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只是決心而已,拼命累積的東西絕對不會背叛自己。努力過的人都是戰士-葬送的芙莉蓮
這一篇,可能比較適合在職場中的非本科考生參考^^
在這一年備考中,透過網路各種分享以及考生群組中的資訊,讓我得到很多方向跟力量。想盡一己之棉薄心力,在這邊將自己走過的面試經歷記錄下來。如果有想詢問細節或有關書審,也可以私訊我,不敢說多厲害但會盡我所能的幫助你!
時間:共約25分鐘,一間教室內做兩位教授,一對一諮商演練。
內容:諮商演練10分鐘、反思5分鐘,問答10分鐘
提早30分鐘抵達,先熟悉感覺與環境,不斷禱告與深呼吸,告訴自己平常心就好。然後再想一次自己報考的動機與初衷,提醒自己過去演練時容易沒做到的部分。走進去後,面試我的兩位教授分別是林蔚芳老師跟洪瑩慧老師。
個案議題:想了解心理師對交友軟體的看法。
我先場構後,想瞭解她為何想探討這個議題,他一開始支支吾吾,就說想聽我的意見。後來才慢慢說出,是跟男友分手的議題。
我先針對剛剛的演練反思後,教授問:「這是一個悲傷的議題,為何你剛剛面露微笑?」「你一開始的自我揭露,是用了哪個學派的技巧?」「你怎麼知道她男友是愛他的?」教授們真的看得很細,我的表情、說過的話他們都有在記錄。考驗的是你是否清楚自己剛剛為何要那樣做、要說那些話。
洪:介紹一下你自己,為何想報考市北?林:你的已讀完書籍(比較偏大眾入門款心理諮商書籍)跟正在讀的書籍(教科書等級)類別差很大,你覺得差別在哪?(我:三年前開始閱讀還沒決定要報考,去年底開始決定報考後就開始讀教科書等級的書,蠻難的但是我很喜歡。因為可以讓我更有架構、知道歷史發展脈絡地去反思我過去遇到的事情、面對的個案)
林:你不覺得很艱澀嗎?
(我:的確有一點,但我還是喜歡並且會沈浸其中)
洪:我好奇你的研究計畫怎麼寫的?你還有報考哪些學校?
差不多到這邊就結束了~
結束時我還轉過身,正面面對教授關門,偷偷看到教授微笑才把門帶上。
總結:市北是我面試的第一間,也是演練最不足的一間。其實面試後我就覺得不太妙,真的是有點太緊張而無法發揮平日最真實的自己。但也透過市北讓我知道理論熟悉度以及演練上我有哪些不足、思考不周的部分,並想著能進到市北面試就已經非常謝天謝地的滿足心情,繼續唸書、預備。
面試過程:40分鐘
一組6個人同時進去,6人坐一橫排面對三位教授。文宜老師開場,請每個人先自我介紹1分鐘,自由舉手發表,沒有規定順序。介紹後由志豪老師帶團體。大家在教室內自由走動,找一個夥伴說一個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食物跟玩什麼,再換一個夥伴說說童年時住哪?青少年時住哪?
接下來兩兩一組,會換3次夥伴。
暖身活動:兩人輪流數123,一輪結束會換夥伴,數的過程如果有卡拍就擊掌一下。每一次數的方式都不一樣,例如:1用食物代替,3用動作代替,123都用動作代替等。教授也會在旁邊看兩人如何互動、如何討論出動作。
漸漸進入正題:在教室內到處走ㄧ走,想像若自己不幸生了一場病,這病讓記憶全部都會消失,只能留下一個畫面,這個畫面會是什麼?
我不知怎麼的,腦中出現非常清晰的一個家人畫面,竟然就開始默默地落淚。接下來分成兩組各3人,分享彼此腦中的那個畫面,分享過程我也無法克制地落淚。分享過程老師也會在旁邊觀察、打分數。
最後各組選一個人的畫面,然後家庭雕塑重新呈現出來。一組呈現時,另一組在旁觀察,老師會問你看到什麼?接下來我們這組呈現,另一組觀察並發表。都發表後,最後還剩十分鐘,大家坐回一排的原位,教授要大家自由地發表心得,每個人都講了一些,溫馨收場結束。
走出教室外頭暖陽撒下,好像一切都充滿希望。
總結:實踐果然如傳聞所說,就算之前搜集再多情報,到了現場一切都不一樣,很看「緣分」XD。但我個人是蠻喜歡這過程,很像參與一場團體治療,面試完同時也被療癒了。後來看到面試分數不是很高,我回顧當下整個經過~可能是自己在當下太過「真情流露」而表現不夠穩妥,有點太把過程當團體而忘記其實在面試,有點忽略「團體他人」的感覺,在感想發表上也有點太在乎「錄取」這件事,忘記照顧到「當下」,最後10分鐘總結發表自己的感想時,可以多說一點對整個過程、團體的覺察,但我當下很莫名的自我情緒很滿而忽略了這點。
這些是自我反思還有跟錄取的朋友討論出來的,不確定教授們看的是不是這樣。但總的來說~能經歷實踐面試,很值得!
一大早又濕又冷的到了淡江,看到蠻多業界人士感的考生,莫名地有一股親切感。想著這是我面試的最後一間,有我喜歡的取向以及想要做研究方向的教授,就全力以赴、毫無後悔的做吧!
英文筆試(90分鐘):我沒料到這次有英文作文(題目:怎麼看社群媒體對年輕人帶來的焦慮?試論優缺點,以及該怎麼做來降低焦慮),結果竟然沒有帶細的2B鉛筆(哭啊),用畫卡的筆寫得手好痛,這是當下最悔恨的一件事QQ
面試:進去一間教室,共三桌,一桌坐一位教授,每桌大約會問2~3個問題,時長4分鐘。有點像跑關,會不小心聽到前後考生的回答,但當下會非常專注在自己身上。
第一關:貴傑老師
先自我介紹,然後抽題目(我抽到的:你認為心理師需要的特質、未來職涯發展、想在淡江得到什麼?有考生抽到:淡江可以給你什麼?你的個人特質?)
BTW,去市北跟淡江前,我都有特別先看那間學校近兩三年的指導畢業碩論,特別是跟我的研究主題相關的,加強自己與該校的連結。
第二關:玉樺老師
問研究計劃(為何想訂這主題?怎麼寫出來的?)、未來修課計畫(未來想在淡江修哪些課?)也可以提到自己的校外進修計畫。
第三關:哲修老師
問:依照你的過去個人經驗形塑出來的你,對於將來做心理師的優勢與劣勢可能各會是什麼?
這一題在寫自傳時就有想過並且修改了很多次,所以回答起來蠻順暢的。
我認為走心理諮商這條路,比起考試分數高低,更需要適配度。就好像鞋子合腳、整骨喀喀到位一般,因為喜歡而投入的過程,會有很多收穫。沒有任何一場考試或經歷是浪費時間的,走過後都成為自己的養分。
其實到了準備淡江前,已經不斷地把自己的「動機」翻了又翻,人生已經好久沒這麼通透自我,焦慮、恐慌、隱隱作怪的壓力等該有的都有。透過前面兩次經驗檢視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看待心理諮商、哪邊可以再加強、可以再優化。這整趟過程,找了很多心理師朋友以及正在唸教心研究所的學弟幫我做演練、修研究計畫,讓我更知道在這個領域中的人是如何看「我」,以及我準備的程度。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軟弱跟無助,也表達需要幫助的地方,我認為是很重要的,真誠表達以及求助的過程,力量會不知不覺湧入,自己也會產生好想法、新方向。這讓我更能聚焦、專注當下,往我要的目標更準確地前進。
真的非常感謝,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分享、每一個鼓勵以及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