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冤債也是和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淨空老法師曾說,與孩子的因緣有四種,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每個人與子女的緣份不脫以上四類。讓我們操煩、讓我們憂慮、讓我們食不下嚥、夜不成眠的孩子比比皆是,與其說討債,不如說是來尋求一份和解與重修的機會。


電視媒體不時披露哪家的媽媽或爸爸死於孩子之手,原因很多,有的是孩子生病,精神渙散,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有的是父母久病,照顧者身心崩潰而弒親。有的則是啃老族要不到錢買酒買毒而痛下殺手。不管是何種原因,都是讓人萬分不忍的人間悲劇,讓人心生悲憫和警惕。


凡夫俗子皆有隔陰之迷,前生與誰結了怨結了仇,統統不知道,但是不知道不代表沒事,既知身而為人,多半好壞摻做、善惡摻雜,壞事免不了,所以越早修行越有保障。有一則真實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對夫妻結婚多年始終無出,四處求醫求仙,總之求了很多年,終於有一天太太發現自己懷孕了,夫妻倆開心不已,心想一定是上天的眷顧。為了感謝上天,兩人行善積德不斷,天天誦讀《地藏經》,然而,就在預產期的前一個星期,太太發現胎動消失,奔到醫院急診,醫生檢查後告訴這對夫妻,不明原因孩子已經胎死腹中。


這對夫妻非常哀傷,天天沉浸的失子的悲憤中,什麼事都做不了,經也念不動了。有一天晚上,這對夫妻不約而同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仙風道骨的老先生對他們說了一段話,「這個孩子是你們前三世的滅門仇家,今生是來討債的,祂的任務就是讓你們家破人亡,由於你們夫妻行善行孝且誦經不斷,祂得到你們所做的善業而離苦得樂了,這個仇祂不報了。」老先生說完像一陣煙不見了,夫妻倆同時從夢中驚醒,從此更加認真修善修福,看淡世間因緣。


老智者說,天大的仇恨,只有透過修身養性,行善積德才有機會解冤釋結。「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只要是自己做過的惡事,不管迴輪幾百世,總有因緣成熟的一天,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們要有資糧來因應,資糧就是善良的心性,以及所做的善業。不管富裕或貧窮,每個人都要修行,懂得修身養性就會有自覺,自覺產生智慧,遇到仇家(孩子、手足、親友),就懂得用智慧善解來化解,不會以惡治惡,最後只會仇上加仇。


修行讓我們識因果,一個人深信因果就不敢造惡,沒有造惡就不怕半夜鬼敲門。昧著良心做壞事,都是因為不知因果反噬的力道堪比天崩地裂,總之,想要有好人緣好子孫好手足好因緣好日子,就要多做好事多造福,多廣結善緣。


#修行

#逆境因果觀

#順境無常觀

avatar-img
53會員
1.2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凡夫俗子沒有預知的能力,今天過了,明天會不會來,不知道。過去與未來無法掌握,唯有當下的一念心可由自己掌握,想到就去做,有做就不會遺憾。 玉桂早年辛苦扛起一家六口的生計,先生工作不穩定,賺自己的零花夠而已。玉桂辛苦養家卻從來沒有抱怨,加上心地善良不計較,善知識來接引她聞法入心,玉桂四十歲左右開始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
瑞霞的小兒子在軍中當兵演練出意外,當裝甲車駛至橋中段,因鍊條斷裂而衝落橋下,瑞霞的兒子當場離苦得樂。瑞霞說,兒子原本不是要搭那輛裝甲車,臨時與同袍交換才發生意外。瑞霞的先生說,不能恨別人,要恨自己,一定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有欠缺、有虧欠,才會發生這樣的遺憾。 自從小兒子離開後,瑞霞開始親近佛法
有一個老阿嬤,煮飯煮了六十多年,從年輕煮到老,一點都不厭倦。她說,能煮是福氣,尤其能煮給別人吃,看別人吃得津津有味,她就覺得很值得很歡喜。 阿嬤已經七十六歲了,平時除了滿足家人的味蕾和做社區志工,她更用心照顧獨居老人、生病的人,以及行動不便的人。阿嬤每天都會幫兒子、媳婦、孫子準備便當,打完家人
阿錦嫂每天下午騎著改裝的三輪發財車到鄉間賣豆花和素麵線,十五年如一日。阿錦嫂是一名歡喜念佛的佛教徒,出門做生意的時候嘴巴也沒閒著,總是一路念佛,一路歡天喜地。 有一天,阿錦嫂如常出門做生意,騎到田庄的一處十字路口,遠遠看到一輛播稻的鐵牛朝她駛來。當阿錦嫂越駛近路口,越發覺不對勁,因為對方眼睛發
秀芳為眼前的年輕人讀繪本,年輕人聽著聽著就哭了,哭得淒厲而安靜,眼淚從眼角不斷溢出,秀芳極力穩住聲調,一邊讀,一邊為年輕人擦淚水。 每個星期秀芳都會抽出時間到創世基金會照顧臥床病人,有時為他們念繪本,有時說故事,有時靜靜為他們按摩。病人有老有少,他們的靈魂被禁錮在肉體裡動彈不得,秀芳的出現對他
凡夫俗子沒有預知的能力,今天過了,明天會不會來,不知道。過去與未來無法掌握,唯有當下的一念心可由自己掌握,想到就去做,有做就不會遺憾。 玉桂早年辛苦扛起一家六口的生計,先生工作不穩定,賺自己的零花夠而已。玉桂辛苦養家卻從來沒有抱怨,加上心地善良不計較,善知識來接引她聞法入心,玉桂四十歲左右開始
單親家庭的孩子總是多心疼爸爸或媽媽,因為一雙手要養很多張嘴,要任勞任怨、做馬做牛,甚至完整犧牲才能達到。亞男的母親三十四歲就守寡,一個人千辛萬苦把亞男拉拔長大,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亞男記在心裡清清楚楚。這對母子彼此依賴甚深,亞男對母親的依賴是情感上的,他無時無刻不想著如何讓媽媽安心開心,而母親的依賴
瑞霞的小兒子在軍中當兵演練出意外,當裝甲車駛至橋中段,因鍊條斷裂而衝落橋下,瑞霞的兒子當場離苦得樂。瑞霞說,兒子原本不是要搭那輛裝甲車,臨時與同袍交換才發生意外。瑞霞的先生說,不能恨別人,要恨自己,一定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有欠缺、有虧欠,才會發生這樣的遺憾。 自從小兒子離開後,瑞霞開始親近佛法
有一個老阿嬤,煮飯煮了六十多年,從年輕煮到老,一點都不厭倦。她說,能煮是福氣,尤其能煮給別人吃,看別人吃得津津有味,她就覺得很值得很歡喜。 阿嬤已經七十六歲了,平時除了滿足家人的味蕾和做社區志工,她更用心照顧獨居老人、生病的人,以及行動不便的人。阿嬤每天都會幫兒子、媳婦、孫子準備便當,打完家人
阿錦嫂每天下午騎著改裝的三輪發財車到鄉間賣豆花和素麵線,十五年如一日。阿錦嫂是一名歡喜念佛的佛教徒,出門做生意的時候嘴巴也沒閒著,總是一路念佛,一路歡天喜地。 有一天,阿錦嫂如常出門做生意,騎到田庄的一處十字路口,遠遠看到一輛播稻的鐵牛朝她駛來。當阿錦嫂越駛近路口,越發覺不對勁,因為對方眼睛發
秀芳為眼前的年輕人讀繪本,年輕人聽著聽著就哭了,哭得淒厲而安靜,眼淚從眼角不斷溢出,秀芳極力穩住聲調,一邊讀,一邊為年輕人擦淚水。 每個星期秀芳都會抽出時間到創世基金會照顧臥床病人,有時為他們念繪本,有時說故事,有時靜靜為他們按摩。病人有老有少,他們的靈魂被禁錮在肉體裡動彈不得,秀芳的出現對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法院及律師任務不是在陪伴孩子,在訴訟落幕後,能陪在孩子身邊的就只有父母雙方,而不是法官或律師,如何教養孩子及實踐友善父母,父母均責無旁貸,本篇文章就來介紹什麼是友善父母!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是否如此。這就憑家事法院的專業與良心?
Thumbnail
夫妻離婚之後小孩子勢必會由一方負責照顧,而單親照顧小孩是非常辛苦的,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另外再找對象共組家庭,然而身為孩子的你長大之後卻對繼父母非常反感,甚至不了解為什麼要負擔扶養他的責任,則此時你可以不要負擔嗎?就讓我們一起接著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孝順」又是什麼呢?是否有明確的行為準則?聽父母的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於孝順的基本期許;前者像是情緒勒索,後者又似乎變成某種債務關係。問題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有欠父母什麼嗎?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訊表達與父母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但在情緒抒發之後總會聽到一句話:「我這樣是不是很不孝順?」我每每聽了總是一陣揪心,也感嘆許多人總是被「孝順」兩個字綁住,即便才跟父母發生爭執而鬧得不愉快,但事後回想總是內心感到愧疚而開始檢討自己。 我發現許多人似乎對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所存在權力
有位單親媽媽,為了栽培自己的獨生子,什麼苦,什麼委屈都願意吞,什麼低階工作也都願意做,為的只是讓孩子有吃有住,有書讀。 孩子也爭氣,同時也孝順,畢竟,母親二十幾年來的苦和淚水,他都看在眼裡。 然而,當孩子事業有成,也娶了有錢老婆後,她的媳婦竟然要求分開住。 孩子雖然孝順,卻也拗不過老婆的哭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法院及律師任務不是在陪伴孩子,在訴訟落幕後,能陪在孩子身邊的就只有父母雙方,而不是法官或律師,如何教養孩子及實踐友善父母,父母均責無旁貸,本篇文章就來介紹什麼是友善父母!
Thumbnail
過去,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逐漸發現世界並非如此單純,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我們得知可惡的父母不在少數。不是從小狠心虐待,就是不當的管教,造成孩童心靈受創,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發展。   古人也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我們無法選擇父母,也無法選擇孩子,現在因
Thumbnail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是否如此。這就憑家事法院的專業與良心?
Thumbnail
夫妻離婚之後小孩子勢必會由一方負責照顧,而單親照顧小孩是非常辛苦的,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另外再找對象共組家庭,然而身為孩子的你長大之後卻對繼父母非常反感,甚至不了解為什麼要負擔扶養他的責任,則此時你可以不要負擔嗎?就讓我們一起接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