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影響力的銷售心態,提高說服力的三個技巧。《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大衛說故事】Podcast

大衛DavieLiu-avatar-img
發佈於大衛說故事Podcast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丹尼爾‧品克。

作者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生的銷售人員,這話怎麼說呢?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銷售,只是沒有自我意識到。

銷售除了賣東西給別人之外,廣義來說,就是影響和說服別人,在工作上就是和廠商、同事取得共識。

作者丹尼爾‧品克是一位暢銷書作家,2011年曾入選全球五十大思想家之一。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教我們如何說服他人。

銷售這項古老傳統的職業,該如何運用新的觀點,來增加自己說服、影響他人的能力呢?首先,我們必須瞭解銷售方式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悄悄轉變。


💖銷售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銷售方式,經常運用「不對稱資訊」來賣東西,消費者對於商品的詳細資訊不清楚,只能單方面聽銷售人員的解釋說明,因此大部分的人對於銷售的行為,往往和死纏爛打、侵略性、阿諛奉承、不誠實等關鍵字聯想在一起。

但是現在是數位時代,潛在客戶在購買商品之前,他可能已經先上網搜尋,參考過許多相關的商品資訊,甚至比銷售人員還清楚同類商品的優缺點。

因此現代的銷售方式必須轉變為更簡單、透明的模式,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進而提升業績。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的販售模式:


1.設置直營展示中心

沒有卡在中間的經銷商,這樣的好處是原廠保有最大的控制權,確保客戶體驗的一致性。

2.全球統一定價

價格透明,消費者不需要比價議價,線上即可刷卡完成訂單。

3.線下提供體驗試駕服務

有些地區甚至提供自助式的服務,民眾用手機掃碼自己取車試駕,完全不需要和銷售人員互動。從特斯拉獨特的銷售模式,可以發現這種全程透明、簡單明瞭的模式,更能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享受自由選擇的消費體驗。


💖性格外向者才適合從事銷售嗎?


知名學者亞當‧葛蘭特是賓洲大學華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他曾經研究個性內向和外向者是否和銷售的績效有關。一般我們都認為,外向者表現應該最好,最後的結論是,具有中間個性的人銷售業績最好,比外向的業務人員業績高出20%以上。


  • 什麼是中間個性
不是特別外向、但也不是特別內向的人,反而能將銷售工作做得最好。這樣的性格,懂得什麼時候需傾聽、什麼時候需開口,能夠確實有效產生影響力。


  • 為什麼外向的人反而表現得比較不好呢?
這是因為過度自信和過度熱情的性格,導致自己說的話太多,聽得太少,容易老王賣瓜、自說自話,忽略用心去理解客戶真正的問題,反而降低了客戶購買的慾望。

 

☑提高信賴度的「調頻」技巧,共有三個步驟:


1.觀察

觀察客戶的表情、態度、肢體語言、說話的語調、遣詞用字等等。

2.模仿

試著調整頻率,把自己的臉部表情、神態、肢體動作、說話方式,逐漸調整到和對方接近,也就是有樣學樣。

3.內化

模仿最高境界,是不能讓對方察覺,如同忘記它一樣,自然而然地呈現。

調頻的基本原理,是因為人類天性上更喜歡和自己類似的人,對於相似的肢體、動作、語調會產生信任感,可以大幅提高成交的比率。


💖調整正負面情緒的比例

 

☑正面和負面情緒的定義如下:


正面情緒的定義:充滿信心、熱情、興奮、喜悅、趣味、感激、愛等等。

負面情緒的定義:生氣、輕蔑、厭惡、內疚、尷尬、害怕、羞恥等等。

銷售人員一定都是正向心態嗎?我明明現在很沮喪,強迫自己積極正面是對的嗎?

行為科學家研究發現,

當正面情緒對比負面情緒為「三比一的黃金比例」時,銷售的績效表現最好。


關於負面情緒,我們必須瞭解一個心理學的專有名詞-習得性無助。

所謂「習得性無助」是指人們如果接二連三地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無能為力。長期的挫敗,會讓人絕望無助,失去前進的動力。


但是銷售人員最常遇到的就是「被拒絕」,該如何調整心態,達到「三比一的黃金比例」的境界呢?


☑當挫折來臨時,我們可以問自己這三個問題,來轉化負面情緒:


1.這是永久的嗎?

舉例今天被客戶無情的拒絕,只是我昨天沒有睡好,今天的表現不理想罷了,不是永久的。

2.都是這樣的嗎?

舉例這個月業績不好,但是有同事業績很好啊,所以大環境不是問題,我應該向業績好的同事請益,轉換不同的開發方法。

3.是因為我的關係嗎?

舉例王老闆不買單,是因為我講得不好嗎?其實不是,是因為王老闆還在猶豫不決,沒有下定決心要買,這不是我講得不好,我要積極保持聯繫,持續追蹤。

把挫敗解釋為一時的、特定情境、外在因素造成的,可以讓自己更趨近正向心態,不逃避負面情緒。

但必須提醒自己,適時轉念,避免「習得性無助」的病毒在自己內心不斷滋生。

 

💖運用框架效應


我們應該都聽過廣場上盲人乞討的經典故事。

一位失明的老人坐在鬧區的廣場,旁邊豎立了一張紙板,寫著:我是個盲人,請幫幫我。經過的人很多,卻沒有什麼人願意停下來捐款給他。

一位女孩將紙板上的文字改為:這真是美好的一天,而我卻看不見。於是奇蹟發生了,經過的路人紛紛開始捐款給老人。

這是「對照框架」產生的效果,這句話讓路人產生自己和盲人之間的比較反差,觸動同理心和同情心,進而採取捐款行動。


 ☑什麼是框架呢?

所謂框架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的認知偏誤,人們往往根據選項所呈現的正面或負面含義來做出決定。

當你在貨架上看到兩瓶優酪乳,第一瓶包裝上標示「含有10%的脂肪」;第二瓶包裝上標示「90%無脂肪」,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其實兩瓶的成分相同,但是相信大部分重視健康的人,應該都會選擇第二瓶吧!這就是框架展現的影響力。

銷售過程中,善用框架效應,可以有效促成成交。


☑三種常用的框架效應:


1.經驗框架

舉例一位電動車的銷售人員對一對年輕夫妻說:想像一下,您和家人駕駛著電動車來到溪邊露營。

夜幕降臨,電動車化身為大型行動電源。電扇帶來陣陣涼風,電磁爐上的烤肉吱吱作響,明亮的燈光映照著營地。您從冰箱取出冰涼的可樂,和小孩們開心地唱著卡拉OK,笑聲回蕩在星空下。

聽完這樣充滿畫面感的情境,這對年輕夫妻覺得:太棒了,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美好體驗,下一刻可能就決定單買了。

☑這是經驗框架產生的影響力,賣體驗不賣功能

 

2.缺點框架

專家研究發現,在正面的描述中加上些微的缺點,反而可以讓正面描述更具有影響力。

舉例手工窯烤麵包的銷售人員說:我們家的麵包少糖少鹽全素,獨家老麵發酵,吃了絕對不會胃脹氣,唯一缺點就是口感很紮實,牙口不好的人可能會覺得比較硬一些,如果有老人家要吃,建議可以沾著豆漿一起吃比較好喔。

適當地說明缺點,巧妙化缺點為優點,反而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

 

3.減法框架

當選擇的項目太多時,會造成客戶產生選擇障礙,因此將選項減少,數量在三個更好,比較容易幫助客戶更快做出決定。

舉例健身課程太多項目,客戶不知如何選擇,你可以說:如果您想要放鬆,推薦瑜珈課程;如果想要減重,推薦間歇運動課程;如果想要增肌,建議重訓入門課程,這三類課程您比較喜歡哪一種呢?

三種選項,加上對照框架,更容易引導客戶做出決定。


💖結語


銷售是一門技術,無論在生活和職場中,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如何提昇自己的說服力和影響力。

成功的銷售是多聽少說,懂得傾聽客戶真正的心聲,善用調頻技巧和對方建立連結,更容易取得信任。運用框架效應,有助於釐清客戶問題,找出真正的需求,順利引導成交。

銷售人員被拒絕是常態,重點是能即時調節負面能量,讓自己的情緒維持在「三比一的黃金比例」,保有持續前進的動力。

銷售不只是賣東西,而是能改變人們行為,一起解決問題的說話技巧,現在就開始,將這些小技巧運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會發現,與人溝通達成共識一點都不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大衛說故事Podcast
27會員
70內容數
📚 沒時間跨領域閱讀?每週10分鐘,跟著《大衛說故事》Podcast隨時⚡充電!精選行銷銷售、自我成長、心理心靈各領域好書,讓你利用零碎時間,輕鬆🎧聽得好知識!
大衛說故事Podcast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本書作者是日本銀髮族商務專家,他將告訴我們如何找到開啟銀髮族這座寶藏的鑰匙!想要找出真正的銀髮族需求,首先必須從破除「三大迷思」和瞭解「三不困擾」開始談起。
Thumbnail
2025/04/23
👉本書作者是日本銀髮族商務專家,他將告訴我們如何找到開啟銀髮族這座寶藏的鑰匙!想要找出真正的銀髮族需求,首先必須從破除「三大迷思」和瞭解「三不困擾」開始談起。
Thumbnail
2025/04/16
👉這是一本由102歲的人瑞寫的書!作者麥加莉醫師被譽為「整體醫學之母」,是美國整體醫學療法的先驅之一。這本書濃縮了她一世紀的人生智慧,無論每個年齡層的讀者,都能透過她提出的建議,用「全人健康」的生活態度,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價值,活得更健康幸福。
Thumbnail
2025/04/16
👉這是一本由102歲的人瑞寫的書!作者麥加莉醫師被譽為「整體醫學之母」,是美國整體醫學療法的先驅之一。這本書濃縮了她一世紀的人生智慧,無論每個年齡層的讀者,都能透過她提出的建議,用「全人健康」的生活態度,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價值,活得更健康幸福。
Thumbnail
2025/04/09
過度自由的選擇,為何反而感到焦慮?為什麼選擇越多,反而越痛苦?這都是「選擇障礙」造成的困擾,想要破除這種障礙,必須先瞭解四種心態。
Thumbnail
2025/04/09
過度自由的選擇,為何反而感到焦慮?為什麼選擇越多,反而越痛苦?這都是「選擇障礙」造成的困擾,想要破除這種障礙,必須先瞭解四種心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峰值體驗》,作者:汪志謙、朱海蓓。這是一本教你突破傳統思維、創新定位的行銷好書,不需學習艱澀的行銷理論,只需要用心觀察,就能打動客戶的心,讓客戶心甘情願買單。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峰值體驗》,作者:汪志謙、朱海蓓。這是一本教你突破傳統思維、創新定位的行銷好書,不需學習艱澀的行銷理論,只需要用心觀察,就能打動客戶的心,讓客戶心甘情願買單。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商品要如何快銷?》知道自己的商品為何難銷嗎?想一想,您辛苦開發的商品提供目標顧客哪一種感受?有感還是無感?快感還是慢感?本課程將引導學員在品牌及商品規劃初期,即導入「foryou快感行銷」觀念,讓顧客從感動到心動,進而趕快行動!
Thumbnail
《數位時代的商品要如何快銷?》知道自己的商品為何難銷嗎?想一想,您辛苦開發的商品提供目標顧客哪一種感受?有感還是無感?快感還是慢感?本課程將引導學員在品牌及商品規劃初期,即導入「foryou快感行銷」觀念,讓顧客從感動到心動,進而趕快行動!
Thumbnail
很多人對超級業務的印象是: 1.任何事都能侃侃而談。 2.很會四處周旋。 3.運用話術應對客戶。 然而看完《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這本書後,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作者丹尼爾.品克提到,過去的銷售人員,就像是上述的超級業務一樣,都很會「講」產品的特點,這種特點能為那時的人帶來不錯的成績,
Thumbnail
很多人對超級業務的印象是: 1.任何事都能侃侃而談。 2.很會四處周旋。 3.運用話術應對客戶。 然而看完《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這本書後,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作者丹尼爾.品克提到,過去的銷售人員,就像是上述的超級業務一樣,都很會「講」產品的特點,這種特點能為那時的人帶來不錯的成績,
Thumbnail
人際影響力對於團結合作來說至關重要,透過喜好原則、權威原則和稀缺性原理來影響人行為。瞭解如何利用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維、條件反射和關聯、頭銜、衣著、身分標識、怕失去而愛上、數量有限和限時特賣等方法來提升你的影響力。
Thumbnail
人際影響力對於團結合作來說至關重要,透過喜好原則、權威原則和稀缺性原理來影響人行為。瞭解如何利用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維、條件反射和關聯、頭銜、衣著、身分標識、怕失去而愛上、數量有限和限時特賣等方法來提升你的影響力。
Thumbnail
專為教練以及專業知識人士而寫,探討如何透過文章、Po文、銷售頁文案吸引網路陌生客戶,並把他們轉化為付費客戶。建議在專業文章後呼籲讀者下一步的動作,講人話的準備動作可以幫助建立客戶共鳴,最後提倡實際練習用白話呼籲客戶。文中還提供訂閱策略電子報以及線上課程的連結。
Thumbnail
專為教練以及專業知識人士而寫,探討如何透過文章、Po文、銷售頁文案吸引網路陌生客戶,並把他們轉化為付費客戶。建議在專業文章後呼籲讀者下一步的動作,講人話的準備動作可以幫助建立客戶共鳴,最後提倡實際練習用白話呼籲客戶。文中還提供訂閱策略電子報以及線上課程的連結。
Thumbnail
當我們用文字在跟其他人溝通時,最基本就是要暢通,不然語意不通之外,還有可能造成誤解,如果沒有加強文字的功力,沒有好好把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對於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種傷害吧?
Thumbnail
當我們用文字在跟其他人溝通時,最基本就是要暢通,不然語意不通之外,還有可能造成誤解,如果沒有加強文字的功力,沒有好好把意思完整的表達出來,對於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種傷害吧?
Thumbnail
你知道嗎?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了成交的關鍵! 大家好!作為一位專業的銷售業務人員,我們都明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並非易事。然而,若能掌握正確的銷售原則,我們就能夠在這場商業競賽中脫穎而出。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銷售的基本原則,這三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專業銷售人員,也適用於任何想要提升銷售技巧
Thumbnail
你知道嗎?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了成交的關鍵! 大家好!作為一位專業的銷售業務人員,我們都明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並非易事。然而,若能掌握正確的銷售原則,我們就能夠在這場商業競賽中脫穎而出。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銷售的基本原則,這三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專業銷售人員,也適用於任何想要提升銷售技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