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的市中心代表了一個完整的年代,當時的埃及展現出開放與包容的特質,接納來自不同國家、文化的人們。從穆罕默德·阿里時期開始,一直到納瑟總統結束執政的1970年,埃及推動了現代化建設,而市中心正是這項變革的縮影。隨著時代變遷,這裡從勞工與生產為主的城市轉型為商業與觀光的核心。今日的市中心,彷彿訴說著一段逝去的歷史——曾經的現代化夢想、國家工程計畫、多元文化交融的特點,甚至對宗教的開放解讀觀,都逐漸消逝。
開羅市中心-Talaat Harb Square
這座城市的白日與夜晚,像是兩個世界。夜晚,絢爛的燈光照亮街頭,喇叭聲與人潮交織成沸騰的生命力;然而,當晨光灑落,昨夜的喧囂彷彿只是夢境,靜謐的街道露出它隱藏的歷史輪廓。陽光輕撫著一棟棟歐風歷史建築,彷彿訴說著20世紀初的輝煌歲月。在這片時光交錯的街區,有一間見證無數歷史變遷的咖啡館——Café Riche。
Café Riche 自1908年開業以來,不僅是開羅市中心的社交地標,更是埃及文化與政治發展的重要舞台。1919年革命期間,這裡瀰漫的不僅是咖啡香,還有對民族獨立的渴望。當時的埃及仍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之下,政治動盪與社會變革風起雲湧,Café Riche 的地下室成為革命領袖與思想家們的秘密集結地。他們在這裡策劃行動、激辯未來,也在這裡見證埃及逐步走向獨立。
據傳1952年的埃及革命發起者,也就是埃及的第二任總統──納瑟總統,也在Café Riche 裡策畫推翻埃及的最後一任國王──法魯克(King Farouk)。
Cafe Riche外觀
除了政治運動,Café Riche 也是埃及現代文學與藝術的搖籃。許多知名作家與詩人,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納吉布·馬福茲(Naguib Mahfouz),都曾在這裡構思作品,將時代的風雲變遷融入文學之中。他們的討論與思考,最終成為埃及現代文學的重要基石。
這間咖啡館不僅吸引文人雅士,也成為藝術與音樂的交流場域。埃及傳奇歌手烏姆·卡爾蘇姆(Umm Kulthum)也曾在此演唱,她的歌聲影響了整個阿拉伯世界。電影導演與演員們則在這裡碰撞靈感,共同塑造埃及電影的黃金時代。
Café Riche的魅力,來自它跨越時代的多元性。在這裡,各行各業的人們聚集,不論背景與國籍,都能在同一張桌子前交流思想。這種氛圍,讓它不僅是一間咖啡館,更是埃及文化認同與民族意識形成的重要場所。
或許,它沒有最華麗的裝潢,也沒有令人驚豔的餐點,但店內掛滿歷史名人的照片,每一個角落都流露著歲月的痕跡。走進店內,隨意找個座位,點一杯咖啡,讓時間稍微慢下來,細細品味這間百年老店背後的故事。如果想小酌一杯,這裡也提供酒水,讓旅人得以在微醺之中感受開羅的另一面。
如今,Café Riche 依然矗立在開羅市中心,成為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文化地標。如果有機會造訪這間百年咖啡館,你最想在哪個角落坐下?是品味一杯咖啡,想像當年作家們的討論?還是細讀牆上照片,回顧這裡見證的革命歲月?
Cafe Riche內部
註:文章第一段改寫自「亞庫班公寓」中文版作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