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手札| 這樣的我,也是不錯

閱讀手札| 這樣的我,也是不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這本書的時間,是在剛生完二寶,產後生活極度混亂,又缺乏自信的我。

產假結束後立即回歸職場,要兼顧家庭與工作,照顧新生兒,本就不易,那時的我不斷提醒自已,要多些自我寬容,轉變想法,讓每一天的幸福多一點,讓生活壓力和苦悶減少一些。

本書作者是位韓國女性心理學家,讀來就像一位知己好友,在旁邊溫柔地鼓勵著你,對於所有奮鬥於家庭、職場,需要自我打氣和激勵的女性,是不錯的讀物。


每個人都是值得珍惜的存在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困住,不要活在別人的思考框架之下,最重要的是,要有跟隨自己的內心與直覺的勇氣,它們早已知道,也會告訴你,你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他一切都是其次— 「賈伯斯」

即使沒有達成什麼偉大的成就,沒有發生過什麼了不起的事,人還是可以過得很幸福。

想擁有健康的自尊心,從對自己寬容開始。

當我們認知到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並非所有事都能出類拔萃,就算做不到也沒關係,就是我們踏出自我寬容的第一步。如果你不放棄對特殊性和優越感的幻想與執著,無論你的自尊心有多強,一輩子都很難脫離比較與挫折的泥沼。

讓自己感到痛苦的並不是自尊心高低與否,而是為了提升自尊心而努力、害怕自尊心降低而拼命,為了維持出眾和特別而掙扎等等,這些追求高自尊心的過程過於辛苦。為了成為真正不錯的人而持續努力,這種看似「健康」的自尊心追求法也會讓生活感到疲憊。

那些高估自己的人往往無法善待自己。「自我批評型完美主義者」習慣性壓榨和鞭策自己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憂鬱和不安。

自我要求高,不把一般成就看在眼裡的人,也會以相當高的標準來要求別人。

只有在真心認可自己的努力和成就時,才能誠摯地讚賞及鼓勵別人的努力 。

懂得自我寬容的人也會更幸福,他們認為人生極具意義,並且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他們認為不管情況如何,自己都是值得被愛的存在,並能感受到歸屬感,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現實。



坦然面對困難與情緒

經歷痛苦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認為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只有自己的人生過得一塌糊塗。其實,對每個人而言,人生都是困難重重;即使有些人的人生看似輕鬆,實際上也沒有真正輕鬆的人生。

人生原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寬容並非無條件地凡事都好,也有別於安於現狀;而是坦率接受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針對必須解決的問題,不會讓情緒反應過度或抱持抗拒態度,而是沉著冷靜地接受生活中層出不窮的問題。此外也必須知道,即使發生問題,也不代表自己就是沒有價值的人。*

精確的自我認知,不低估或高估自己,明白世界不是以我為中心運轉,沒有理由一切都因我而起。

那些懂得自我寬容更甚於自我批判的人,比不懂自我寬容的人更能不計較得失,並能藉由做一件事過程感受到快樂。由於不會以事情成敗來自我批判,而是以溫暖的眼光看待努力的自己,所以即使只有小小的學習成果也能感到滿足。

別為了負面情緒而焦慮不安,不必忽視情緒的存在,欣然接受即可,傷心或不開心都概括承受,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不必太過在意。支撐生命的,並非特別偉大的事。好好處理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才是讓人感到快樂和別具意義的事。


做為九型人格中的1型人,最難的就是以溫暖的眼光看待努力的自己。看著身邊的人不斷前進,自己卻被困在生活瑣事、產後修復的狼狽之中,怎樣也開心不起來,只有許多的疲累和挫折。

但是一段時間後我發現,生活不能繼續這樣過下去,也只有自己能讓自己振作起來。

「今天妳也很努力了!」多對自己說這樣的話吧,不管是在工作中認真負責,為家庭打理家人的大小事,用心地陪伴孩子,注重自己的飲食和健康,這些事情都非常地不容易,「僅管今天遇到了ooxx的困難,我也還是完成了我所扮演的角色和任務」,這不就是值得肯定的事嗎?

無需等待別人的看見和讚美,經常地在心裡鼓勵自己,生活就會慢慢過成妳喜歡的樣子。


--------------------------------------------------------------------------------------------

  • 書名:這樣的我,也是不錯:即使人生不那麼閃閃發光,你也能好好愛自己
  • 作者:朴珍英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年:2020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6會員
82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資訊超載時代,如何有效管理資料和筆記? 生活中有各種數位工具和筆記軟體,你都如何使用它們? 有為工作和生活加分嗎? 本書介紹 PARA分類法(Projects專案、Areas領域、Resources資源、Archives檔案庫),幫助建立個人「第二大腦」,有效連結知識,提升效率。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打破成規,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無論是個人或團隊,作者強調新鮮感、多樣性、忠於自我、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主管更在員工的樂業精神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希望能提高團隊效率、公司效能的領導人,都能從書中獲益。
照顧失智症者,像看不見盡頭的戰鬥。 本書有如日記般,敘述了一段照護失智症伴侶的生活細節和心路歷程。 作為長期照護居家失能及安寧病患的醫師,我認為每個人能為自己做的三件事:預立醫療規劃、定期盤點生命清單、建立後援小組。
資訊超載時代,如何有效管理資料和筆記? 生活中有各種數位工具和筆記軟體,你都如何使用它們? 有為工作和生活加分嗎? 本書介紹 PARA分類法(Projects專案、Areas領域、Resources資源、Archives檔案庫),幫助建立個人「第二大腦」,有效連結知識,提升效率。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打破成規,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無論是個人或團隊,作者強調新鮮感、多樣性、忠於自我、持續學習的重要性,主管更在員工的樂業精神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希望能提高團隊效率、公司效能的領導人,都能從書中獲益。
照顧失智症者,像看不見盡頭的戰鬥。 本書有如日記般,敘述了一段照護失智症伴侶的生活細節和心路歷程。 作為長期照護居家失能及安寧病患的醫師,我認為每個人能為自己做的三件事:預立醫療規劃、定期盤點生命清單、建立後援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