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寫作嗎?你是否曾為了自己累積了一堆雜亂而無用的筆記感到困擾呢?是否發覺累積了一堆筆記之後,每次要使用時,卻無法快速地找到筆記呢?
我喜歡吸收知識,因為感受到自己理解了一項過去所不懂或沒接觸到的東西而感到內心的滿足。
我嘗試著分享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向別人敘說著自己的所學及想法。
但是,當我試圖將所吸收的知識轉化成文章時,卻發現自己以往累積的筆記雜亂無章,能立即派上用場的並不多,也就是缺乏一個有效的整理及累積筆記的方法。
於是,我開始試著學習高產出人士的知識累積技能。
最近,我閱讀了《卡片盒筆記》這本書,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精神及可以帶給我們的好處。
讓我們來看看卡片盒筆記可以帶給我們哪些對於閱讀、筆記及寫作的啟發呢?
Photo by Patrick Tomasso on Unsplash
以往的我,覺得寫文章就是從0開始,就像從小到大考試寫作文一樣,從一張空白的紙張開始天馬行空地想像。當我試圖要從一個只吸取知識的人,轉換成產出一些內容的人時,漸漸發現,從一張白紙開始發想實在太困難了!《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提到:「沒有人是從零開始」。仔細回想,過去寫論文時,也是透過許多閱讀,以大大小小的文獻為基礎,漸漸發展出與主題相關的內容。要撰寫一篇某個專業主題的文章,勢必要對這個主題的內容有所了解,這時,也是透過閱讀及上課等任何管道習得資訊,以自己的方式呈現出屬於自己的東西。因此,書中提到的這個論點讓我覺得非常有道理,也清楚自己需要更多有用的資訊累積,才能有好的產出。
談到寫作,對我們來說,最直覺的方式就是以專案的概念發展寫作。首先第一步會先設定寫作的主題,再依據主題搜尋所有可用的資料,進而整理發展出文章。這樣的方式看起來非常合理並且有效率,但是,當我們在閱讀資訊時,常常會靈機一動遇到有趣的想法,也許跟我們設定的主題無關,通常我們不會好好的將這個有趣的想法紀錄下來,等到專案結束後,這些好的想法便會喪失,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因此,有系統地將日常獲取的資訊累積下來,可以為我們省下許多寫作時發展主題及蒐集資訊的時間。
記得之前閱讀過一本書,敘說著,我們現在的狀態就是從過去的一個一個抉擇中產出的結果,聽到這句話時覺得非常有道理。回想一下,我現在的狀態,不就是5到10年前我想成為的樣子?所以我們更應該去思考,5~10年後的我們想成為什麼樣子的自己呢?
至於我們清楚了自己的目標後,應該如何讓自己輕鬆地朝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向前進呢?
正如同《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提到的,
一個好的系統能夠讓流程順暢進行,你會完全沉浸於自己的工作狀態當中而忘了時間,只是一直做著,因為這時已無需費力了。 —美國心理學家 契克森米哈伊(Csikszentmihalyi)。當我們把自己放進一個好的系統,讓我們自然而然沉浸在這樣的作業中,朝著自己目標邁進的路途,就沒這麼遙遠費力了。
「要改變行為,訣竅不是去打破舊有的習慣,也不是用意志力強迫自己,而是要有策略地建立新習慣去取代舊習慣。」
正如同前段所述,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如果需要使用意志力讓我們達到所設定的目標,那將不會是個好的進行方式。意志力一旦耗盡了,便無法讓我們有足夠的動力持續朝著目標邁進,想要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維持輕鬆且持續的產出嗎?我們必須有策略地建立新習慣,以一套高效的系統運行,持續運用卡片盒筆記法撰寫永久筆記,持之以恆才是達成目標的不二法門。
下一篇,我將分享運用卡片盒筆記法,帶給我們的7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