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二十三章記載了撒拉的去世與亞伯拉罕為她購買墳地的過程。 這段經文不僅描述了一段家庭的哀傷,更揭示了信仰旅程中的堅持與盼望。 以下是對本章的屬靈反思,依據和合本聖經,結構力求清晰、措辭力求流暢,供弟兄姊妹進入思考。
一、面對死亡的信心與哀悼(創23:1–2)
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死於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希伯崙),亞伯拉罕為她哀悼哭泣。 這是聖經中首次記載有人為亡者哀悼,顯示出亞伯拉罕對妻子的深厚情感。屬靈反思:信仰並不排除哀傷,真正的信心是在哀傷中仍堅定仰望神的應許。 面對親人離世,信徒可以坦然表達哀痛,同時堅信神的安慰與永恆的盼望。
二、寄居者的謙卑與誠實(創23:3–6)
亞伯拉罕自稱為「外人,是寄居的」,向赫人求購墳地。赫人尊敬他為「神的尊貴王子」,願意將最好的墳地給他。
屬靈反思:亞伯拉罕雖受尊敬,仍保持謙卑,承認自己在地上的寄居身份。信徒當學習他的態度,無論在世上地位如何,都應記得我們是天國的子民,地上的生活只是短暫的寄居。
三、堅持合法的交易與見證(創23:7–16)
亞伯拉罕堅持以足價購買以弗崙的麥比拉洞,並在眾人面前完成交易。他不接受免費的墳地,而是以四百舍客勒銀子購買,確保所有權的合法性。
屬靈反思:亞伯拉罕的行為展現了誠實與正直,為後代留下了美好的見證。 信徒在世上行事為人,應當遵守法律,誠實無欺,成為社會中的光與鹽。
四、信心的投資與應許的盼望(創23:17–20)
亞伯拉罕購買的麥比拉洞成為他家族的墳地,撒拉被葬於其中。 這是他在應許之地的第一塊產業,象徵著對神應許的信心與盼望。
屬靈反思:雖然亞伯拉罕尚未看到應許完全實現,他仍以行動表明對神的信靠。 信徒在等待神應許成就的過程中,也應堅定信心,忠心行事,預備迎接神的成就。 《創世記》第二十三章透過亞伯拉罕為撒拉購買墳地的事件,展現了信心、誠實、謙卑與盼望。 信徒在世上雖是寄居者,卻應以誠實與正直行事,堅定信靠神的應許,為後代留下美好的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