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1/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散文隨筆:輕盈的放飛 Gracefully Flying

散文隨筆輕盈的放飛 Gracefully Flying

raw-image

图片来自网上


一片羽毛在空中緩緩起舞,隨風時而盤旋,時而上升,彷彿不受重力束縛。這是我觀看電影《阿甘正傳》時最初的畫面,那羽毛似乎在訴說一則生命的寓言。它輕盈、自在、不執著於方向,也不抗拒風的流動,而是順勢而行,漂浮在時間的長河裡。阿甘的生命正如這片羽毛般透明、無欺、坦蕩。他沒有世俗的算計,沒有複雜的心機,也沒有對未來的恐懼。他的世界簡單至極,因而內心輕省,不被功名利祿牽絆,也不被外界的評價所擾。他只是順著生命的流向,坦然前行。


我始終記得阿甘坐在公園長椅上,向陌生人講述自己的故事。他不曾刻意塑造自己的形象,也不曾試圖解釋什麼,他只是講述,講述那些他經歷過的、他珍惜的、他理解的世界。他沒有華麗的辭藻,也不在乎別人是否真的聽懂,但他的語言是誠實的,是真實流露的。在世俗眼中,他或許是個「傻子」,但他卻以獨特的方式活出了最本真的自由。他的心輕盈得像風中的羽毛,可以隨時飄向任何地方,而他的快樂也正來自於此——不因生命的沉重而低頭,不因世界的複雜而迷失。


當夢想之地變得沉重


電影上映的那一年,我踏上了夢想中的國度——美國,也來到了阿甘的故鄉。那時,我以為自己終於抵達了一片自由的天地,心中滿是激動與期待。然而,現實並不像我想像的那般輕盈。初來的興奮很快被沉重的學業、陌生的環境和無盡的孤獨感吞噬。每天,我穿梭在教室和圖書館之間,身處異鄉的我開始發現,語言的隔閡讓我在課堂上難以表達自己的想法,文化的差異讓我在社交場合顯得局促不安。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那種沉重感逐漸累積,壓在我的心上,像一塊無法擺脫的石頭。


那年十月,颶風 Opal 席捲而過,狂風裹挾著暴雨肆虐大地,樹木被連根拔起,街道一片狼藉。而我內心的風暴亦未曾停歇。那一刻,我開始懷疑,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自由是否真的存在?曾經讓我心馳神往的夢想之地,為何變成了讓我喘不過氣的牢籠?那時候的我,似乎忘記了如何輕盈地生活,忘記了如何像那片羽毛一樣,隨風飄蕩,而不被風暴撕裂。


在他者的生命中看見光


一直到遇見 Ed 和 Nancy Clay 一家人,我才終於明白,輕盈並非意味著逃避,而是學會交託。他們一家人生活簡單而溫暖,不追逐名利,不被世俗紛擾,但卻活得比任何人都快樂。他們的眼神清澈,言語溫和,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種淡然的從容。他們的秘方是什麼?是他們的信仰,是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恩典。


他們讓我知道,人無法靠自己掙脫生命的重軛,唯有交託給上帝,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人的罪性讓生命變得沉重,充滿焦慮、掙扎和不安,而上帝卻願意替我們背負這一切,給予我們一顆輕盈的心靈。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 11:28)原來,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學會交託;真正的輕盈不是逃避世界,而是在世界的重壓之下仍能擁有內在的安息。上帝為我們插上一雙天使的翅膀,讓我們能在風暴中舞蹈,在沉重的現實中感受心靈的輕省。


那一刻,我開始意識到,我一直試圖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去適應新環境,去追求一個理想中的「自由」。但實際上,這種自由並不是建立在外在的條件之上,而是一種內心的狀態。當我終於學會放下焦慮、放下自我掌控的欲望,把生命的重擔交託出去,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輕盈。


放下,才能飛翔


從那以後,我開始學习放下。不是放棄,而是交託。我不再執著於生命必須如何發展,也不再讓過往的傷痛和未來的焦慮佔據心靈。我學著在晨曦中安靜地欣賞日出,看金色的光輝灑滿大地,帶來溫暖與新生。我學著在夜晚仰望星空,感受宇宙的浩渺與人的渺小。那一刻,我的心終於輕了。


我彷彿又看見那片羽毛,乘著風緩緩升起。它沒有目的地,卻擁有完全的自由。它輕輕地舞蹈,在天地之間盤旋,穿越高山,掠過林梢,最終消失在遠方的光輝之中。


那光,永不熄滅。那光,指向永恆。


Nancy和Ed的三个儿子与他们的家人。我看到他们时还都是上小学孩子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