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童話故事下集了》
有雷💣
01
我原本對劉以豪沒什麼印象😅
但這次他真的遇到很適合他的角色,他也演得很好👍🏻
首先曾學友這個老公的角色不能讓觀眾討厭,尤其是他前面有些「媽寶」行為。說真的,像收披薩那邊就算是劉以豪也不能原諒好嗎!!
#有多氣
作為在婚姻裡的人我要奉勸各位,老公長得帥確實比較賞心悅目,但如果對方只有帥是真的沒什麼屁用的🙂
但劉以豪完美演繹無辜又有點傻里傻氣的小狗系老公,他不是只有帥,也有真心、單純可愛,人設從一而終非常貼合,所以當看到他發現不孕的是自己時,他眼眶泛淚的樣子真的很令人心疼啊啊~~~
我個人最喜歡的part大概就是他站在媽媽門外無法把真相說出口的樣子,當時他的整個身體都進入這個角色了,好可憐喔(秀秀)
02
我覺得這部劇蠻好的一點,是呈現每個角色的內在衝突。
婆婆雖然有些行為會讓媳婦有些壓力,但是在看到她知道真相後的那種失落感令人鼻酸。
我想宜玲也是知道的,她怕婆婆無法接受事實,一開始才會想自己承擔這個問題。(但被魔法反噬?)
長輩或許因為他們對人生的想像已有根深蒂固的觀念:一定要結婚、要有個伴、有小孩家庭才能完整、傳宗接代⋯等等。
代換他們的角度去想,或許他們育兒的經驗是美好的(儘管他們明明罵罵咧咧、被撫育孩子們未必這麼認為),所以才會覺得辛苦了大半輩子,認同子孫滿堂就是真正的成功,一切的辛苦都值得了。
邏輯上年輕人也不是不能理解他們的辛苦,但長輩或許忽略了一件事,也就是現在高速發展社會、育兒及教育還有經濟環境、對於生命的看法也已與過去大有不同,不能再用同樣的標準要求孩子啊。
所以我在看婆婆這個角色時,尤其是看到她在檢討自己是不是做錯什麼時,也是特別為她心疼,也想像宜玲一樣對她說:「妳什麼都沒做錯啊!媽媽,關於生育我們女性背負的十字架太不合理了啊!」(搖婆婆肩膀)
#但為什麼在自我檢討的都是女性👩🏻
#男生就是講冷笑話就好了😆
#還是說男人真的比較有幽默感
03
《童話故事下集》想帶給觀眾的,應該是期望大家可以比較正面的看待婚姻、家庭、育兒等等世俗責任,所以給了大家一個算是相對光明的結局,我們都知道實際情況沒那麼美好😅但或許我們也可以試著把生活中狗屁倒灶的事情也加入一點喜劇的濾鏡(沒辦法,只能這樣了啊😆)
但我也不禁在想,應該是因為發現最後不孕的是男方,所以才能有相對比較好的結局吧😅至少夫家人接受得很快。(如果是女生不孕畫風就不一樣了)
仔細回想當初在婆婆以為不孕的是宜玲時仍然大陣仗的急欲改變這件事,心想是不是有扭轉的可能,作為媳婦壓力真的會挺大的吧(連我老公都說嘖嘖嘖不好吧)
但換個角度想,七大姑八大姨、親戚們早上就去幫忙排隊買藥,藥材還是名貴的阿膠也真的是很有心,每個人都想幫忙的那種心情,或許也是一種另類的girl helps girl?😆
只是在提出關心跟幫助的時候,也是要關注對方是否真的需要⋯?提供對方不需要的意見,往往只會給對方帶來更大的壓力啊婆婆媽媽們~
但當發現不孕的是男方時,倒是直接放棄各種符水、風水等等旁門左道的方式,到底是自己的兒子阿(?)
#我聽過現實生活中還是有爸媽不願意放棄也是去求符水給兒子喝
#無精症喝符水長出精子可以得諾貝爾獎了
04
阿彌陀佛🙏🏻
人生有很多種「苦」,所有的「苦」皆源自於「慾望」。
我們總想著人生應該要怎樣怎樣才好、自己也應該過大多數人有的生活,但其實那都源自於我們長年累積來的信念,這個信念可能來自於家庭、來自於社會、甚至來自於集體潛意識。
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類相互結合,本質上只是為了能繁殖留下自己的基因,這是一種大自然的生物本能。
我覺得挺有道理,不然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明明可以領養,卻還是要花許多錢,就為了生下一個有自己血脈的孩子了。
如果遇到了「求而不得的苦」,或許是宇宙希望你/妳轉個彎,仔細看自己的人生,其實已擁有一切所需的,無需再有執著。
這段話希望有可以讓長輩們放下許多執著,兒孫自有兒孫福,辛苦了大半輩子,長輩們是時候要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自己人生的「完滿」其實是無法透過子嗣實現的,別把生命價值放在孩子孫子身上,而是在有限的生命裡多多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
關於童話故事,故事真的就只是故事,真正的人生不是只有「好」的部分,往往都是「好壞參半」的。只要願意溝通、相互理解、共同努力,即使遇到困難也能一起跨越。
不做彼此的王子跟公主,要做彼此的支持與快樂☺️
看完這部劇突然也覺得我的婚姻生活其實也挺幽默可愛的(?)
#眼神看向一天到晚在大便的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