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速工作力:創作者的療癒指南,擺脫「奮鬥文化」的壓力

慢速工作力:創作者的療癒指南,擺脫「奮鬥文化」的壓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為一個創作者,你是否曾經被「要快、要多」的壓力追著跑?每天忙著產出內容,卻忘了停下來問自己:


這些真的是我想留給世界的東西嗎?


我曾經、至今是這樣的人,唯一的不同是,看見 Cal Newport 的《慢速工作力》就像一杯溫暖的茶,提醒我:慢下來,才能走得更遠。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這本書的核心概念,並聊聊如何用「慢工出細活」的心態,打造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


從「奮鬥文化」中醒來

在矽谷流行的「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裡,拼命工作被當成成功的通行證。


比爾蓋茲年輕時覺得睡太多是懶惰,Elon Musk 以超長工時聞名,甚至連 Garyvee 都鼓勵我們一天狂發幾十篇社群貼文。


我也深信這套邏輯,幾乎把醒著的時間都拿來工作

結果呢?常常會面臨身心崩潰。但我甘之如飴


我開始詢問自己:我是不是不適合這種高速賽跑?


如果有天我的生活變成「生活型態事業」(Lifestyle Business),身為創作者,你可以學習慢慢耕耘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慢速工作力》的溫柔提醒

《慢速工作力》告訴我們,真正的生產力不是忙碌的假象,而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書裡提到「偽生產力」(Pseudo-Productivity),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瞎忙

回不完的 email、開不完的會,卻沒時間做真正重要的事。


忙碌不等於價值,書裡提出的三大原則,像是創作路上的三盞暖燈:

1.少做一些事情:
別把時間塞滿,聚焦在 2-3 個核心目標就好。


2.以自然的步調工作
別急著衝刺,給自己時間呼吸。試著為每個專案多留一倍時間,甚至偶爾停下來,讓靈感自然發酵。


3.執著於品質
品質永遠比數量重要。我也想告訴你:與其每天發 50 分的內容,不如靜下心來,磨出一篇讓自己舒服的作品。也許能走得更長遠


慢速生產力與創作的契合

對於想打造「生活型態事業」的人來說,奮鬥文化就像用短跑的速度跑馬拉松,總有跑不下去的一天。


但慢速生產力不一樣,它鼓勵我們專注核心價值,耐心等待成果,就像種一棵樹,慢慢澆水,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停一停,想一想,或許你會發現,穩定高品質的輸出,才是走得長遠的秘訣。


給創作者的暖心建議

身為創作者,我們常被數字追著跑,害怕慢下來會被遺忘。


但《慢速工作力》讓我相信,真正的影響力來自品質和用心。與其汲汲營營地忙碌,不如問自己:我想留下什麼樣的作品?下次創作時,不妨慢一點,停下來喝杯茶,讓靈感自然流淌。


或許有天你會發現,慢工出細活的溫柔力量,往往比匆忙更能觸動人心。


點擊下方連結去看看吧!

博客來連結:

慢速工作力:快時代的慢技術,3大原則擺脫倦怠、鍛造更高成就

樂天Kobo電子書

慢速工作力:快時代的慢技術,3大原則擺脫倦怠、鍛造更高成就

如果你有任何想法,也歡迎你跟我分享



我是凱文馬拉穆,我們下次見。

raw-image


avatar-img
凱文馬拉穆の 雪橇犬星球
33.5K會員
450內容數
本專題將探討科技在投資領域的應用。我們將介紹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自動化投資工具,並解釋如何利用這些技術來優化投資策略和增加投資回報。透過了解智能投資的趨勢和方法,讀者可以更加精準地進行投資決策,提升投資效率和成果。我們也會介紹不同的投資工具和策略,解釋風險與回報的關係,並提供基本的投資原則和技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分心的事物太多,難以專注。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打造「無幹擾區間」,透過刻意安排時間和空間,排除幹擾,提升專注力,找回內在平靜。文中提及番茄工作法、學術研究佐證,並提供打造無幹擾區間的實用方法,鼓勵讀者嘗試,找回專注與平靜。
探討正面與負面情緒的平衡,指出負面情緒並非敵人,而是成長的助力,並提供五個重新理解情緒價值的方法,幫助讀者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避免過度樂觀或沉溺負面情緒。
本文利用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分析傳統辦公室工作、遠距工作和數位遊牧三種工作型態的優劣勢,幫助讀者瞭解何者更適合自身需求,並強調在職涯發展中嘗試不同工作型態的重要性。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分心的事物太多,難以專注。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打造「無幹擾區間」,透過刻意安排時間和空間,排除幹擾,提升專注力,找回內在平靜。文中提及番茄工作法、學術研究佐證,並提供打造無幹擾區間的實用方法,鼓勵讀者嘗試,找回專注與平靜。
探討正面與負面情緒的平衡,指出負面情緒並非敵人,而是成長的助力,並提供五個重新理解情緒價值的方法,幫助讀者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避免過度樂觀或沉溺負面情緒。
本文利用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分析傳統辦公室工作、遠距工作和數位遊牧三種工作型態的優劣勢,幫助讀者瞭解何者更適合自身需求,並強調在職涯發展中嘗試不同工作型態的重要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如果沒有我母親,我今天便不會站在這裡。 如果大家有在網路追蹤一些作家,都可以觀察到一個現象,那便是:創作者來來去去,隨時都有人放下筆,永遠離開文壇。 而真的有在創作的小說家,感受就更是深刻了。寫一年,會發現身邊少了一兩個身影;寫十年,會發現身邊大半的人都不在了,就連我自己都換了一個筆名重新開始。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