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此篇文章所討論的各種可能性並沒有現實依據,我並不知道真實的原因為何,只是依我在〈要不到答案的事情。〉裡的邏輯來分析可能性。
也想問看看你——
有什麼原因是你能接受的嗎?
起因是一則新聞,提到一家補習班開課,招收只限男學生,引起了網路上許多人的爭論。
性別歧視?
什麼樣的原因才是性別歧視?
兩性不平等?
任何原因都不能讓你接受這個不平等的結果嗎?
底下分成兩個視角來談,如果作為該班級的授課老師,有什麼可能的原因會讓人不想招女學生;另個視角則是補習班的角度(雖然核心大同小異)。
先簡單帶過最極端的情況。
大部分人應該都無法接受這樣的原因。
接下來就談談其他有可能被人接受的可能性。
為了這種追求犧牲其他選項是否可以接受呢?
假如按照過往的經驗,來報名的女學生相對很少,且程度往往難以跟上老師的步伐,以至於少數人過多的提問、討論打亂教學的節奏,影響其他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不能以此拒絕女學生報名?
請注意,補習班不是義務教育的一部分,市面上其他的選擇也很多。
店家能不能拒絕特定性別的客人?房東能不能拒絕特定性別的房客?
這個邏輯/原因大概就接近上述這些提問。
這個原因應該無法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持,雖然我們客觀知道有許多租屋是限女的,但也不會認為這是好的、合理的,只是覺得它是存在的不完美現況。
延續對教學的追求。
如果老師的經驗是——
(同樣假設報名的女生很少)
為了確保大部分學生(男)的學習成效,拒絕女學生來上實體課,這樣可以嗎?
這個原因或許也是「男校」、「女校」存在的原因之一,因為認為異性交流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無論這是否有實驗可以佐證)。
如果不能接受這個原因,那你或許也不能接受「男校」、「女校」的存在?
我認為反對男女校存在的「人數」應該會比剛才「反對租房限性別」的人少許多。
接著進入很個人化的邏輯……
他符合社會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偏見。
他喜歡看美女,他會看情色作品自我取悅,他偏愛跟女學生有關的劇情。
他為人正直(?),作為教師的表現也很得體,懂得道德與法律的分寸。
他熱愛教學,不過如果有漂亮的女生出現在他面前,會讓他分心。
無論是注視或是視線迴避,都會讓他的教學表現下滑。
女學生與他相處,也完全不會覺得他有非分之想,而是會覺得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老師。實際上也是如此,只要不去看他半夜看什麼影片的話。
又或者可能有迷戀他的女學生,來上課還特別穿得很有魅力,想吸引老師的注意,這會讓他更容易分心。
但這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是想好好地教學。
他能跟女學生說「妳的衣著會讓我分心,請妳不要穿著這樣的服裝來上課」嗎?
(好像曾經有人說過類似的話啊……)
他的思緒也沒有強到能夠不受外界事物的影響,所以他能怎麼辦呢?
放任不管就會降低自身的教學品質,而禁止女學生來上實體課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這個理由是你能接受的嗎?
如果不能的話,你希望這樣的人滅絕嗎?即使他很會教學,對社會很有貢獻,而且沒有在性別上侵犯或傷害過任何人,也沒有這樣的意圖。
他是一個已婚,尊重伴侶意願的人,他的伴侶不願意接受他長時間跟其他女性相處,即使是學生也不行,她就是有如此強烈的意願,無論原因是什麼。
他們家也不缺錢,他上課只是因為有教學的熱誠,想貢獻給這個社會,但他也尊重伴侶的意見,因此他上的實體課不招收女學生。
我想我已經虛構出一種幾乎不存在,但反對的人應該非常少的範例了。
內在的邏輯是大同小異的,只是補習班的視角會更在乎利益,涉及的範圍會更廣。
同樣從最極端的情況開始。
但他是我們補習班裡教得最好的人,很多學生家長都仰賴他,他的案件我們已經替他民事調解過了,也幸好沒有鬧大。
為了避免未來的風險,同時保留這棵搖錢樹,我們談好以後他開的班級不會有女學生,避免彼此的麻煩。
接著來看比較模糊的情況。
雖然他沒有針對特定對象騷擾的意思,開的黃腔也只是有些踩線,涉及18禁的話題,可能也沒帶有什麼歧視。
或是他只是會很正經地講出別人認為越線的話題,例如以生殖器的運作當比喻,生物學上很正確,但在部分保守家長眼裡觀感不佳,尤其當自己女兒在現場時(這些保守家長對自己兒子在場時則沒意見)。
會來上課的女學生不多,常投訴的也都是女學生的家長,既然如此大家取個方便,我們沒有辦法判斷妳和妳的父母能不能接受教學現場老師的自由發揮,就請女生避開這個老師的課。
這樣的原因你能接受嗎?
老師也沒特別做什麼,界線也劃得很正確,但女學生對老師有好感,跟家長說時可能就變成老師的錯。
但老師也沒錯,調查後也沒錯,就是有少數學生的家長會有這種情況,然後造成整間補習班人員的沉重負擔。
一個有爭議的投訴,就算補習班跟老師都完全沒錯,可受社會公評,處理這樣的事件也很耗費人力,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引發更多爭議,遭受留言造謠、抹黑,導致補習班的名聲受損。
由於這是一個普遍都是男生報名補習的班級,而且這些男學生按照以往的經驗,班上只要有女學生,就多少會有一些人去閒聊、搭話、要電話,過猶不及就變成騷擾。
這不會影響男學生的學習,甚至有可能增加男學生來上課的意願,但過往經驗顯示,女學生來參加都會不堪其擾,導致學習的成效受損。
我們無意過度干涉學生在專業學習以外的人格發展,雖然我們也盡了一點力,但這些學生也不是我們長期教導的,期望來參加個補習班就能教育他們性別平權的概念,對我們來說負擔太重了。
做的不好可能還會被男學生、男學生的家長投訴,這些家長中可能有些還有權有勢,讓他孩子沒辦法好好學習,我們就要跟著陪葬。
這樣的原因你可以接受嗎?
你又期望這個社會多坦承呢?
如果人們沒有辨別細節的能力,任何原因都能輕易地被斷章取義,引發風波。
就算真的有人們能接受的原因,大部分人願意投入這麼多的認知資源去理解嗎?
還是說我們就不要冒風險——「這只是課程安排」。
整理一下上述提過的各種原因,有什麼是你能接受的嗎?請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