
那他到底是會「受到你的懲罰而奮發向上」,還是會「要就一起來擺爛」。
如果今年刪了預算,反而台鐵出包、意外事件更加頻傳,很好奇黃國昌對台鐵安全顧慮的決心打算如何實現呢?
難道是繼續刪預算?還是刪台鐵(?)
曾經給了錢但有出現過不好的表現,就表示他做得不好嗎?
不給他錢就能讓他做得更好嗎?
到底這孩子是被你溺愛得生活糜爛;還是認真生活但力所不能及?
(想透過「刪台電購置燃煤的費用來降低燃煤發電的總量」這點我也是覺得滿荒唐的)
雖然我沒看VOD,但民進黨總召在提案討論的發言時放飛自我應該是確有其事。
(我的判斷方法大概是這樣,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們這樣說,也有影片相關證據(雖然我沒全看),而民進黨支持者也沒有對此反駁)
但他數次的發言不就事論事,就證明了民進黨不討論嗎?
有沒有可能議會的機制沒有讓民進黨立委有足夠的發言機會呢?
還是之前幾個月的認真發言常直接被略過進入投票表決,以至於民進黨立委認為認真發言也無濟於事?
又有民進黨支持者表示,說民進黨不想討論是荒謬的。
明明幾個月以前就應該要提案討論的總預算案,被國民黨和民眾黨拖延到截止期的前幾天,這幾天才開始討論幾千條提案(雖然現在可能刪減完後沒有幾千條了),才開始要徵詢各部門的意見,這能算是「有想要討論」的表現嗎?
雖然我沒有再得到國民黨支持者對此的看法,不過我自己腦補一下。
會拖延到現在,不也是民進黨針對之前各種法案不斷拖延,導致立法院運作緩慢,才導致現在這個結果嗎?
那到底誰是對的呢?
如果我不認同你的觀點,也不認為你有打算要跟我討論,那我還會想跟你仔細解釋嗎?
退到底線來說,假設握有權力的民進黨會貪汙、會濫用司法追殺政敵;握有權力的民眾黨會追求公平正義;那握有權力的國民黨現在在做什麼呢?
看了許多資料、各方的說法,還是很難感受到國民黨行為的中心思想(當然我是指除了親中以外)。
看到人們對預算刪減的反應巨大,有種《阿特拉斯聳聳肩》的既視感。
當政治人物不尊重專業人士,認為社會的權力可以用來實現一切,直到超出了現實的考量或物理法則的限制時,文明的社會就離覆滅不遠了。
至於那個時刻有多遠,我也很難判斷,在民進黨廢核支持綠電,並提出已知科學上不可實現的能源配比提案時,我也是冒出這樣的想法。
查了一下現在的配比應該是沒有如期實現,而台電靠著預算補貼但負債仍不斷增加。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運氣好,相比小時候,我已經很多年沒有遇過停電了(?)(雖然知道有其他人遇到)。
2025/01/19更新:
按照民眾黨的想法,刪減了預算以後,有很多可能的方向可以降低燃煤發電量,所以民眾黨認為此提案是合理的。
(詳情我就不細究了,因為我也不是完全理解,只是理解了對方大概是這樣理解的)
這樣的想法到底是合理的呢?還是荒謬的?還是說只是過於理想化的?
我也覺得很難判斷。
各種提案刪減了預算以後,隔年行政機關表現正常:
可以是行政機關勉強維持生存,刪減了一些長遠發展的項目(但人民看不到);
也可能是歷年預算確實逐漸浮濫。
而隔年行政機關表現更差:
可以是確實刪除了不妥的預算以至於妨礙行政;
也可能是執政者(民進黨)表現不佳或故意擺爛。
無論哪種情況發生,人民的認知都可以再更加對立。
那不如現在就想想,做為一個人,你打算怎麼在事後判斷是非吧。
我自己以「為了減少燃煤發電量而減列台電燃煤預算」為例(這是我認為民眾黨提案刪減最荒唐的項目與理由):
我看看一年的時間燃煤發電的量會不會下降,無論民眾黨要透過開核能、擴增綠能,或是讓人民節能,或是讓用電大戶退出一些離開台灣都行,只要它辦得到,那我就只能接受事實,這項提案刪減預算是合理的。唯一的但書是我一年內在家時不能遭遇2次以上的停電或分區限電(我已經很多年沒遇到家裡停電了,就容許1次意外)。
數字一翻兩瞪眼,如果真的下降了,我下次立委就投民眾黨。
辦不到我好像也不會特別怎樣(?),就只是信任的程度稍微下滑。
雖然這種承諾理論上有很多細節值得討論,在我沒有仔細查證以前運氣成分可能很大。
例如綠能持續在擴建,本來燃煤的比例就有可能逐年下降;
例如國家用電量持續上升,燃煤的用量也隨比例繼續上升。
一年內能發生的意外情況也很多,也許有突發多用電的理由,也可能有突發節電的理由。
但認為「可以透過減列預算降低燒燃煤的量」的是民眾黨,我就只檢驗這個「信念」。
就算最後是台電自行舉債買回原本需要燒的燃煤量,導致燒的燃煤沒有減少,一樣算是民眾黨這個「信念」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