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普遍存在的「中產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現象,此陷阱指的是中等收入族群在達到一定經濟水平後,面臨收入增長停滯甚至倒退的困境,難以晉升高收入階層,導致財富累積緩慢甚至縮水。
我從多個面向分析中產收入陷阱的成因,包括資產泡沫、分配不均、生活成本上升以及高負債等因素。
同時也將探討此陷阱對個人、社會及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並歸納出若干突圍之道,例如增加收入來源、學習投資理財以及合理運用人力資本等。中產收入陷阱的現象
經濟發展的目標不僅在於提升國家整體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讓廣大人民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然而近年來,無論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普遍出現「中產收入陷阱」的現象。
此現象意指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中等收入族群達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後,卻長期面臨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的困境,難以向上流動至高收入階層。這
種情況不僅可能導致中產階級的生活品質難以提升,更可能引發社會不滿與政治動盪。 將深入分析中產收入陷阱的成因與影響,並探討可能的解決方案。
中產收入陷阱的成因
中產收入陷阱的形成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以下將列舉幾個主要的成因:
- 資產泡沫與分配不均: 資產泡沫,尤其以房地產泡沫為代表,被認為是加劇中產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在房價所得比過高的地區,如台灣、香港及中國等地,中產階級往往需要背負沉重的房貸壓力,導致可支配收入大幅縮減。與此同時資本利得的稅賦優惠可能使得富人財富快速累積,而薪資所得稅負卻相對較重,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使得中產階級的經濟壓力更加沉重。
- 工資成本上升與產業競爭力: 對於依賴製造業或代工的經濟體而言,當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勞動工資的上升可能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使得該國在與工資更低的國家競爭時處於劣勢,進而影響經濟成長的動能,間接限制了中產階級的薪資增長。
- 生活成本上升: 除了房價之外,教育、醫療及養老等成本的不斷攀升,也對中產階級的可支配收入造成嚴重擠壓。正如電視劇《蝸居》中描述的,高額的房貸、子女教育費用以及日常開銷等,使得中產階級即使擁有看似不錯的收入,卻難以存下錢,更遑論實現財富的累積。
- 高負債: 習慣性的借錢消費以及過度依賴債務的生活方式,是導致中產階級陷入財務困境的常見原因。為了購買超出負擔能力的物品或維持體面的生活,中產階級可能背負過多的信用卡債務、汽車貸款等,甚至是以房貸為核心的巨額債務,使其成為「假中產」,每月收入看似可觀,扣除還款後所剩無幾。 我國居民整體負債收入比已達相當高的水平,許多人即使月入不低,在扣除房貸等支出後,生活依然捉襟見肘。
- 缺乏資產性收入: 許多中產階級的收入主要依賴工資,缺乏能夠產生被動收入的資產,例如股票、房地產(非自住)或企業等。 當工資增長停滯或面臨失業風險時,缺乏其他收入來源會使得財務狀況更加脆弱。
中產收入陷阱的影響
中產收入陷阱不僅對個體家庭造成影響,更可能波及社會及整體經濟的發展:
- 個人與家庭層面: 中產階級面臨收入停滯,生活品質難以提升,甚至可能因高負債而導致財務壓力。對於子女教育、退休規劃等長期目標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引發對個人及家庭前途的憂慮。 追求財富累積的努力可能因收入停滯和高支出的雙重擠壓而受挫,產生「努力工作卻難以致富」的無力感。
- 社會層面: 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若中產階級普遍感到焦慮和不滿,可能導致社會對立情緒的滋長,例如「輕貧仇富」等現象。此外,中產收入陷阱也可能引發對政府政策的不信任,甚至醞釀反全球化等社會運動。
- 經濟層面: 中產階級消費能力受限,可能抑制國內需求的增長,進而影響整體經濟的發展動能。若產業升級停滯,無法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就業機會,將進一步限制中產階級的收入提升,形成惡性循環。
中產收入陷阱的突圍之道
面對中產收入陷阱的困境,個人、企業及政府層面都需要採取積極的應對策略:
個人層面
- 多元化收入來源: 除了本職工作外,積極探索兼職、副業或發展個人技能,增加額外收入來源,擺脫單一依賴工資的局面。
- 學習投資理財: 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透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如股票、基金等),讓資產能夠持續增值,創造被動收入。
- 審慎消費與控制負債: 建立預算觀念,記錄支出,避免不必要的消費,特別是避免為了維持虛榮而購買超出負擔能力的物品。 積極償還高利率債務,降低負債壓力。
- 提升個人技能與知識: 不斷學習新技能,提升專業能力和教育程度,以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收入潛力。
- 提早運用人力資本: 擺脫對房地產槓桿的過度依賴,考慮透過其他方式(如信用貸款)提前將人力資本轉化為投資資本,盡早開始財富累積。
企業層面
- 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從單純的代工製造轉向高附加值的研發、設計、品牌及服務等環節,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從而提高員工的薪資水平。
- 鼓勵創新與技術升級: 投入更多資源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創造新的成長動能,擺脫對低成本勞動力的依賴。
政府層面
- 檢討稅賦制度: 考慮調整稅賦結構,減輕中產階級的稅負壓力,例如適度提高資本利得稅,降低薪資所得稅。
- 穩定房地產市場: 採取有效措施抑制房地產泡沫,提供可負擔的住房選擇,減輕中產階級的居住壓力。
- 完善社會福利制度: 加強教育、醫療及養老等社會福利保障,降低中產階級的生活成本壓力。
- 推動產業升級與多元發展: 制定有利於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鼓勵產業多元化,創造更多高薪就業機會。
- 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治理體制: 提升政府效能,打擊腐敗,建立透明公正的社會環境,增強中產階級的社會安全感。
結論
中產收入陷阱是當前許多經濟體面臨的嚴峻挑戰,其成因複雜影響深遠。面對此困境,中產階級需要積極調整個人理財策略,開創多元收入來源,審慎消費並學習投資理財。
同時企業應致力於提升產業競爭力與附加價值,而政府更需從宏觀層面著手,透過稅賦改革、穩定房市、完善社福以及推動產業升級等多方面政策,為中產階級的突圍創造有利的環境。
唯有個人、企業與政府共同努力,方能有效應對中產收入陷阱的挑戰,實現經濟的永續發展與社會的共同繁榮。
參考文獻
「中產階級」的定義是什麼?人類學家:追求累積財富是個陷阱 | 遠見雜誌
中產階級的經濟危機要來了 | 中產階級最危險的8個金錢陷阱 - 堆金積玉
中經院經濟所長劉孟俊:中國恐面臨「中等收入陷阱」 | 中華經濟研究院 | 中華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