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有看過一句話,
深有所感,並影響我的投資至今。
那句話大概是說,股市是人聚集的地方,
所以股價的漲跌,
大抵上來說就是大眾心理學發揮效用的地方。
這也是當初我會想把這本書拿起來讀的最大原因。
本書作者是朴秉昌,是韓國最強法人操盤手。
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理財書籍,
重點在於講述「交易心理」,
這好像是近期投資理財書籍的潮流,
大家似乎不再把重點
放在大部分投資人已經讀透的技術分析、基本分析,
而是終於把重點放在我一直認為其實最重要的——人心。
一開始作者就直接說,
投資股票的時間越久,
就會發現心理狀態比什麼都重要。
也有說,
世上所有事都必須努力不懈才會成功,
但股票要放鬆才能成功。
這兩句話我十分認同,
跟我目前的投資策略也十分相符。
我以前就有說過,
股市其實就是個人的心理強度試煉場。
你越擔心受怕,就越大機率容易賠錢;
你越淡定放鬆,就越大機率容易賺錢。
而要保持心情淡定,
擁有適合自己的投資原則就很重要了。
作者在書中提到,
無論別人用哪種投資方法成功,
都可能不適用於自己。
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才是投資成功的基本原則。
而且要記得定型化、簡化自己的投資哲學、原則與交易方式。
以我自己來說,
我的投資原則就是⬇️
「買入好標的、長期持有、遠離市場」。
買入00713+00915,
長期投資至少5年,遠離市場、好好生活。
00713+00915是目前適合我的標的,
因為我希望可以創造一個未來離職/退休後的現金流,
這樣的投資組合不代表適合所有人,
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
「無論別人用哪種投資方法,都可能不適用於自己。」
我再節錄幾段我看得很有共鳴的字句如下:
總結來說,本書適合投資新手閱讀,
以及想投資個股的投資人。
這本書主要著眼於個股投資,
並把技術分析與大眾心理做連結,
算是滿特別的地方。
此外,本書重點在波段操作,
長期投資並不是本書要強調的。
雖然與我目前的投資方向不太相像,
但裡頭提到的心理、情緒層面,
也算是讓人耳目一新。
我很喜歡上述節錄的其中一句話:
「在市場裡面,我們必須原封不動接受反映價格與交易量的投資心態。」
這讓我想起很多投資人會在股價大漲或大跌時,
總會想要找出股價漲跌的原因。
但其實我認為,不需要花時間心力與找尋原因,
股價漲了就是漲了,跌了就是跌了。
很多事情的發生不會有原因,
而且就算費盡心力與寶貴時間找到解答,
也不會影響到股價漲跌的事實。
更不用說同一件事,
可能同時造成股價的上漲與下跌。
例如一家公司的財報表現良好,
卻也可能因為利多出盡而股價下跌。
所以我的看法是,還不如適當遠離市場,
完全接受市場走向、完全接受股價的表現。
氣定神閒好好跟著自己建立的投資原則走,
淡定怡然地好好過生活,
這才是當初自己想投資的初衷吧。
而我自己的投資初衷,
是讓自己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