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記載耶穌對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嚴厲責備,這是祂公開事奉中最強烈的譴責之一。本章揭示宗教虛偽的危險、神對領袖的要求,以及信徒當有的謙卑態度。
一、責備宗教領袖的虛偽(太23:1-12):真敬虔與謙卑的榜樣
耶穌指出,法利賽人「能說,不能行」(太23:3),他們強調律法細節,卻缺乏憐憫和誠實。他們喜愛在人前得榮耀,卻無心事奉神(太23:5-7)。耶穌提醒門徒,不要追求頭銜和地位,而要彼此服事,「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太23:11)。這呼召我們在教會和生活中活出謙卑與真誠。二、七禍之宣告(太23:13-36):對虛假宗教的嚴厲審判
耶穌連續七次宣告「禍哉」,揭露宗教領袖的虛偽:
他們攔阻人進天國(太23:13);為貪婪奔走(太23:14);注重教條勝於公義(太23:16-22);篩出蚊子、吞下駱駝(太23:24);外面潔淨,內裡污穢(太23:25-28);自誇修飾先知墳墓,卻與殺害先知者同流(太23:29-31)。
這警戒今日信徒,信仰不能停留在外表和宗教行為,而要有內心的公義、憐憫和信實。
三、耶穌對耶路撒冷的哀歎(太23:37-39):神對悖逆的憐憫
耶穌哀歎耶路撒冷,說:「我多次願意聚集你的兒女……只是你們不願意!」(太23:37)。祂預告聖殿將成為荒場(太23:38),但也預告將來的盼望:「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太23:39)。這展現神對悖逆之人的憐憫與忍耐,也提醒我們及時回轉歸向主。
《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是一面鏡子,提醒我們警醒宗教形式化的危險(太23:1-12)、遠離虛偽的信仰(太23:13-36)、體會神對悖逆者的憐憫(太23:37-39)。對今日信徒而言,真正的敬虔在於謙卑悔改、誠實行事、憐憫他人,並以敬畏的心走在神的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