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Job! Mommy. Good Job! Daddy.
Have a good time!

佛洛姆《愛的藝術》奶與蜜的象徵
週日,在捷運車廂中,遇到一對父母推著嬰兒車坐下,看起來未滿一歲的嬰孩伸手正好摸到我放在窗戶高度置物架上的紙袋,爸爸急忙但溫和地阻止嬰孩,嬰孩看了一下爸爸,並沒有收回伸長的手,又摸了紙袋邊角兩次,溫和的爸爸重複說明:「那是阿姨的,不要摸.....」效果似乎不太好。
於是我拿起置物架上的兩大袋,微笑著走遠到門邊,一邊對嬰孩投以我自以為最親切的微笑,用眼神和無聲的動作,遙遙地和她「互動玩耍」了一會兒,希望爸爸和女兒都能放心,他們的愉快舒適並沒有打擾到任何人,我也同樣愉快舒適--雖然稍微換了站立的位置。
我一點兒也不介意嬰孩摸架上我的袋子,重要的是,同時我也想尊重爸爸的教養主張,因此不想公然在爸爸阻止嬰孩摸袋子時、自以為是地說:「沒關係,讓他摸,小孩子好奇嘛,讓他玩一下、沒有危險」,車廂裡還有其他位置和空間,我有力氣、也有選擇,平靜換位後,嬰孩觀察並和我笑一笑後,就繼續伸手去摸如今無物只剩鐵架的圓桿,爸爸媽媽也能有一段靠背坐著歇息的安心乘車時光,也許一家人趁著週日想去動物園吧。我很快到站,心裡也是想著我的家人該是在等著呢!
三全其美,各安其所,大家在捷運上短暫相會,祥和而美麗的社會。
今天看到熱門的育兒交流社團中,有位雙寶媽媽描述帶孩子辛苦,忍不住跟先生大抱怨、發表撒手而去的驚人語,下面一片留言,有人建議媽媽看開一點或拿出鐵腕管教,也有人站在孩子的角度表示理解發展階段的需求和幼稚,......但我在想,什麼才是「三全其美,各安其所」呢?不管是教、還是養育,還是滿足每天的生活需求,都是要耗費心力,都會感到力不從心、感到不如願、不如意的時候,抱怨的媽媽不知道需要的時間?還是體力的恢復?還是教養目標的焦慮心裡的支持?家庭動力的沈重?也許貼文的媽媽自己也還沒有時間和機會釐清、認識這一切,也許他需要的是有機會認識「現在是怎麼一回事?內在發生什麼事?外在發生什麼事?」,整理明白後,原本就在的、屬於他很好的效能和心情,就能沒有阻滯地發揮與展現。遙遙地,希望大家都能有靜下心來、有沈澱整理的機會與時間。
雙寶媽媽需要在生活中,看著自己的兒女吃飽時,覺得「真好」,看著兒女玩耍時,覺得祥和快樂,需要能坐在沙發上稍微歇腳時,覺得太好總算能稍微片刻休憩,很可能他看著兒女吃飯時,心中想著的是「好煩啊,都不好好吃,我做得很辛苦耶」,......發自內心的「真好」眼光,是非常個人的省思和體會。如果你在路上遇到這樣的雙寶媽,也許能投一個「哇,真好」的愉快、賞識眼光,讓她從你的眼光中,看見自己為社會增添的一幅美好的天倫之樂畫面與盼望。這也是那天我在捷運上的美好見聞。
願父母都能飽嘗生命的甜蜜,而後成為能夠同時供應奶與蜜的父母。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後記:112年10月好感父母粉轉貼文選編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