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到答案的事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問卷(〈我能為你提供什麼有價值的事物呢?〉)發揮了作用(X),看看我是否真的能寫出這篇文章。

  (算是前兩個票數達到2的項目之一(?))


  在社會化的人眼裡,有些話是不會真的說出口的。

  有些問題是不會真的問出來的,問了也很難得到真正的回答。

  以我個人來看,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無法相信他人能夠接受真正的答案。

  不過什麼是「接受」呢?就是不過度反應。

  如果只是說了一句實話,就會讓你死去活來、為非作歹、意氣用事,那這種話是不敢說出口的。

  你是能夠承受真相的人嗎?

  與你相處的人「相信」你是這樣的人嗎?


  這是我長久以來信仰的荒唐信念:

  只有當你真的不在乎一件事情時,你才能知道這件事情的真相。

  荒唐的地方在於——你都不在乎了,真相是什麼對你而言又很重要嗎?

  但這也不是無法解套,你可以在乎真相本身,更勝於在乎事情。

  然後盡量地不要去傷害他人,不要讓那些讓你獲得真相的人受到威脅。


  從最平易近人的情況開始——分手的理由是什麼?

  總是會想要個理由,我們以為那樣的理由會讓我們知道自己糟糕在哪裡,哪裡能改變得更好。

  但其實絕大多數的情況,如果你真的能意識到自己糟糕在哪,能夠有所改變的話,你早就已經改變了。

  一段關係的結束不會完全沒有徵兆,只是你有沒有去注意。

  對方也許想要你改變,但他偶爾提出的想法、建議,逕行被你忽略了。

  「他只是在開玩笑吧?」
  「他應該也沒有很在意啦」
  「我有跟他解釋過理由了啊」

  我的一段關係(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結束在一句話:「我不能再跟你風花雪月下去了」。

  我也是想要個答案,怎麼了?為什麼?(李聖傑的《靠近》(X))

  有新歡了嗎?家人的因素嗎?不喜歡我了嗎?我不好的地方是什麼呢?


  在很久很久以後來看(雖然我沒翻找對話紀錄),那些言詞辯論可能都沒什麼意義。

  你不好的地方,無法讓人再跟你風花雪月下去的部分,如果真的去想的話,還不夠清楚嗎?

  只是你自己以為一段關係還能夠如此維繫下去。

  然後我意識到如果我具體寫出自己不好的地方,可能就講得太仔細了(X)。

  並不是說我不能說自己不好,只是說出來就會知道一些其他人的資訊。

  概念上就是我只有與人風花雪月的能力,而當時的她已經不希望只是如此了。

  而我沒有能力/意願讓自己不只是如此。

  

  話又說來,過了很多年以後,我才意識到那句話有可能不只是想分手的意思,也可以是它的反面——

  「我希望能跟你有不只是風花雪月的關係(如果你辦得到的話。但如果你辦不到就這樣結束吧)」


  回到一般人的世界裡。

  如果分手的理由是有了新歡?能跟你說嗎?

  你會不會情緒崩潰,自殘或挾怨報復?

  如果是覺得你性行為表現得不好呢?


  如果原因是那些你幾乎不能改變的事情呢?說出來你也不能做任何改變,為什麼還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呢?

  冒著以後不再聯絡,無法做普通朋友的風險;

  冒著被人挾怨報復亂傳謠言的風險;

  冒著自己失去平靜生活空間的風險。

  你們也許有共同朋友圈,有共同的校園、職場環境,說出真話真的是為了你好嗎?還是只是在冒著風險傷害你?


  雖然一般而言,這應該是女性比較常遇到的困難,因為在大多數的情境下,較有可能傷害對方的是男性。

  女性聽到真相也許比起傷害對方,更有可能傷害自己?

  而男性在這個前提下除非你擔心對方傷害她自己,不然對你來說的風險是沒那麼高的。(這是我的刻板印象)


  那麼退一步說,對方不願意說的話,你能問朋友嗎?

  問對方的朋友?問自己的朋友?

  這些人又有人真的敢跟你說真相嗎?

  要是你不認同這些理由,要辯駁這些事情,又有什麼意義嗎?

  會不會這些朋友也不願意冒著傷害你(或你們的關係)的風險,讓你聽到實話?


  要怎麼拼湊出真正的答案呢?

  如果答案就只是一句「沒感覺了」,這樣就夠了嗎?你就接受了嗎?

  還是你會認為一定有更進一步的理由,決不會如此模糊就放棄這段關係?


  我不知道一個人要怎麼樣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

  但要利用群眾力量的話……或許發在匿名的論壇徵詢意見,會是一個辦法吧。

  你盡量客觀地描述發生了什麼事情,不要涉及那些傷害彼此的對話內容(避免你被告)。

  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虛構一小部分,避免讓人辨識出當事人。

  然後問看看匿名的網友有什麼看法。


  另一種方法是多看看故事,愛情小說、漫畫,或是別人的故事,不同性別人物的心理描述,也許有天你會拼湊出對方可能真正在意的點,你視而不見的那些事實與跡象。


  另一種社會上也很常見的現象——超越需求的規定。


  雖然我覺得前一段的論點好像拔得太高了(X),有種回來談很平凡事情的感覺。

  舉凡學校、公司、營業店家,可能都會有些規定。

  這些規定並不違法,只能說是要進入這個環境的人,必須要遵守的規範。

  

  為什麼會有這些規定呢?

  概括地說……就是刻板印象、偏見。

  我們用規定來取代一些難以解釋、難以遊說他人的「常識」。


  舉個社會上的例子,一間餐飲店規定入場者不能自己選座位,須接受店員的安排。

  按照一般人的常識,這種規定可能的原因是——避免少數人佔據過多的座位。

  如果來店的顧客都有這種「常識」,說不定這個規定就不需要存在。

  這種規定是怎麼來的呢?

  「可以請你們換到兩人的位置坐嗎?謝謝。」
  「不要,我們先來的耶。」

  店裡還有兩人座,但外面是一組4個人,看到裡面沒4人座就不來了。

  你想用「常識」去說服他人,但發現不是所有人都與你有相同的常識。

  

  為了讓你能更容易說服人,「規定」是更簡單的方式。(只要這個規定不違法)

  今天即使店內就冷冷清清地,你還是盡可能地維持這個規定。

  以免哪天有人說「我那天來你們店員就說可以啊」。


  接著再沿著這個例子發散(希望你會覺得有意思(?))。

  畢竟剛才的例子看起來,似乎還沒有超越「需求」啊。

  有沒有可能,這間店有其他的理由這麼規定呢?

  而它難以具體向你說明原因,因為這原因基本上嘛……就是對人的刻板印象。


  例如它可能是一間酒吧,也許偶爾就會有男性顧客群體上門,然後看到一群女性坐哪個位置,就去坐那附近。

  坐在女性附近當然沒什麼,不過可能有些類型的男性,特別容易騷擾到隔壁桌的女性。

  怎樣類型的男性有這種特徵呢?不好說,但或許人們心中多少都有大概的判準。

  這群女性顧客如果不滿,但卻不知道怎麼拒絕男性,又不知道怎麼向店家求助;

  又或者店家真的介入請這群男性停止行為,卻引發了多方都不愉快的爭執。

  最後的結果是這群女性顧客遇到了不良好的體驗,「在我們的店裡」遇到了不良好的體驗,下次就少來,或不來了。

  

  試想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要符合需求來訂一個規定——「禁止搭訕」,會有用嗎?

  再說了,酒吧裡搭訕與被搭訕都是某些顧客所預期會發生的事情。

  他們不是「不喜歡被搭訕」,而是「不喜歡被沒興趣的人搭訕」。

  訂這樣的規定可能反而損害了自身酒吧能帶給人群的樂趣,也很難遵守。


  不過「由店員選座位」就可以。

  店員可以依照自己的社交常識,為不一樣的群體安排座位。

  甚至可以客製化,跟某些熟客很熟的情況(知道他們喜不喜歡與陌生人互動),就可以依此安排座位。

  我們不需要跟你解釋我們的社交直覺是怎麼來的,我們的規定就是這樣。

  我心裡覺得你有可能會打擾到旁邊的人,就把你的座位安排到人群較少的地方。

  我覺得你可以炒熱氣氛,讓店裡更加熱絡,就把你安排到黃金地段。


  當然我說著說著,覺得這種行為也有點接近歧視,但那不是我舉這個例子的本意。

  如果我們的潛規則是帥哥美女就坐很好的位置,其他人就都去旁邊,那可能就有明顯的歧視。

  這裡只是在說為了很基本的商業利益,很普通的社會和諧,因為這社會上並非所有人都有社交常識,為了避免自身遭受損害,我們做出這樣的「規定」。

  而這「規定」背後是多少決斷,我無法跟你解釋,我不能問你說「你會騷擾隔壁桌的女性嗎?不會的話你就可以坐那裡。」說出這種話我們大概就無法存續在這個文明的社會了。

  

  有時這種「規定」也製造了「選擇」。

  透過規定,選擇適合的人進來,小團體、內部文化。

  我們創造了這樣安心愜意的環境,給所有願意遵守規定的人。

  這些人可能壓根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就算我們完全沒有任何規定,他們也是絕佳的顧客。

  但他們會來到我們這裡的原因是——「我們有規定」。

  因為我們的規定將他們所不想遭遇、接受的人篩選掉了。


  不知何故就舉了從性別角度來論述如此簡單的兩個例子,大概是充滿性別刻板印象吧(X)。

  其實工作上的例子也很多,但感覺隨便舉都會像在指涉特定的對象,所以不太想寫這種例子。

  結果我第一個想到的例子又跟性別有關(嘆)。

  想起我的中學制服上,男學生要繡名子,女學生不用。

  可能的善意理由(同樣也是偏見)隨便想應該都能想到,只是突然在想,這是否也隱約在傳遞女性沒有名子的負面意涵。


  其他超越需求的規定——辦活動。


  每個人自身也有很多規定,讓自己能在社會上幸免於難的。

  例如常辦聯誼活動的人,可能會有「只要當天臨時取消一次就永不得參加活動」這種規定。

  可能真的有人有意外情況啊、不得已呀,當然也不是說規定必然沒有例外,只是主辦人也沒必要跟你說明何時會接受例外。

  一方面臨時取消對主辦人很麻煩,聯誼活動對性別人數有一定的要求,臨時要找人補可能就要上網徵願意免費來參加的人。

  這是表面的合理解釋。

  再往深層一點,會臨時取消不來的人,可能8成都有其他性格方面的缺陷。(臨時不來就能證明什麼嗎?偏見!)

  我們辦活動是樂於助人,不是菩薩濟世,我們沒有心力跟你糾纏。

  「能不能退費?」
  「能不能改下一次參加?」
  「你們辦活動有問題,其他人都可以退!」

  「那你就去參加其他人的。」

  透過篩選掉你們,也讓參與我們聯誼活動的人更有機會遇見更好的人。


  不要去問「為什麼有這種規定」,又或者說,問了又有什麼意義呢?會得到真正的答案嗎?

  你想不透的,可能正就是你不符合規定的理由。

  如果你猜得透這層規定的話,說不定你就會想到,你有一個朋友也符合這次聯誼的標準,可以讓他代替你去參加。說不定這個提案還有可能被主辦人同意,讓你免於被永久禁止參加。


  你要問到答案……要足夠理智、平靜、客觀。

  讓對方相信,無論他說的話是什麼內容,你都會接受,不會過度反應。

  很難,陌生人要如何對你有這樣的信任?(就連曾經的伴侶都很難了(?))


  其他要不到答案的例子——揪團玩桌遊。

  

  比較常見的是希望參加者衛生習慣良好、愛惜桌遊等等。

  還有許許多多其實不太會被明確「規定」出來的,畢竟大家私人揪團也不像是開店,可以自行依標準篩選來參加的人。

  很多理由可能都是說不出口的,還好你不必強迫自己解釋,不然你可能就要開始發散地思考「怎樣規定」了。

  可能較難改變的如:口臭、體味、抖腳。

  似乎是缺乏社交常識的如:講話太大聲耳朵很痛、對其他玩家指指點點、沒問主人就自己拿架上的遊戲打開來看、亂玩主人家的貓。

  可能偏個人因素難以解釋的:笑聲聽起來不舒服、穿著不入流。

  補充一個跟桌遊店有關的社交常識:如果你在桌遊店想與人併團,請店員去幫你詢問是較為適當的。


  人與人的社交就是如此困難,你們有幸相遇參加了一次活動,之後對方就沒有再約你了,你問說要參加對方也沒反應,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有可能對方就是這麼懶惰(像我),揪團如此隨緣。

  也可能你們就有某些不合之處,也不必勉強彼此。

  但如果你到了許多場合,都感到不受歡迎,那顯然地,你有某些引人厭惡的元素。

  出了社會,很少有人會具體告訴你糟糕在哪。

  尤其當你糟糕的點過多時,對方也不知道該從哪一點開始提起。

  與其相知,不如不要再相遇。

  

  這麼說來……我好像長久以來一直有個習慣。

  每次看到有人具體描述他因為什麼事件、理由討厭誰的時候,我就會想——

我是同他所描述那樣的人嗎?

  認同的、能無損改變的,我就盡量調整自己的行為。
  (考慮後覺得辦不太到的那也沒辦法,孤獨終老也是個人的選擇)

  不過話又說來,似乎也遇過很多願意指出我的錯誤、不良行為的朋友,從這方面來看也是滿幸運的。

  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我確實讓他們感受到可以對我有所評價,而不會因此而傷害到他們。


2025/02/04更新

還是有人真的會直接說出來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很深入的探討。但實際上「真相」常常是言語無法說明白的,因為之中包含著很多的元素,可能還有連當事人都沒有察覺到的部分。 言語既幫助人類交流,也可能阻礙人類交流;因為人(幾乎)沒有心電感應能力,所以才需要仰賴語言、肢體動作等來交流。 關於【分手的理由】,我想也未必一定含有什麼負面理由,說不定是一種模糊的感受、或也許是一種突如其來的領悟。 如:「我覺得我們不適合。」不見得是你我有何明顯的缺點,搞不好兩人都很優秀,只是在生活上、興趣上的某方面合不來?或是對方忽然體會到,目前的生活方式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以上僅是母胎單的臆測) 有關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性別的思考等,這些也是我有興趣但並不擅長的部分。謝謝您的用心分享!
黃紹東-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05
自由靈魂的貓 笑XD 也感謝你的分享,雖然那也是有可能的,不過我對我自己的缺點很有自知之明(?)
avatar-img
黃紹東的沙龍
9會員
29內容數
關於一些生活上的信念,或不輕信世俗道德的人如何培養出自身的價值觀的故事。
黃紹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如果過去的人所相信的道德、價值觀逐漸式微,新生的孩子們又會培養出怎樣的道德觀呢? 又要怎麼樣培養呢?
2025/04/11
如果過去的人所相信的道德、價值觀逐漸式微,新生的孩子們又會培養出怎樣的道德觀呢? 又要怎麼樣培養呢?
2025/02/24
一家補習班開課,招收只限男學生。這是性別歧視嗎? 背後有什麼可能的原因,是你能接受的嗎?
2025/02/24
一家補習班開課,招收只限男學生。這是性別歧視嗎? 背後有什麼可能的原因,是你能接受的嗎?
2025/01/17
這幾天參與了較多政治相關的文章、影片留言等等,看了很多資訊。 要尋找到可信的資訊來源有難度,而正確的資訊又能推理出正確的結論嗎?
2025/01/17
這幾天參與了較多政治相關的文章、影片留言等等,看了很多資訊。 要尋找到可信的資訊來源有難度,而正確的資訊又能推理出正確的結論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我這人就是這樣,我有我的孝道禮儀,你不喜歡就算了。
Thumbnail
我這人就是這樣,我有我的孝道禮儀,你不喜歡就算了。
Thumbnail
為什麼你就是不告訴我 我曾經追著每位前任這樣問著 為什麼我總是被蒙在谷底,我總是最後一個知道 也有過無數個可能在我腦中打轉: 可能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想告訴我... 可能你無法體會他們的欲言又止... 可能他們覺得你沒辦法處理他們的困難... 可能他們跟你就是不同世界的人... 可能... 有
Thumbnail
為什麼你就是不告訴我 我曾經追著每位前任這樣問著 為什麼我總是被蒙在谷底,我總是最後一個知道 也有過無數個可能在我腦中打轉: 可能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想告訴我... 可能你無法體會他們的欲言又止... 可能他們覺得你沒辦法處理他們的困難... 可能他們跟你就是不同世界的人... 可能... 有
Thumbnail
人生總會有許多關卡, 順利通過或者卡住是每一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處於一個連問題都說不清楚的狀況, 比嘗試過後結果是失敗還要痛苦。 我現在就是這樣呢 常常覺得沒有人了解我的感受, 真的真的真的好難過, 就連一直想努力突破的事情都沒有幹勁。 諸多不順下常常遭殃的是最親近的人,我的
Thumbnail
人生總會有許多關卡, 順利通過或者卡住是每一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處於一個連問題都說不清楚的狀況, 比嘗試過後結果是失敗還要痛苦。 我現在就是這樣呢 常常覺得沒有人了解我的感受, 真的真的真的好難過, 就連一直想努力突破的事情都沒有幹勁。 諸多不順下常常遭殃的是最親近的人,我的
Thumbnail
  人的一生,究竟是什麼? 我思考過,我嘗試過,但似乎並沒有答案。   又或者一開始就沒有答案,它看著一切做為一個旁觀者,不哭,不笑彷彿人的生活與遭遇與它無關確實無關。    畢竟它都懷疑過自已了。   夢境與現實是一線之間,看似簡單就能劃分,但其實並不是。    A國早早讓孩童們明白了現實
Thumbnail
  人的一生,究竟是什麼? 我思考過,我嘗試過,但似乎並沒有答案。   又或者一開始就沒有答案,它看著一切做為一個旁觀者,不哭,不笑彷彿人的生活與遭遇與它無關確實無關。    畢竟它都懷疑過自已了。   夢境與現實是一線之間,看似簡單就能劃分,但其實並不是。    A國早早讓孩童們明白了現實
Thumbnail
這個問題看似很棘手,相信很多人都有遇過,但其實背後是個不能再簡單的邏輯: 所有感情問題的答案都可以歸結成這兩種:「要」跟你在一起、「不要」跟你在一起....
Thumbnail
這個問題看似很棘手,相信很多人都有遇過,但其實背後是個不能再簡單的邏輯: 所有感情問題的答案都可以歸結成這兩種:「要」跟你在一起、「不要」跟你在一起....
Thumbnail
很多人可能來找我諮詢的時候,會以為他們得到的會是我的建議,但我從來就不給建議,因為我並不能負責我以外的人的人生。我在做的永遠都只有兩件事:第一個是幫助對方向他自己提問,另外一個是告訴對方我所看見的景色,並且把每一條我所看到的選擇的道路的樣子、對方所沒看見的景色,最終由對方自己去選擇。
Thumbnail
很多人可能來找我諮詢的時候,會以為他們得到的會是我的建議,但我從來就不給建議,因為我並不能負責我以外的人的人生。我在做的永遠都只有兩件事:第一個是幫助對方向他自己提問,另外一個是告訴對方我所看見的景色,並且把每一條我所看到的選擇的道路的樣子、對方所沒看見的景色,最終由對方自己去選擇。
Thumbnail
  有人說我愛你,但他卻告訴你,你發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跟我"報告",有人說他關心你,但卻連最基本你的想法都不願意去聽,談判的過程中,只有上對下的道歉,有人說他愛你,卻告訴你你是多麼一文不值,談判溝通出了問題,卻也只是責怪道歉的那方不會表達,他說:「妳發生什麼事情都與我無關
Thumbnail
  有人說我愛你,但他卻告訴你,你發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跟我"報告",有人說他關心你,但卻連最基本你的想法都不願意去聽,談判的過程中,只有上對下的道歉,有人說他愛你,卻告訴你你是多麼一文不值,談判溝通出了問題,卻也只是責怪道歉的那方不會表達,他說:「妳發生什麼事情都與我無關
Thumbnail
被人誤解了,很難受很想去解釋,當你越解釋卻越不被相信。 會想去解釋其實是難免的,畢竟沒有人想被誤解及誤會,但往往事與願違, 曾經一度認為,說出事實也許會被了解, 曾經一度以為,說出原委或許會被認同, 曾經一時沉默,不說不是代表沒發生,只是希望可以適可而止。 曾經一度迷網,不想不是代表沒辦法,只是希望
Thumbnail
被人誤解了,很難受很想去解釋,當你越解釋卻越不被相信。 會想去解釋其實是難免的,畢竟沒有人想被誤解及誤會,但往往事與願違, 曾經一度認為,說出事實也許會被了解, 曾經一度以為,說出原委或許會被認同, 曾經一時沉默,不說不是代表沒發生,只是希望可以適可而止。 曾經一度迷網,不想不是代表沒辦法,只是希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