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舞蹈教室紛紛開始經營熟齡市場,不約而同都是以芭蕾為主要課程,雖然一開始我覺得頗不可思議,明明芭蕾是最挑天生條件跟後天苦練程度的舞種,成人在這個舞種上到底能走多遠?
但在舞蹈教室鬼混了十年,我發現我錯了,其實對已經有一定年紀的素人來說,想在跳舞的路上走久一點,學芭蕾搞不好真的比當代合適(如果你沒有特定舞種偏好的話啦)。
自己從一開始的排斥芭蕾,到後來感覺到練習產生的身體變化、也漸漸適應了芭蕾的身體邏輯,現在比較能享受跳芭蕾的時光,心態上也輕鬆很多,不會覺得我一直在勉強自己的身體做根本做不到或很痛苦才能達成的事情。(我一開始跳芭蕾真的是全身僵硬,光想到老師一直說我沒有turn out然後我真的角度很小,我就忍不住更用力,用力到自己動彈不得這樣)直到我領悟一件事:學跳舞不是要學把身體折成某個角度,而是要學一套使用身體的邏輯。
有些動作跟角度真的是先天條件夠才能做到的,切記不要強求。學習怎麼用正確的肌肉去完成動作,會更重要。
比如伶娜可以後彎到頭跟屁股在一條水平線上,素人常常頭抬起來就卡住了,要不然就是把骨盆推出去換取「看起來很彎」的效果。但這個動作需要能夠調動你的胸椎去做延展,先做到這個,角度大小是後面慢慢練、有多少算多少的事情。
許多舞蹈需要的身體能力並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練起來的,成人學舞者請給自己很多、很多、很多的時間。
或許光是把脊椎調整到側彎角度小一點、放鬆一點就兩年了,然後讓胸椎有點力氣又兩年了,接下來發現站不穩需要練習足弓力氣,又兩年過去了……
我一開始好討厭這個進步緩慢、一堆事情做不到的自己,直到我發現這樣的心情反過來吞噬了跳舞的快樂。最當初的那個探索自己身體的快樂。划算嗎?
有些舞蹈老師對於教素人很挫折,因為可能慢到好像沒有盡頭,同樣的事我都唸一年了,怎麼還是老樣子?不得不說,我理解這個挫折,因為我也曾經這樣期許自己,很想逼自己快一點,直到身體逼我換一種方式對待自己為止。
回頭說學芭蕾為何更適合熟齡素人,因為它算是有一套教學系統,動作相對固定,比起當代變化少多了,該練什麼是有「重點」可抓的,邏輯比較鮮明,所以搭配正確的練習方式,可以在重複的動作中慢慢去尋找「怎麼用身體」這件事。而一旦有找到,動作的質感變化也會非常明顯,就反饋效果而言是很巨大的,也比較容易建立起信心。
推薦給「天生條件不好但想學習用比較接近舞者的方式使用身體」的熟齡素人們,阿不過滿需要耐心的就是了X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