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特斯拉 2024 年 Q4 財報及完整電話會議內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Highlights

盈利能力

  • 2024 年 GAAP(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營業收入:71 億美元;Q4 營業收入 16 億美元。
  • 2024 年 GAAP 淨利:71 億美元;Q4 淨利 23 億美元(包含數位資產市值調整收益 6 億美元)。
  • 2024 年非 GAAP 淨利:84 億美元;Q4 非 GAAP 淨利 26 億美元。

現金流

  • 2024 年營運現金流:149 億美元;Q4 營運現金流 48 億美元。
  • 2024 年自由現金流:36 億美元;Q4 自由現金流 20 億美元。
  • 2024 年現金與投資增加 75 億美元,達到 366 億美元。

營運狀況

  • 2024 年 AI 訓練算力增長超過 400%。
  • 截至 2024 年 1 月,FSD(需監督模式)累積行駛里程超過 30 億英里。
  • 上海 Megafactory 超級工廠建設完工。

Summary

  • Q4 是 Tesla 在車輛交付與能源儲能部署方面的創紀錄季度:
    • 預計 Model Y 將成為 2024 年全球最暢銷的車款(不僅限於電動車)。
    • 新款 Model Y 已在全球市場推出。
    • 2024 年,Tesla 大幅投資基礎設施,包括新車型生產能力、AI 訓練算力與能源儲能生產能力。
  • 車輛成本與可負擔性
    • Tesla 持續優化車輛成本,以提升消費者可負擔性。
    • Q4 每輛車的銷售成本 (COGS) 已降至歷史最低,低於 35,000 美元,主要受惠於 原材料成本下降。
    • 此成本優化 讓 Tesla 能夠部分抵銷融資與租賃方案的投資。
  • 能源業務
    • Q4 能源業務創下歷史最高毛利。
    • 上海 Megafactory 工廠於 2024 年 12 月完工,將於 2025 年 Q1 開始量產。
    • Powerwall 部署量再創新高,並將推動 Powerwall 3 生產擴張與更多市場推出。
  • 2025 年是 Tesla 發展史上的關鍵一年
    • FSD(需監督模式)將持續改進,目標是超越人類駕駛的安全性。
    • 最終將解鎖無人監督 FSD(Unsupervised FSD),並推動 Robotaxi 服務
    • 預計 2025 年內,美國部分地區將率先推出無人監督 FSD。
    • Tesla 也在推動 2025 年於歐洲與中國推出 FSD(需監督模式)。


Financial Summary

從 Tesla 2024 Q4 財報 數據來看,有幾點值得注意:

🚗 1. 汽車業務收入下降

  • Q4-2024 汽車業務收入為 $19.8B,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8%。
  • 過去幾個季度,汽車收入狀況:
    • Q1: $17.4B
    • Q2: $19.9B
    • Q3: $20.0B
    • Q4: $19.8B
  • 關鍵點:
    • Model Y 的更新影響產量,可能導致銷售短期放緩。
    • 可能受降價與促銷影響,導致收入下降但銷量仍穩定。
    • Tesla 目前的挑戰不是需求,而是生產瓶頸,尤其是電池供應。

⚡ 2. 能源業務爆發性增長

  • Q4-2024 能源儲能收入達 $3.06B,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113%。
  • 這是 Tesla 另一個強勁增長的部門,主要由 Megapack 與 Powerwall 需求推動。
  • 這顯示 Tesla 在能源業務上正在取得更大成功,可能成為未來重要的利潤來源。

📈 3. 總營收成長,但毛利率下降

  • Q4 總營收:$25.7B,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2%。
  • Q4 GAAP 總毛利率:16.3%,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38bp(基點)。
  • 關鍵點:
    • Tesla 仍在成長,但利潤空間受到壓縮。
    • 毛利下降可能與車輛降價、促銷策略、原材料成本變化有關。

💰 4. 營業利潤與營業費用

  • 營業利潤 (Income from Operations):$1.58B,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23%。
  • 營業費用 (Operating Expenses):$2.6B,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9%。
  • 關鍵點:
    • Tesla 持續投資 FSD、AI 訓練基礎設施與 Optimus 機器人,導致費用上升。
    • 這些投資短期內壓縮獲利,但長期可能帶來高回報。

📊 5. GAAP 淨利大幅下降

  • Q4 GAAP 淨利 $2.32B,同比下降 71%(2023 Q4 為 $7.93B)。
  • 這是 Tesla 近期財報中的最大降幅,主要受到:
    • 降價影響毛利率
    • FSD 相關收入確認的時間差異
    • 研發支出增加
    • 比特幣 (Bitcoin) 重新計價影響
  • 不過,Non-GAAP 淨利 $2.57B,仍然成長 3%,顯示 Tesla 核心業務仍在穩定運行。

💵 6. 自由現金流 (Free Cash Flow)

  • Q4 自由現金流 $2.03B,同比下降 2%,但仍屬穩定水準。
  • 現金與投資達 $36.56B,較去年增長 26%,顯示 Tesla 擁有充足的財務緩衝。

🔋 7. 電池產能成為 Tesla 的瓶頸

  • Tesla 在電話會議中提到,2024 年的最大挑戰是「電池產能」,而非市場需求。
  • 即使市場需求旺盛,Tesla 仍需提升電池生產能力,以滿足更多電動車、自用 AI 訓練基礎設施與儲能產品的增長。



Elon Musk 2024 Q4 電話會議開場發言 – 重要看點

🚀 1. Tesla 交付量突破新高

  • 2024 Q4 Tesla 年度化交付量接近 200 萬輛,創下新紀錄。
  • Model Y 成為 2024 年全球最暢銷車款,不僅是電動車,更是所有車型中的銷量冠軍。

🤖 2. FSD(完全自動駕駛)與 Robotaxi 是 Tesla 的關鍵增長點

  • Musk 強調,FSD 的影響不只是「加倍」,而是「10 倍」的變革。
  • 「只有極少數人理解 FSD 的價值以及如何變現 Tesla 車隊。」
  • 「這次不是狼來了,而是真有一匹該死的狼——而且它可以載你。」
  • 「目前,許多人對 FSD 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兩年前,但它已經發展到『會走路、會說話』的階段,進步是指數級的。」
  • 「唯一對 FSD 持懷疑態度的人,就是那些沒有親自試駕過的人。」

📈 3. Robotaxi 與汽車利用率的巨大提升

  • 目前私人汽車的平均每週使用時間只有約 10 小時(168 小時的一小部分)。
  • 透過 FSD,Robotaxi 的使用時間將提升到 50-55 小時/週,甚至更多。
  • 「透過軟體更新,現有車輛的利用率可提升 5 倍以上,無需額外硬體成本。」
  • 「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資產價值提升。」

🔋 4. 電池產能是當前 Tesla 最大瓶頸

  • Musk 表示,2024 年 Tesla 最大的挑戰不是市場需求,而是「電池產能」。
  • 「我們正在解決這個瓶頸,2025 年將開始加速,2027-2028 年增長速度將變得『瘋狂』。」
  • 「我們需要決定如何在固定儲能(Megapack、Powerwall)與電動車(EVs、Robotaxi)之間分配電池產能。」
  • 「未來電池的需求將大幅成長,可能遠超目前市場預期。」

🤖 5. Optimus 人形機器人的潛力

  • Optimus 訓練需求可能是 Tesla 汽車的 10 倍,因為機器人可應用於數千種場景。
  • 「Optimus 未來的市場規模可能超過 1 兆美元,比 Tesla 汽車業務還要大。」
  • 「Optimus 擁有全球最精密的機械手,能夠彈奏鋼琴、穿針引線,精度超越過去任何機器人。」
  • 「如果 Tesla 以每年 5-10 倍的速度增長 Optimus 產能,那麼幾年內年產量可能超過 1 億台。」

🔮 6. 2025 年將是 Tesla 最關鍵的一年

  • Musk 預測,2025 年將成為 Tesla 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甚至超越 Model 3、Model Y、Roadster 發布的影響力。
  • 「2025 年 Tesla 將推出『無人監督 FSD』,這將是『真實世界 AI』的關鍵突破。」
  • 「世界上沒有其他公司能與 Tesla 在『真實世界 AI』領域競爭。」
  • 「至於第二名是誰?我需要一台超大望遠鏡才能看到,因為他們落後太遠了!」


2024 Q4 Earnings call 財報電話會議中文翻譯

Elon Musk 的開場發言

謝謝大家。總結來說,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我們創下了新紀錄,年度化交付車輛接近 200 萬輛。我要恭喜特斯拉團隊,成功實現了創紀錄的生產與交付成績。Model Y 在 2024 年成為全球銷量最佳的車款,不僅是最暢銷的電動車,更是所有類型車輛中銷量最高的車款,這一點值得關注。Model Y 是全球銷量冠軍。

我們目前的重點仍然是最大化生產規模,並且進一步加強自動駕駛技術。事實上,我原本想說我們要「加倍」投入自動駕駛技術,但實際上,自動駕駛的影響遠不止於加倍,它將帶來「10 倍」的變革。加倍根本不夠看。

在 2024 年,我們在製造、人工智慧 (AI) 和機器人技術方面做出了許多關鍵投資,這些投資未來將帶來巨大的回報,規模之大甚至難以想像。我之前說過,現在依然堅信,我看到了一條道路——這條道路雖然不容易,但特斯拉有機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而且將遠遠超越其他公司,甚至可能比排名前五的公司總和還要多。我不是說這條路很輕鬆,但這是可以實現的。

這個未來,將主要來自於 自動駕駛車輛 和 自動化人形機器人 的發展。我們的核心目標,就是朝這個方向努力。2024 年,我們已經為這個目標奠定了基礎,2025 年會進一步深化,甚至不只是打基礎,而是開始真正建設這個體系,設立製造生產線。我認為 2026 年將會是一個 「史詩級」(epic) 的一年,2027 年和 2028 年則會 「瘋狂」(ridiculous),當然是指「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那種瘋狂。這就是我的預測。

你知道的,只有極少數人真正理解 完全自動駕駛 (FSD) 的價值,以及我們如何透過這項技術來 變現特斯拉的車隊。我已經談論這些事情很久了,我知道有些人會說:「他就像放羊的孩子一樣,一次又一次地喊狼來了。」但這次我是認真的,這次真的有一匹該死的狼。而且你不僅可以看到它,你甚至可以讓它載你!這是一匹自動駕駛的狼。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對 特斯拉自動駕駛 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兩年前。但這就像你見過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然後認為他一輩子都會是個小孩一樣。但事實上,他會成長!如果你對 FSD 的印象還停留在「它還是個嬰兒」的階段,那麼現在它已經會走路、會說話了。這就是我們目前所擁有的技術,然而這種進步是 指數級的,但人類的直覺往往是線性思維,所以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個變化的速度。

因此,我對那些懷疑 FSD 的人,只有一個建議:親自試試看!

你上次試用它是什麼時候?因為 唯一會懷疑這項技術的人,就是那些沒有親自體驗過的人。現在,一般的私人車輛,每週的使用時間大約只有 10 小時,而一週總共有 168 小時,這個利用率非常低。但一旦這輛車變成全自動駕駛,我粗略估計,它的使用時間至少會提升到每週 50 到 55 小時,甚至可能更多。而且,它不僅能運送人,還能運送貨物。當人們在晚上睡覺時,這些車輛可以幫助 配送包裹、補充餐廳物資,或是任何其他所需的運輸工作。也就是說,這些現有的車輛,無需額外硬體成本,只要透過軟體更新,就能讓它們的利用率提高五倍以上!

我認為,這將會是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資產價值提升。也許還有比這更大的變革,但我想不出來。然而,仍有許多人習慣「透過後視鏡來看未來」,試圖在過去的歷史中尋找類似的案例。但這次的變革,可能根本沒有歷史先例可循。但事實是,自動駕駛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再次重申我的建議:親自試駕,或者讓車子載你。目前,它在美國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未來,它也將能夠在全球各地達到同樣的水準。

我們正在努力提升年度產量,但目前我們今年的主要瓶頸是電池組。不過,我們正在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會在這方面取得進展。明年 (2025) 情況將開始加速,到了 2027 和 2028 年,成長速度將會變得「瘋狂」(ballistic)。

關於完全自動駕駛 (FSD),我們的 Q4 車輛安全報告顯示,特斯拉車輛的安全性正持續逐年提升。如果比較開啟FSD和未開啟之間的安全性,差異是巨大的。大家已經看到 FSD v13 帶來的巨大進步,而即將推出的 v14 版本,將會是又一個非常重要的飛躍。我們在德州奧斯汀的 Cortex 訓練集群已經啟動,這對 FSD 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我們仍然在持續投資訓練基礎設施,特別是在德州總部。

關於 Optimus 機器人,它的訓練需求最終可能至少是汽車的 10 倍,甚至更多。可以這樣理解:汽車的用途很單一,而人形機器人可能有數千種不同的應用場景,這使得它的訓練需求更加複雜。但這並不代表我們需要 1000 倍的算力,實際上可能是 10 倍左右。當然,我們不會一口氣投入 5000 億美元 來訓練 Optimus。我們會逐步訓練,讓它學會足夠多的實用技能,與我們的 Optimus 生產規模相匹配。隨著時間推移,訓練成本正在大幅下降,但長期來看,我認為 Optimus 的市場規模將超過 1 兆美元,這真的非常驚人 (bananas)。在這種情況下(Optimus 和 FSD 成為主要收入來源),我們顯然可以負擔大量的訓練計算資源。事實上,即便投入 5000 億美元 在訓練計算上,這筆交易仍然是非常划算的。

未來將與過去截然不同,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正處於人類歷史上一個難以置信的拐點。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將在 2024 年 6 月於奧斯汀推出「無人監督」的完全自動駕駛 (FSD) 付費服務。我們與團隊討論過,對於 6 月在奧斯汀進行「無人駕駛」的 FSD 初步部署,我們感到有信心。這將是真正的無人駕駛,車內不需要有人類駕駛員。目前,在 Fremont 工廠,已經有特斯拉車輛完全自動駕駛運行,且無需人工干預。接下來,德州工廠也會開始運行無人駕駛車輛。每天,成千上萬輛汽車在 Fremont 工廠內自主駕駛,而且沒有人在車內。不久後,奧斯汀和我們全球的其他工廠,也都將開始這樣的操作。這項技術真的非常酷。這些車輛不只是 從生產線駛出後停在固定的位置,而是能夠自動駕駛到指定停車位,以便被安排交付。這個過程每天發生數千次,且運行穩定可靠。如我所說,這不是什麼遙遠的科幻未來,而是距今只剩 5 個月的事情。當然,我們會採取漸進式的部署方式,最初會謹慎測試,確保一切正常。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基於通用 AI 技術,不依賴高精度地圖。這並不是說無人駕駛技術無法適應其他地區,而是我們希望先從小規模測試開始,確保安全性無虞。接下來,我們會逐步擴大測試範圍——先試探性地投入一點點,然後再進一步推進,最後全面投入,始終將公眾安全和乘客安全放在最高優先級。

關於 Optimus,我知道我剛剛提到的營收預測聽起來完全瘋狂,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我認為,這些預測最終會被證明是準確的。Optimus 的時間表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這不像一列火車準時到站的問題。我們不是在等火車,而是在設計這輛火車、修建鐵軌,甚至同時在建造車站。所以,當人們問:「為什麼火車沒有在 12:05 準時到站?」我們的回答是:「因為我們現在 邊設計火車,邊鋪軌道,邊建火車站,你怎麼可能準確預測到達時間?」目前,我們內部的計畫是 在 2024 年生產約 10,000 台 Optimus 機器人。我們能準確地在今年 12 月底達成這個目標嗎?可能不會。但我們 會成功生產數千台,這點我是有信心的。這些機器人在今年年底前是否會真正發揮作用?我相信它們會的。Optimus 第一代的生產設計將在特斯拉工廠內運行,我們將從中學習改進,並用這些經驗來設計第二代的生產設計,這將在 2025 年推出。我們的目標是讓 Optimus 的產能增長速度超越任何以往產品的增長速度,理想情況下,我們希望每年生產規模增長 10 倍。如果我們期望每年 10 倍增長,即使最終只達到了 5 倍增長,那仍然是驚人的成長速度。如果我們能夠每年 5 倍增長,那麼在幾年內,我們每年將生產超過 1 億台 Optimus。這聽起來瘋狂,不是 50% 成長,而是 500% 成長!這是超大規模的增長。

Optimus 的供應鏈是全新的,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技術領域。市面上 沒有任何現成的零件可供使用——我們嘗試過現有的 馬達、致動器、感測器,但全都不適用於人形機器人,即使價格無上限也無法找到合適的方案。因此,我們必須完全從零開始,用物理第一性原理 (first principles) 設計出適用於人形機器人的所有零件。Optimus 擁有史上最精密的機械手,遠遠超越之前任何技術。它將能夠 彈奏鋼琴,甚至能夠 穿針引線。這種精度,從未有任何人形機器人達成過。Optimus 真的很特別。長期來看,Optimus 將成為特斯拉最有價值的業務,甚至會超越目前特斯拉的 汽車業務、能源業務。

回到現實層面 (Back to Earth)——能源儲存 (Energy Storage) 是一件大事,它已經非常重要,但未來將變得 更加重要。能源儲存能夠讓電網 (grid) 提供的總發電量遠超目前的水準,因為當前絕大多數電網沒有任何儲能能力。這意味著:目前的電網必須 以「最高峰負載」(peak demand) 為標準來設計發電廠,即便在非高峰時段,這些發電能力也必須存在,導致效率低下。但如果我們有大規模的電網級儲能 (grid-scale energy storage) 和家用儲能 (home-based energy storage),那麼整個電網每年的總發電量 其實會比人們想像的高出一倍以上。這將大幅推動固定式電池儲能 (stationary battery packs),特別是電網級儲能 (grid-scale battery storage),需求將會變得極為龐大,基本上,市場對這類產品的需求 將無上限。特斯拉的第二座能源儲能工廠(位於 上海)已經開始營運。第三座工廠正在建設中。我們正在全力擴大固定式電池的產能,希望儘快提升產量。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分配每年生產的 GWh (吉瓦時) 電池產能?

同樣的電池單元,我們必須決定它們用於固定式儲能 (Megapack, Powerwall, 電網儲能)或用於電動車 (EVs, Model 3/Y, Cybertruck, Cybercab 等)這兩者不能同時擁有相同的電池產能,所以我們需要在固定式儲能與電動車之間做出權衡。

總體來看,無論是移動應用 (電動車) 還是固定儲能 (能源存儲系統),對電池的需求 (GWh) 都將在未來大幅增長。總結來說,2025 年將是 Tesla 最關鍵的一年。當人們回顧 2025 年,看到完全自動駕駛 (Unsupervised FSD) 的推出,以及真正可用的「真實世界 AI」(Real-World AI),我認為大家會把 2025 年視為特斯拉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年。甚至可能比第一款 Tesla Roadster 的發布,Model S、Model 3、Model Y 的問世,或任何過去的重大產品突破還要更重要。事實上,我認為 2025 年可能會成為 Tesla 產業史上最關鍵的一年。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公司能在「真實世界 AI」(Real-World AI) 領域與 Tesla 相比。至於第二名是誰?老實說,我需要一台超大望遠鏡才能看到他們,因為他們落後得太遠了!


特斯拉 Q4 營運與財務更新

1. 車輛交付與能源儲能達新高

正如 Elon 所說,我們在 Q4 創下了車輛交付與能源儲能部署的歷史新高。儘管宏觀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我們仍然在季度和年度層面都成功提升了汽車與能源儲能的交付量。這一切要感謝 Tesla 團隊的努力,以及所有選擇我們產品的客戶,讓我們能夠達成這個目標。

2. 成功降低庫存

進入第四季度時,我們的重點是降低汽車業務的庫存,我們確實做到了:

  • 2024 Q4 庫存水準降至過去兩年來最低。
  •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提供了 更具吸引力的融資選項、折扣和促銷方案,但這也影響了平均銷售價格 (ASP)。
  • 儘管如此,我們在幾乎所有市場的交付量都成長。
  • 中國市場創下了新的交付紀錄,這一趨勢令人鼓舞,特別是在中國這個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中,Tesla 仍然能夠 實現增長。

3. 汽車利潤率下降

在 汽車業務的利潤率 (Automotive Margin) 方面:

  • 本季度的毛利率 較前一季度下降,主要原因包括:
    • ASP 下降(由於折扣和促銷)。
    • Q3 認列了 FSD (完全自動駕駛) 相關收入,因此 Q4 未能受惠於此。

儘管如此,我們的 成本削減戰略仍在持續推進:

  • 每輛車的總成本降至 35,000 美元以下,主要受惠於 原材料成本下降。
  • 但同時,由於我們正在準備生產 新款 Model Y,導致 折舊與其他成本上升。

4. 新款 Model Y 即將量產

  • 新款 Model Y 已開放全球市場預訂,所有工廠將從下個月開始生產。
  • 我們有信心快速提升產量,但這將是一項前所未見的大規模變更。
  • 我們正在同步升級所有生產工廠,以生產全球最暢銷的車款,這在行業內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 這將導致 Q1 有幾週的生產停工,影響毛利率,但隨著產能提升,這些影響將逐漸消除。

5. 2025 年將推出更平價車型

  • 2025 年,我們將推出更平價的車型,仍然按計畫在 2025 年上半年上市。
  • 未來將持續擴展產品線,讓 Tesla 成為消費者最具吸引力的選擇。
  • 就價格與價值來看,Tesla 的產品線在市場上最具競爭力,未來將變得更加強大。
  • 我們的所有產品都擁有業界最佳的軟體,具備自動駕駛功能,並可升級至完全自動駕駛。
  • 儘管 Tesla 提供的是高端體驗,但其總擁有成本 (TCO) 與許多傳統非豪華車相當。

6. 能源儲能:2025 年至少增長 50%

  • Q4 能源儲能部署量達到歷史新高。
  • 雖然季度成長有所波動,但來自亞太市場 (APAC) 與 Powerwall 的需求仍然強勁。
  • 我們仍然面臨供應鏈限制,但隨著上海 Megafactory 開始運營,我們正在快速提升產能。
  • 預計 2025 年,儲能設備的部署將比 2024 至少增長 50%。

7. 服務與其他業務

  • Q4 服務與其他業務的毛利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但比上個季度下降:
    • 這是因為服務中心的成本增加,以及二手車業務的利潤下降。
    • 但這些業務主要是為了支持新車業務,例如影響總擁有成本 (TCO),因此我們不期望它們的利潤率與核心業務相當。

8. 關稅 (Tariffs) 影響

  • 關稅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 Tesla 一直在努力當地化供應鏈,但仍然高度依賴全球零組件供應。
    • 如果各國開始實施貿易關稅 (tariffs) 或反制措施,可能會影響我們的業務與利潤率。

9. 研發 (R&D) 是 Tesla 成本上升的主要驅動力

  • Q4 營運費用增加的最大因素是研發 (R&D),因為我們持續投資 AI 相關計畫。
  • 其餘的增長來自於銷售能力的擴展以及行銷投入 (特別是推薦計畫, Referral Program)。

2025 年,我們預計營運費用將繼續增加,以支持公司的成長計畫。

10. 比特幣 (Bitcoin) 帶來 6 億美元收益

  • Q4 的淨收入 (Net Income) 受到比特幣 6 億美元的「市值變動收益」影響。
  • 這是因為會計準則變更:
    • Tesla 現在必須在每個財報季度內根據比特幣的市值變動進行調整,影響 「其他收入 (Other Income)」。
    • 這項變動將持續影響未來所有財務報告。

11. 自由現金流 (Free Cash Flow) 維持強勁

  • Q4 自由現金流 (FCF) 為 20 億美元。
  • 2024 年全年 FCF 達 36 億美元,儘管全年資本支出 (CapEx) 超過 24 億美元。
  • Tesla 非常專注於資本支出效率,確保投資帶來最大回報。

12. AI 投資:Cortex 加速 FSD 進展

  • Tesla 在 AI 領域的資本支出累計已達 50 億美元,包含 AI 訓練基礎設施 (如 Cortex AI cluster)。
  • Cortex 訓練集群加速了 FSD v13 的推出,顯示 Tesla AI 投資正帶來即時效益。
  • 2025 年,Tesla 預計 CapEx 投資將與 2024 年持平(不會大幅增加)。

13. 2025 年將開啟 Tesla 的「新成長階段」

  • 正如 Elon 所說,2025 年將是 Tesla 的關鍵轉折點。
  • 我們正在為未來幾年的增長奠定基礎,這些投資將推動 Tesla 進入下一個增長時代。
  • Tesla 的發展不只是「回到地球」(Back to Earth),而是要進入「超越世界」(Out of This World) 的新階段。



Tesla 2024 Q4 電話會議投資人問答

問題 1:無人監督 FSD 仍計畫於 2025 年在德州與加州推出嗎?目前還有哪些挑戰?

Musk 回應:

  • 我確信我們將在 2025 年內於加州推出無人監督 FSD。
  • 事實上,我認為今年年底前,Tesla 可能會在美國多個地區推出無人監督 FSD。

Tesla 的部署策略

  • 我們會循序漸進地推出:
    1. 先試探性部署(把腳趾放進水裡)。
    2. 然後擴展測試範圍(多放幾根腳趾)。
    3. 再大範圍擴展(整條腿放進去)。
    4. 最後全面部署,確保一切安全可行。

無人監督 FSD 的安全標準

  • 我們的標準是 遠高於普通人類駕駛員,不只是「稍微安全一點」,而是 比人類安全許多倍。
  • 這個標準非常高,因為:
    • 每當 自動駕駛車輛發生事故,都會登上全球新聞頭條。
    • 但 每年有約 40,000 人在美國死於車禍,卻幾乎沒有人關注。
    • 如果自動駕駛車輛只是輕微擦傷行人,它仍然會成為重大新聞。

目前最大挑戰:公眾與監管機構的「過度期望」

  • 唯一真正的阻礙,是來自外界的高度期待與審視:
    • FSD 目前已經極為可靠,但我們仍在確保它達到 遠高於人類駕駛的安全標準。
    • 公眾可以親自體驗 FSD,讓車子在市區自動駕駛,然後計算「真正需要人工干預的次數」:
      • 不是「你希望介入」的時刻。
      • 而是「真正必須介入,否則會發生事故」的情況。
      • 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非常罕見,未來幾乎不會發生。


問題 2:Tesla 是否與其他汽車公司洽談 FSD 授權?
Musk 回應

  • 是的,目前有許多主要汽車製造商對授權 Tesla 的 FSD 技術展現出高度興趣。

Tesla 的 FSD 授權策略

  • 我們建議這些車廠先拆解一輛 Tesla,這樣比我們提供 CAD 設計圖還有用:
    • 他們可以直接觀察 鏡頭的最佳放置位置。
    • 了解 Tesla AI 晶片 (Tesla AI Inferencing Computer) 的散熱需求。
    • 拆解 Tesla 車輛,能更清楚了解系統如何運作,比單純獲取設計圖來得更實際。
  • 我們只會考慮「高產量」(High Volume) 的合作對象:
    • 如果合作夥伴的出貨量不夠大,我們不會投入資源,因為 FSD 授權的工程整合過程 非常複雜,只有大規模應用才值得 Tesla 參與。
  • Tesla 工程團隊不會浪費時間與其他車廠進行冗長的技術討論:
    • 我們的首要目標是讓「無人監督 FSD」在美國全境成功運行。
    • 在這項技術成熟並全面推廣前,我們不會分散精力去與其他車廠深度合作。

為什麼其他車廠會迫切需要 Tesla 的 FSD?

  • Musk:等到 FSD 顯示出壓倒性優勢時,其他車廠將別無選擇,必須採用 Tesla 的技術,否則將「出局」(Dead)。
  • 一旦無人監督 FSD 在美國成功運行,市場將會明顯分成「有 FSD」與「沒有 FSD」的車廠:
    • 擁有 FSD 的車廠:具備高度自動駕駛能力,可以提供 Robotaxi 服務,創造巨大營收。
    • 沒有 FSD 的車廠:將在競爭中處於極大劣勢,甚至可能無法生存。


問題 3:Optimus 是否已確定 2025 年量產版的最終設計?
Musk 回應

  • Optimus 並未「設計定型」(design locked)。
  • 我們不只是邊造火車邊鋪軌道,甚至還在邊設計車站——這是一個 不斷快速進化的過程。
  • Optimus 的技術正在迅速發展,並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目前的成果相當驚人,Tesla 團隊的表現非常出色。
  • 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優秀的人形機器人工程團隊,這是無庸置疑的。

Optimus 的核心競爭力

  • Optimus 不僅僅是一個機器人,還涉及以下核心技術:
    1. 高效電池組 (Battery Pack)
    2. 先進的電力電子 (Power Electronics)
    3. 高效充電系統 (Charging Capability)
    4. 無線通訊技術 (Wi-Fi & Cellular Connectivity)
    5. 真實世界 AI (Real-World AI)
    6. 超大規模生產能力 (Mass Production at Scale)
  • 其他公司普遍缺乏兩個關鍵要素:
    1. 真實世界 AI (Real-World AI)——這是 Optimus 的大腦,沒有 AI,機器人只是個空殼。
    2. 量產能力 (Manufacturing at Scale)——設計出機器人很容易,但要每年生產 數百萬台,這才是極端困難的挑戰。

量產的挑戰比設計更困難

  • Musk 強調:「製造 (Manufacturing) 和設計 (Design) 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 「原型機 (Prototype) 非常容易做出來,但大規模生產卻極其困難。」
    • 大部分公司錯誤地認為,只要設計出一款機器人,就能立刻大規模生產——這完全是錯誤的。
    • 量產挑戰比原型開發困難 100 倍,甚至更多。
    • 「好萊塢電影總是誇大『靈光一閃 (Eureka moment)』的發明過程,但卻完全忽略『如何製造與交付產品』這 99% 的挑戰。」

Optimus 的量產計畫

  • Optimus 設計仍在快速迭代,但我們的目標是大規模量產。
  • 我們希望將 Optimus 的生產速度提高到歷史上最快的水準,比 Tesla 以往的產品 ramp-up 更快。
  • 挑戰不僅是製造機器人,還包括測試、驗證、符合全球法規,並確保產品能夠可靠運行。



問題 4:Tesla 何時開始銷售 Optimus?售價會是多少?
Musk 回應

  • 2025 年 Optimus 仍主要用於 Tesla 內部,不對外銷售。
  • 2026 年推出「生產設計第二版」(Production Design v2),並開始對外交付,大約可能是在 2026 年下半年。
  • 長遠目標是將產能提高至每年百萬台級別。

Optimus 在 Tesla 內部的應用

  • 2025 年 Optimus 主要用於 Tesla 工廠內的重複性勞動:
    • 執行工廠內最單調、枯燥、危險的工作:
      • 例如:在車身焊接生產線上,負責 將金屬板材搬運到機器人焊接工位。
      • 例如:巡視工廠內所有焊接站點,監測焊接設備運行狀況。
    • 這些都是「沒有人願意做」的工作,但 Optimus 很樂意做,因為它不會覺得無聊或疲憊。
    • 這些場景也是 Optimus 最容易適應的應用案例,Tesla 會先在內部使用 Optimus 優化設計,快速迭代。

2026 年的 Optimus 量產計畫

  • 「生產設計第二版」(Production Design v2) 目標於 2026 年推出:
    • 如果進展順利,可能在 2025 年初推出,但更可能是 2026 年中期。
    • 這一版將具備更高的生產可行性,並準備擴大產能。
    • 預計在 2026 年下半年開始對外交付,初期供應給 Tesla 以外的企業客戶。
  • Optimus 產能擴張計畫:
    1. 第一條生產線 目標:1,000 台/月
    2. 第二條生產線 目標:10,000 台/月
    3. 第三條生產線 目標:100,000 台/月
  • Musk 強調 Optimus 的生產將進入「指數級增長模式」:
    • 一開始沒有人能買到 Optimus,但當量產啟動後,這些機器人會像「瘋狂湧現」一樣快速出貨。
    • 未來 Tesla 會面臨的問題不是「有沒有人買」,而是「我們生產不出足夠的機器人來滿足需求」。

Optimus 的價格預測

  • 當 Optimus 量產規模達到 100 萬台/年以上,生產成本將低於 2 萬美元 (≦$20,000):
    • Musk 認為 Optimus 的物料成本與製造複雜度低於 Model Y:
      • 總重量與零件數量都比汽車少得多。
      • 因此,在 Model Y 年產百萬輛的基礎上,Optimus 量產後的成本可能只有 Model Y 的一半。
  • 但市場價格將由供需決定:
    • Optimus 的售價將由市場決定,而不是成本決定。
    • 由於需求極高,初期售價可能會 遠高於 2 萬美元。



問題 5:Tesla Semi 的量產進度如何?它將如何影響 Tesla 的營收?

Tesla Semi 量產進展

  • Tesla Semi 工廠的屋頂與牆體已於上週在內華達州 Reno 完工,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 目前正在準備機械設備的安裝,預計幾個月內完成。
  • 第一批高產量版 Tesla Semi 將於 2025 年底生產,並在 2026 年初開始大規模量產。

Tesla Semi 的市場影響

  • Tesla Semi 在「總擁有成本 (TCO)」方面無可匹敵:
    • 它比傳統柴油卡車更便宜,而且在運營成本上有巨大優勢。
    • 和 Optimus 一樣,它的價格會由市場需求決定,但其低運營成本將帶來壓倒性競爭力。

Tesla Semi + 自動駕駛 (FSD) = 顛覆物流行業

  • Musk 強調,Tesla Semi 結合自動駕駛將變得「極端有價值」:
    • 美國面臨卡車司機短缺問題,這是一個主要的物流瓶頸。
    • 卡車司機工作辛苦,越來越少人願意從事這份職業,而流失率高於新進人數。
    • 隨著時間推移,物流問題將越來越嚴重,而 Tesla Semi 的自動駕駛技術將成為解決方案。

Tesla Semi 對營收的影響

  • Musk 預估,Tesla Semi 量產後可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年收入:
    • 「這可能是一個 百億美元級別(10B+/年)的市場機會,最終達到 每月 10 億美元營收。」
    • 然而,這些收入相較於 Optimus 來說,仍然是「小巫見大巫」:
      • 「即使 Tesla Semi 帶來 10 億美元/月 營收,這可能也只是 Optimus 營收的 1%。」
      • Optimus 將是 Tesla 未來最大規模的業務,遠超 Tesla Semi、FSD 及能源業務的貢獻。


問題 6:Tesla 是否會為 HW3 (Hardware 3) 車主提供升級?如果會,何時開始?對 Tesla 的 CapEx 影響如何?

Tesla 對 HW3 的持續支援

  • 目前 Tesla 仍持續為 HW3 車主提供軟體更新:
    • 最近推出了 FSD v12.6,Musk 形容它是 「v13 的小型版本 (baby v13)」。
    • HW3 車主仍能獲得持續改進的 FSD 功能,但未來的更新頻率可能會落後於最新硬體 (HW4/HW5)。

HW3 車主的最終升級方案

  • Musk 坦承:「我們終究還是需要為 HW3 車主提供升級,這是無法避免的。」
  • 這將是一項「痛苦且困難」(painful and difficult) 的工程,但我們會完成它。
  • HW3 車主的升級成本與時間尚未確定,但 Tesla 確實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HW3 升級的影響

  • 目前購買 FSD 套件的 HW3 車主數量相對有限,這可能是個好消息:
    • 升級 HW3 的成本將影響 Tesla 的資本支出 (CapEx),但影響範圍可能不如預期那麼大。
    • HW3 與 HW4/HW5 之間的計算能力差異可能影響 FSD 的最終體驗,這也是升級必要性的原因。


問題 7:Tesla 是否放棄擴大 Solar Roof (太陽能屋頂) 的產能?

  • Musk 回應:
    • 不,Tesla 並未放棄 Solar Roof,它仍然是我們住宅能源產品組合的核心部分。
    • Solar Roof 仍然吸引許多客戶的關注,儘管它是一款高端產品。

Solar Roof 目前的發展方向

  • Tesla 持續改進 Solar Roof 設計,使其更易於安裝與分銷:
    • 透過減少零件類別 (SKU),簡化安裝流程。
    • 將銷售重點從 Tesla 直接安裝,轉向全國的「認證安裝商網絡」(Certified Installer Network)。
    • 許多這些安裝商已經與 Tesla 合作多年,對 Solar Roof 產品非常熟悉。
  • 轉向供應鏈模式:
    • 與其直接安裝 Solar Roof,Tesla 更專注於供應產品給屋頂建築產業。
    • 當消費者正在更換屋頂或新建房屋時,才是安裝 Solar Roof 的最佳時機。
    • 不建議將 Solar Roof 安裝在仍有 20 年壽命的屋頂上,這在經濟上並不划算。

Solar Roof 的市場定位

  • Solar Roof 屬於 Tesla 住宅能源產品中的高端產品:
    • 類似 Model S / Model X 的定位,它是一款 高端、具設計感的產品。
    • 美觀且實用——你的房屋不僅能產生電力,還能與 Tesla Powerwall 儲能系統整合,提供家庭備用電力。

Solar Roof + Powerwall = 家庭能源自主

  • 如果你擁有 Solar Roof + Tesla Powerwall,家庭能源可以完全自給自足:
    • 即使電網停電數天,你的家仍能持續運行。
    • 你的屋頂不僅美觀,還能為家庭供電。
  • Musk 強烈推薦 Solar Roof + Powerwall 組合:
    • 「如果你負擔得起,我建議購買 Tesla Solar Roof 和 Powerwall,這可能會在關鍵時刻拯救你的家人。」
    • 「當電力中斷時,你的孩子不會因為電腦不能用而對你大喊大叫。」
    • 「更重要的是,你的手機不會沒電,這樣你還能與外界聯繫。」


問題 8:FSD v14 將帶來哪些技術突破?

  • Musk 回應:
    • v13 已經實現「從光子 (Photons) 到控制 (Controls)」的全神經網絡架構。
    • v14 將進一步超越這個範疇,專注於強化神經網絡的能力。
    • 「我們已經完全拋棄了傳統算法,現在 FSD 只依賴神經網絡 (Nothing but Neural Nets)。」

FSD v14 的技術突破

  1. 擴展 Transformer 模型
    • Musk 強調「自回歸 Transformer (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s)」的驚人表現:
      • 這種架構已經證明在自動駕駛領域極為強大。
      • Tesla 將進一步擴展 Transformer 模型的規模,使其能處理更複雜的駕駛場景。
  2. 增大模型規模 (Model Scaling)
    • v13 已經大幅提升模型大小,但 v14 仍有進一步增長空間。
    • FSD v14 會使用更大的神經網絡,處理更高層次的駕駛決策。
  3. 增加「記憶長度」(Context Length)
    • 目前的記憶能力受限,v14 會進一步延長「駕駛記憶時間」:
      • 目前 FSD 只能短期記憶過去幾秒的場景。
      • v14 可能會擴展到數分鐘級別的記憶 (Minutes of Context for Driving),讓 FSD 能夠考慮更長時間的駕駛行為,例如:記住前方 1 公里外的紅綠燈變化。預測其他車輛的行為模式,優化變道與超車策略。
  4. 加入音頻辨識 (Audio Integration)
    • v14 可能會加入音頻處理能力,以識別警笛聲 (Emergency Vehicles) 等關鍵音訊。
    • 這將幫助 FSD 在聽到救護車、警車或消防車接近時,能夠主動做出正確反應。
  5. 增強「艱難場景」(Tricky Corner Cases) 的數據訓練
    • Tesla 將擴展 FSD 訓練數據集,特別是「人類駕駛員手動介入」(Interventions) 的數據:
      • 當 FSD 無法正確處理某些場景並需要駕駛介入時,Tesla 會收集這些數據並用於模型訓練。
      • 這樣,FSD v14 能夠更好地學習人類如何處理困難場景,如:複雜的交叉路口。極端天氣條件。道路施工與突發事故。
  6. 強化訓練管道 (Training Pipeline)
    • Tesla 訓練管道將進一步擴展,涵蓋:
      • 更大的訓練計算能力 (Training Compute)。
      • 更龐大的數據集 (Dataset Size)。
      • 更長的駕駛記憶 (Model Context Length)。
      • 更強的強化學習與目標優化 (Reinforcement Learning & Objectives)。


問題 9:Tesla 股價已經反映了許多未來的潛在收益,但要實現這些目標仍需要時間。你如何推動 Tesla 團隊加速創新,以兌現這些價值?

  • Musk 回應:
    • 我們正全力完善「真實世界 AI」(Real-World AI),並且幾乎是「每週」都有顯著進展。
    • 我花了大量時間與 Tesla 的 AI 團隊及 Optimus 團隊合作,並親自投入解決最棘手的問題。
    • 如果一個部門運作良好,我甚至不會去關注它,但當某個領域遇到問題,我會第一時間介入。
    • 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兩大問題是「Optimus」和「完全自動駕駛 (FSD)」,但我們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快速進展。

Tesla 未來 12 個月的關鍵績效指標 (KPIs)

  • 投資人詢問:「如果 12 個月後回顧今天,你會用哪些關鍵指標來衡量成功?」
  • Musk 回應:
    • 「我認為我目前的預測是準確的。」
    • 「很多人說我常常低估時間,但其實是媒體只會報導我估計過晚的時候,卻不報導我比預期更早達成目標的時候。」
    • 「例如:上海工廠的建設提前完成,而不是延遲。」
  • 關鍵指標 (KPIs) 可能包括:
    1. FSD 無人監督版本 (Unsupervised FSD) 在美國多個城市落地。
    2. FSD 在全球市場(包括歐洲和中國)的法規批准情況。
    3. Optimus 的量產與應用場景是否擴展。


問題 10:FSD 何時能夠在全球各地推出?哪些市場面臨最大的監管挑戰?

美國 (U.S.)

  • Musk 確信,2025 年 Tesla 將在奧斯汀 (Austin) 及美國多個城市推出無人監督 FSD (Unsupervised FSD)。
  • 2026 年,FSD 可望在全美各地實施。

歐洲 (EU)

  • 歐洲的監管挑戰非常嚴重,Tesla 必須通過「層層官僚審查」:
    • 首先需要荷蘭政府的批准,然後再提交給歐盟。
    • 預計 2025 年 5 月歐盟將進行審查,但 Tesla 無法加快此過程。
    • Musk 批評:「美國創新,歐洲監管 (America innovates, Europe regulates)。」
    • 「歐洲的監管流程太過繁瑣,就像球場上裁判比球員還多。」

中國 (China)

  • 中國的主要挑戰在於數據法規:
    • Tesla 不能將駕駛數據傳輸到中國以外進行 AI 訓練。
    • 同時,美國政府禁止 Tesla 在中國進行 AI 訓練。
    • 這導致 Tesla 無法直接在中國市場訓練 FSD AI。
  • Tesla 的解決方案:
    1. 使用公開來源的中國街道影片來進行 AI 訓練。
    2. 利用模擬器 (Simulator) 訓練 Tesla FSD AI,特別是複雜的「中國公車專用道」(Bus Lanes) 規則:
      • 中國的公車專用道規則極其複雜,某些時段可以進入,某些時段禁止進入。
      • 如果駕駛員錯誤進入專用道,會立即收到罰單,因此 Tesla 必須確保 FSD 100% 準確判讀時間與標誌。


問題 11:你過去曾說過 LiDAR 是「錯誤的解法」,甚至如果它是免費的,你仍然不會使用它。你現在還是這麼認為嗎?

  • Musk 回應:
    • 是的,我仍然認為 LiDAR 不是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
    • 事實上,Tesla 甚至曾經在車上裝過雷達 (Radar),但我們最終選擇關閉它。
    • 人類開車時不會「從眼睛射出雷射光」,我們是用視覺 (Passive Optical) 和大腦 (Neural Net) 來駕駛。
    • 因此,自動駕駛的最佳解法就是「攝影機 + AI 神經網絡」,這與人類的駕駛方式相同。
    • 道路系統本來就是為「人眼與大腦」設計的,所以這就是最自然的解決方案。

為什麼 Tesla 不使用 LiDAR?

  1. LiDAR 無法適應通用的自動駕駛應用
    • 競爭對手(如 Waymo)使用 LiDAR,但這種方法過於局限,需要高精度地圖,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道路環境。
    • Tesla 的方法是基於 AI 的「端到端視覺神經網絡」,這更適合大規模部署。
  2. LiDAR 在某些環境下無法運作
    • 「LiDAR 在大霧或惡劣天氣下無法正常運作。」
    • 這對於一個通用自動駕駛系統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3. Musk 並非反對 LiDAR,本身對這項技術很熟悉
    • 「SpaceX Dragon 太空艙對接國際太空站時,是使用 LiDAR 的。」
    • 「我親自負責了 Dragon LiDAR 的設計與工程。」
    • 「如果 LiDAR 是駕駛的最佳解法,我們一定會使用它,但事實並非如此。」


問題 12:你最近在 CES 上表示,未來 3-4 年內,AI 將能完成任何不涉及「物理世界」的認知任務。這是否意味著 AI 會快速進入實體世界?美國是否具備足夠的製造能力來應對這場變革?

  • Musk 回應:
    • 「AI 進入物理世界的速度將會非常快。」
    • 「美國目前的製造業供應鏈確實存在嚴重問題,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挑戰。」
    • 「我之前在 X 上發文提到:中國一天內生產的無人機,比美國一年內生產的還多。」
    • 「這種供應鏈的落差,對美國而言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美國製造業的挑戰與改變

  1. 美國應該讓「製造業變得更酷 (Make Manufacturing Cool Again)」
    • 「Tesla 和 SpaceX 都認為『製造業很酷』,但這個想法需要被更多美國人接受。」
    • 「美國太多人才流向法律 (Law) 和金融 (Finance),而不是工程與製造。」
    • 「我的誠實建議是:美國應該鼓勵更多人從法律與金融轉向製造業。」
  2. Tesla 正在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
    • 「我們正在確保,即使全球局勢變得更加緊張,我們仍然能夠維持 Tesla 的製造能力。」
    • 「我們必須確保,無論地緣政治如何變化,Tesla 仍能在美國生產關鍵產品。」


問題 13:Tesla Robotaxi 今年 6 月將在奧斯汀上線,是否意味著車主可以自己駕車到奧斯汀並體驗無人監督 FSD?

  • Musk 回應:
    • 「不,初期測試將僅限於 Tesla 自有車隊 (Fleet),而非私人車輛。」
    • 「這是我們的『試水階段』(toe in the water),我們會嚴格監控,以確保沒有任何安全問題被忽略。」
    • 「這將是 Tesla 內部管理的 Robotaxi 服務,並且是付費的。」
    • 「之後我們會盡快擴展到美國其他城市。」
    • 「到今年年底,我們計劃在幾個城市進行內部 Robotaxi 運營。」

Robotaxi 私人車輛參與計畫 (Airbnb 模式)

  • 「預計 2025 年,車主將可以選擇將自己的 Tesla 加入或移除 Robotaxi 車隊。」
  • 「這類似於 Airbnb,你可以選擇將你的房子租出或收回。」
  • 「例如,當你長期不開車時,可以選擇讓你的 Tesla 自行運營 Robotaxi 服務,賺取額外收入。」
  • 「這將確保系統運行流暢,且付款、計費等細節完全正常運作。」


問題 14:目前 FSD 仍然要求駕駛員時刻專注於道路,這實際上非常無聊。我能否在開車時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會推出 (Eyes-Off FSD)?

  • Musk 回應:
    • 「我們希望讓 FSD 達到一個安全水準,使駕駛員可以放心查看手機或回覆訊息。」
    • 「目前的情況有點荒謬,因為一些車主會切換回手動駕駛,只為了看手機訊息,然後再切回自動駕駛。」
    • 「這其實比讓車輛全程保持自動駕駛更危險。」
    • 「但我們仍然需要非常確信,車輛的安全性足夠高,才能允許這種『眼睛離開道路 (Eyes-Off)』的駕駛模式。」

Tesla 何時能允許(Eyes-Off FSD)?

  • Tesla 內部對這項功能持審慎態度,因為這涉及重大安全問題。
  • 目前 FSD 已經接近允許駕駛員短暫查看手機的安全標準,但 Tesla 必須確保其安全性絕對優於人類駕駛。
  • 根據 Tesla 發布的最新安全報告:
    • FSD 目前的事故率為「每 590 萬英里 1 次」(1 crash per 5.9 million miles)。
    • 相比之下,沒有使用 FSD 的駕駛事故率是「每 70 萬英里 1 次」(1 crash per 700,000 miles)。
    • 這意味著 FSD 已經比人類駕駛安全 8.5 倍。
  • Tesla 預計「Eyes-Off FSD」功能將在「幾個月內」達到安全標準,但仍需監管機構批准。


問題 15:美國政策變動(如川普計畫取消 EV 強制措施)是否會影響電動車的增長?你認為美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政策?

  • Musk 回應:
    • 「我認為可持續運輸 (sustainable transport) 已經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 「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所有交通工具(包括飛機)最終都將是「自動駕駛 + 電動化」。
    • 「這個轉變無法被阻止,就像無法阻止蒸汽機發明、內燃機發明、或汽車取代馬車一樣。」
    • 「即使你是世界上最忠誠的馬匹擁護者,也無法阻止汽車時代的來臨。」
    • 「電動車的唯一障礙曾經是續航里程,但這已經是可以解決的問題。」

Tesla 的觀點是,無論政府政策如何變化,電動車趨勢已經確立,並且無法逆轉。


問題 16:過去你曾表示願意「零毛利」出售 Tesla 汽車,以便加速市場佔有率。隨著 FSD 技術進步,你會更積極地壓低車價來擴展市場嗎?

  • Musk 回應:
    • 「目前 Tesla 面臨的主要挑戰不是需求 (Demand),而是電池生產 (Battery Production)。」
    • 「Q1 我們正在進行大規模工廠改造,以生產新款 Model Y,這短期內影響了產量。」
    • 「剛才,在這場電話會議前,我們與 Tesla 高層討論的首要議題就是——如何提升今年的電池產能 (Total GWh of Battery Production)。」

Tesla 目前的業務策略

  1. 車輛市場並非 Tesla 當前的瓶頸
    • 「我們已經有數百萬輛 Tesla 在路上,車輛銷量並不是問題。」
    • 「真正的挑戰是生產足夠的電池來支持汽車與能源業務的增長。」
  2. 電池產能仍然是 Tesla 主要增長的限制因素
    • 「Tesla 目前的重點不是降價賣車,而是如何提升電池產能,從而提升整體交付量。」
    • 「我們必須解決這個瓶頸,否則即使有更大的市場需求,也無法滿足。」
avatar-img
24會員
7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n Hsia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 Ilya Sutskever 對 AI 發展趨勢的看法,以及 AI 未來發展的三大方向:智能代理、合成數據和推理階段計算。文章分析了 AI 投資的三個層次:基礎建設、模型層級和應用層級,並針對科技巨頭的 AI 佈局進行深入解讀,最後提出長期投資 AI 的建議。
特斯拉2024年交車數據略低於2023年,但能源業務大幅增長113%。預計2025年推出Model Y改款、平價車型Model Q,以及FSD功能在更多市場開放,Robotaxi業務也將啟動。2026年更將推出Semi卡車和Cybercab。長期投資者應關注這些業務發展,特斯拉未來充滿期待。
2024年,美國S&P500指數上漲24.15%,臺灣50指數更上漲45.11%。本文分析2024年股市表現,點出AI基礎建設帶動相關產業股價飆漲,例如Nvidia、Broadcom、臺積電等,並展望未來AI應用層級的投資機會。建議投資人採取指數投資法,並關注具備AI應用潛力、能創造實際價值的公司。
這篇文章探討了特斯拉與 Waymo 在自動駕駛技術中的不同發展路徑、技術架構及未來展望。特斯拉依賴純視覺與 AI 軟體解決自動駕駛問題,而 Waymo 則透過多感測器與高精度地圖技術進行自動駕駛。本文還分析了各自的優缺點與面對的挑戰,並展望自動駕駛的未來可能情況。
特斯拉公佈第三季度財報,股價單日激增21.92%,營業收入增長54%,顯示出強勁的市場表現。特斯拉正處於由Model 3/ Y向FSD自動駕駛技術和Cybercab過渡的關鍵階段,並計劃在2025年推出更具競爭力的低價車款,未來的發展潛力受到長期投資者關注。
在最新的特斯拉產品發佈會上,馬斯克介紹了未來感十足的Cybercab、Robovan,以及Optimus的最新進展。自動駕駛將改變我們的通勤方式,大幅降低交通成本,並為我們的城市帶來新面貌。雖然市場對於無人車業務的短期前景持保留態度,但馬斯克的技術突破和特斯拉的生產能力仍然令人期待。
本文探討 Ilya Sutskever 對 AI 發展趨勢的看法,以及 AI 未來發展的三大方向:智能代理、合成數據和推理階段計算。文章分析了 AI 投資的三個層次:基礎建設、模型層級和應用層級,並針對科技巨頭的 AI 佈局進行深入解讀,最後提出長期投資 AI 的建議。
特斯拉2024年交車數據略低於2023年,但能源業務大幅增長113%。預計2025年推出Model Y改款、平價車型Model Q,以及FSD功能在更多市場開放,Robotaxi業務也將啟動。2026年更將推出Semi卡車和Cybercab。長期投資者應關注這些業務發展,特斯拉未來充滿期待。
2024年,美國S&P500指數上漲24.15%,臺灣50指數更上漲45.11%。本文分析2024年股市表現,點出AI基礎建設帶動相關產業股價飆漲,例如Nvidia、Broadcom、臺積電等,並展望未來AI應用層級的投資機會。建議投資人採取指數投資法,並關注具備AI應用潛力、能創造實際價值的公司。
這篇文章探討了特斯拉與 Waymo 在自動駕駛技術中的不同發展路徑、技術架構及未來展望。特斯拉依賴純視覺與 AI 軟體解決自動駕駛問題,而 Waymo 則透過多感測器與高精度地圖技術進行自動駕駛。本文還分析了各自的優缺點與面對的挑戰,並展望自動駕駛的未來可能情況。
特斯拉公佈第三季度財報,股價單日激增21.92%,營業收入增長54%,顯示出強勁的市場表現。特斯拉正處於由Model 3/ Y向FSD自動駕駛技術和Cybercab過渡的關鍵階段,並計劃在2025年推出更具競爭力的低價車款,未來的發展潛力受到長期投資者關注。
在最新的特斯拉產品發佈會上,馬斯克介紹了未來感十足的Cybercab、Robovan,以及Optimus的最新進展。自動駕駛將改變我們的通勤方式,大幅降低交通成本,並為我們的城市帶來新面貌。雖然市場對於無人車業務的短期前景持保留態度,但馬斯克的技術突破和特斯拉的生產能力仍然令人期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特斯拉 Q2 財報盤後大跌,馬斯克重申,任何不相信自動駕駛技術的人不應持有特斯拉股票。財報顯示特斯拉經營收入增至16億美元,經營現金流為36億美元。公司還宣佈明年將推出更平價車款,而自動駕駛系統取得重大進展。Robotaxi 計劃延期至 10/10。
Thumbnail
電動車巨頭,並在近期重新把自己定位成 AI 公司的特斯拉,正式對外報告了眾所矚目的 2024 第二季的財報。基本上,這份財報在營收方面打敗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但在獲利方面則略遜於預期。不過,由於過去一個月,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強勢上漲,實際上的市場預期可能更高,導致於盤後股價出現了不小幅度的下跌....
Thumbnail
特斯拉第一季度的營收年減9%至213億,股價上漲反映市場對未來發展潛力的樂觀預期。特斯拉將重點放在FSD技術的進步上,預示未來營收將更依賴軟體服務。從財報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的韌性,並著眼於未來發展,包括平價車款提前發布等戰略佈局。
Thumbnail
特斯拉近期財報解析,股價波動情況,以及Elon Musk對未來展望的分享。
Thumbnail
特斯拉(TSLA)在 公布了 1Q24 財報,財報後雖在那斯達克大跌1%的逆風市場下大漲12%,到底說了什麼事情讓市場驚喜呢 在開始之前,先看看我在4月3日特斯拉公布第一季時的論述,在這次財報上是否能延續我的論述呢
Thumbnail
Tesla在23日盤後公布的財報雖表現慘淡,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明年初將提前量產全新平價電動車,人形機器人「Optimus」明年底前將商用販售,同時揭露更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股價聞訊跳空飆漲12.06%,但是META在公布財報後股價在盤後重挫16.32%
Thumbnail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esla,在近期的風風雨雨之下,正式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而由於特斯拉早先已經公布了第一季的交車數字,外界對於實質成績單已經掌握了八九成了,所以就財報本身,大致上沒有跟外界調整後的預期落差太大。不過,在財報公布後的盤後,特斯拉股價卻出現了大漲......
Thumbnail
來自特斯拉的一季度完美風暴已經來臨,股票價格下滑、車輛價格調整以及疲軟的需求等問題霧煞煞。然而,這家矽谷巨頭仍繼續在市場中佔有重要性,並預計在未來擴展其業務版圖,讓我們深入剖析其 2024 年第一季業績報告,形象地描繪出特斯拉目前然狀況以及未來趨勢
Thumbnail
最近幾隻尖牙股都一直往上邁進,該佈局的在2023都先撒網了,倒是特斯拉往下噴的讓我有點興趣。 特斯拉在上週公佈的最新財報不如預期,由於其降價促銷壓縮利潤,2023年第四季毛利率降至17.6%,為自2019年以來最低。同時特斯拉也預期 2024年電動車成長速度可能會明顯低於去年,受此利空打擊
Thumbnail
特斯拉去年第四季的財報不盡美好,營收和獲利都低於市場預期。成長動能衰退的特斯拉是否有機會逃脫困境,以及未來幾年的可能路徑?就讓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帶大家深入理解特斯拉最新的營運狀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特斯拉 Q2 財報盤後大跌,馬斯克重申,任何不相信自動駕駛技術的人不應持有特斯拉股票。財報顯示特斯拉經營收入增至16億美元,經營現金流為36億美元。公司還宣佈明年將推出更平價車款,而自動駕駛系統取得重大進展。Robotaxi 計劃延期至 10/10。
Thumbnail
電動車巨頭,並在近期重新把自己定位成 AI 公司的特斯拉,正式對外報告了眾所矚目的 2024 第二季的財報。基本上,這份財報在營收方面打敗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但在獲利方面則略遜於預期。不過,由於過去一個月,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強勢上漲,實際上的市場預期可能更高,導致於盤後股價出現了不小幅度的下跌....
Thumbnail
特斯拉第一季度的營收年減9%至213億,股價上漲反映市場對未來發展潛力的樂觀預期。特斯拉將重點放在FSD技術的進步上,預示未來營收將更依賴軟體服務。從財報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的韌性,並著眼於未來發展,包括平價車款提前發布等戰略佈局。
Thumbnail
特斯拉近期財報解析,股價波動情況,以及Elon Musk對未來展望的分享。
Thumbnail
特斯拉(TSLA)在 公布了 1Q24 財報,財報後雖在那斯達克大跌1%的逆風市場下大漲12%,到底說了什麼事情讓市場驚喜呢 在開始之前,先看看我在4月3日特斯拉公布第一季時的論述,在這次財報上是否能延續我的論述呢
Thumbnail
Tesla在23日盤後公布的財報雖表現慘淡,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明年初將提前量產全新平價電動車,人形機器人「Optimus」明年底前將商用販售,同時揭露更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股價聞訊跳空飆漲12.06%,但是META在公布財報後股價在盤後重挫16.32%
Thumbnail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 Tesla,在近期的風風雨雨之下,正式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而由於特斯拉早先已經公布了第一季的交車數字,外界對於實質成績單已經掌握了八九成了,所以就財報本身,大致上沒有跟外界調整後的預期落差太大。不過,在財報公布後的盤後,特斯拉股價卻出現了大漲......
Thumbnail
來自特斯拉的一季度完美風暴已經來臨,股票價格下滑、車輛價格調整以及疲軟的需求等問題霧煞煞。然而,這家矽谷巨頭仍繼續在市場中佔有重要性,並預計在未來擴展其業務版圖,讓我們深入剖析其 2024 年第一季業績報告,形象地描繪出特斯拉目前然狀況以及未來趨勢
Thumbnail
最近幾隻尖牙股都一直往上邁進,該佈局的在2023都先撒網了,倒是特斯拉往下噴的讓我有點興趣。 特斯拉在上週公佈的最新財報不如預期,由於其降價促銷壓縮利潤,2023年第四季毛利率降至17.6%,為自2019年以來最低。同時特斯拉也預期 2024年電動車成長速度可能會明顯低於去年,受此利空打擊
Thumbnail
特斯拉去年第四季的財報不盡美好,營收和獲利都低於市場預期。成長動能衰退的特斯拉是否有機會逃脫困境,以及未來幾年的可能路徑?就讓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帶大家深入理解特斯拉最新的營運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