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切從心開始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寫小說的,有些人也許會規劃得很詳細,從世界觀到人物背景,每一條支線都用大綱一一標示,寫得井然有序。但我不太是那樣的人。對我來說,小說的創作比較像是一種「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的過程。我通常會先有一個念頭,一個角色、一句對話、或是一個場景的畫面,然後就順著那個靈感寫下去。
這種寫法很自由,有時候我甚至連故事的結局都還不知道,就開始動筆。我不害怕這樣的「未知」,反而享受在文字中摸索的過程。因為正是在這些「寫著寫著才發現」的路途之中,我更能體會角色真正的心情,也讓故事變得更有生命力。

架構只是起點,角色會自己說話
當我腦中有了一個初步的故事骨架,我就會開始讓角色「走進來」。這些角色不一定是我一開始就設計好的,有時候只是某句對白自然地出現,有時候是一個配角忽然變得很有魅力,甚至搶過主角的風采。我會觀察這些角色的互動,讓他們「自己說話」、「自己做決定」。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很少強迫角色去做什麼,反而是故事牽引著我往某個方向走。寫著寫著,我常常會驚訝:「原來這個角色竟然會這樣反應」、「原來他背後有這樣的過去」,像是我不是在創作,而是在發掘一個已經存在的故事。這樣的感覺很奇妙,也很真實。
思緒奔放,才寫得出靈魂
有人說,創作就是自我投射。我相信這句話。當我讓自己自由地去寫,不去限制思緒要多麼合理、不管是否符合邏輯,反而更容易寫出有靈魂的東西。那些從心底湧出的情感,無論是愛、恨、悲傷、迷惘,往往才是觸動人心的關鍵。
有時候我會為了角色的一句話感動落淚,也會為了一場劇情的轉折而懊惱一整天。寫小說像是在談一場戀愛,充滿激情與不確定性。你無法完全控制它,但你願意被它帶著走,因為你相信這樣的投入會換來真實的回報。
「寫作是修行」,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雖然我說自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但這不代表寫作就是隨便。相反地,我覺得寫作是一種修行。你要學會如何專注、如何放下、如何誠實。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在情感,誠實寫出角色真正想說的話,而不是你希望他們說的話。
有時候寫著寫著,會寫到卡關,會懷疑自己:「這樣寫到底對不對?這角色是不是太扁平?這個轉折會不會太刻意?」但正是這些疑問,讓我不斷調整、學習、突破。每一本小說都是一次重新出發,每一次寫完,都是一次成長。
寫出活的世界,而不是交差了事的文字
我始終覺得,小說應該是活的,是會呼吸的。文字之中藏著角色的呼吸聲、眼神的轉動、心跳的加速。當讀者看到這些文字,能夠感覺到某種氣味、某種情緒,那才是寫作真正的魔力。
所以我不喜歡過於死板的寫法。不是說結構不好,而是如果只為了交代劇情而寫,寫出來的東西會像是冷冰冰的報告。讀者讀完可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不會被打動。而我想寫的是,那種能讓人心裡一震、眼角濕潤的故事。
讓文字帶我走,不必預設終點
寫小說對我來說,是一場旅行。我不一定知道會去哪裡,也不一定能控制風雨與轉彎。但我知道,只要我誠實地寫、自由地寫,故事會慢慢自己展開。而我,只需要一路跟著它走下去,然後在某個時刻,回頭一看,會發現自己竟然完成了一段,獨一無二的旅程。
寫作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自己的節奏。對我來說,這樣的「放任與探索」,正是創作最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