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手札| 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照顧失智症者,像看不見盡頭的戰鬥

本書有如日記般,敘述了一段照護失智症伴侶的生活細節和心路歷程。

平實易懂的文字,讀來卻令人震驚且心痛。

照護的疲憊、挫折,心情的失落、無助,面對相伴40多年的伴侶日漸遠離的哀傷,即便沒有親身經歷,光看文字都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過日子變成了每天盤算、規劃並時時調整的作戰計畫,每日的目標則是如何殫精竭慮地把時間熬過去。這些每天度日的艱困以及所耗費的心力與壓力,真的是如人飲水的經歷。
無論文獻中建議的活動如何有益身心,無論活動的設計如何專業與用心,一旦他的病情讓他對外界的事務不能再提起興趣,一旦他對送到面前的東西全部拒絕—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再好的設計也是枉然。

這場看不見盡頭的戰鬥,不是患者先倒,就是照顧者先倒下。


我曾經照顧過一位失智居家病患,奶奶有帕金森氏症,媳婦形容「她體力好時,就把家裡的衣服、行李箱全搬出來放滿地;每隔3分鐘,就從椅子起身走到廁所,就這樣來來回回一整天;半夜則是不斷起身下床,總是擔心她會走出門」。那種照顧的疲累與焦心,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

根據統計,台灣85歲至89歲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20%,90歲以上則是29%。嚴重度分類為中度及重度者,共佔了49%,接近失智症患者一半。(註一)

如同書中所述的患者趙老師,過去是喜愛爬山、跑步、園藝、閱讀,拼圖,生活規律正常的高知識族群,尚且遭遇失智症的襲擊,那麼一般人,又怎能不為自己做好準備?


提早為自己做三件事

結合這十年接觸失能患者家庭的經驗,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發,有三件事,每個人都可以提早為自己預先準備:


1.做好預立醫療,列出所有自己喜歡/不喜歡的事物,和希望被照顧的方式

預立醫療,只能保障重大疾病狀況下,對醫療處置的選擇。

然而可以更進一步想,若是真的面臨到失智或重病需要被照顧的那段時間,希望家人如何為自己安排生活?

例如,我可能希望許可的情況下,經常讓我看看自然的風景,或是過去旅遊的照片;床邊放的要是輕音樂或鋼琴,而不要是佛經和大悲咒。

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知道自己的需求,詳細地記錄下來,能讓身邊的人更清楚如何讓你感到舒適。


2.平時就定期盤點「生命清單」,想做的事趕快去做

過去許多人會努力奮鬥一輩子,把所有的享受、夢想,都留待退休後實現。

然而事實是「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誰先到」,我們很難預料20年後的自己究竟會如何。

適時地回顧生命清單,什麼事是深埋在心中已久的? 什麼事沒做會感到後悔遺憾? 把它排入年度計畫和日曆裡,一步一步地去實現。

這並不是要人們及時行樂,反而是因為明白了時間的價值和稀缺,認真地思考要如何利用時間完成真正重要的事。


3.準備自己的「後援小組」

書中有一章提到「後援小組」的概念,我覺得很值得學習。

少子化及不婚族有增無減,日後獨自單身去醫院急診或接受大小手術的病患不但會愈來愈多,且不會僅限於銀髮族。
高齡人口越來越多是事實,無論是老人獨立生活,或是子女無法就近處理,配偶已逝或無行為能力、沒有子女或子女不在國內。沒有關係人,也沒有法定代理人的老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對於可預見的獨老未來,提早思考在居住地附近,有那些朋友,是值得信任又願意伸出援手,在面對如疾病、手術、重大變故時,能給予必要協助,甚至幫忙處理私人事務的人,組成一個群組互助合作,對於老年生活也會有非常大的安心感。當然,這也仰賴平時經營維繫良好的人際互動。仔細想想,是否能找到至少3個,足以託付的朋友呢?



最後,對於家有失智症的照顧者,不要給過多的指導和建議,不需要加油,也不要說「可是我看過別的失智者都如何如何…」,每一位個案都是獨立的個體,身心俱疲的照顧者,只需要實質喘息的幫忙,和陪伴、傾聽。


註一: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112年全國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

  • 書名: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
  • 作者:鄭秋豫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年:2024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6會員
78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邁入30歲,你是否對未來感到迷惘?三十而立,究竟是什麼意思? 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出發,提醒在職場上的年輕人,強調個人價值、職場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危機意識,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之道。
2025年已過四分之一,你的新年計畫達成率如何?根據統計,92%的新年新希望都未能實現。 別讓計畫表上的待辦事項留到明年! 一起來看看《完成》這本書,學習如何克服完美主義,擬定策略、尋找樂趣,到調整心態、告別拖延症,一系列實用技巧,幫助你完成目標,享受成功的喜悅。
Your own worst enemy. 你可以的,你想做什麼都可以。不要再躲藏了。不要當自己最大的敵人。
邁入30歲,你是否對未來感到迷惘?三十而立,究竟是什麼意思? 本書作者以自身經驗出發,提醒在職場上的年輕人,強調個人價值、職場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危機意識,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之道。
2025年已過四分之一,你的新年計畫達成率如何?根據統計,92%的新年新希望都未能實現。 別讓計畫表上的待辦事項留到明年! 一起來看看《完成》這本書,學習如何克服完美主義,擬定策略、尋找樂趣,到調整心態、告別拖延症,一系列實用技巧,幫助你完成目標,享受成功的喜悅。
Your own worst enemy. 你可以的,你想做什麼都可以。不要再躲藏了。不要當自己最大的敵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陪伴失智家人一段時日,有時會突然有種錯覺: 「失智症照顧者,是不是才是那個被照顧著的一方?」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目前,失智症仍無法治癒……為了避免拖垮家裡,請你照顧好自己與家人,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兩個方面的觀點,一是解決失智症的困擾行為,另一個是利用芳療技術來緩解情緒困擾、減輕焦慮和壓力、改善睡眠等等。此外,也提供方法來幫助照顧者避免自己成為第二個病人以及減少因應周遭人的眼光和不精準的照顧策略帶來的痛苦。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陪伴失智家人一段時日,有時會突然有種錯覺: 「失智症照顧者,是不是才是那個被照顧著的一方?」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目前,失智症仍無法治癒……為了避免拖垮家裡,請你照顧好自己與家人,預防失智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