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最新宣布裁員約 9,100 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 3.9%,這是過去兩年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行動。這波裁員延續了今年 5 月裁撤約 6,000 人與 6 月的小規模裁員,使 2025 年截至目前的總裁員人數超過 15,000 人。考量到微軟目前擁有約 22.8 萬名員工,這次的裁員規模不可忽視,顯示這是一項策略性轉型,而非對短期財務壓力的反應。
這一舉措的背後是微軟圍繞人工智慧與雲端基礎建設進行的業務重整。微軟已承諾在 2025 會計年度投入約 800 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其中大部分用於建設數據中心與推動 AI 發展。隨著 AI 與雲端服務的快速擴張,成本壓力同步上升,微軟選擇透過裁減冗餘與管理階層來提升營運效率。
本輪裁員波及多個部門,包括 Xbox 遊戲、銷售、行銷與中階管理層,且遍布全球,從雷德蒙總部到西班牙巴塞隆納均有影響。例如,位於巴塞隆納的 King 團隊裁員達 10%,約 200 名員工受影響;Xbox 部門則取消多個遊戲專案,包括《Everwild》與新版本的《完美暗殺》(Perfect Dark)。若從歷史角度來看,微軟在過去也曾進行裁員,例如 2023 年初裁員約 10,000 人,以及 2024 年中整合動視暴雪期間的小規模裁減。然而,此次的裁員無論在頻率或範圍上都更具系統性,四波裁員密集發生,顯示微軟正積極調整組織結構,以因應以 AI 為中心的未來業務模式。
就財務面來看,分析師預估此次裁員可為公司每年節省約 15 至 16.5 億美元的營運成本。2023 年初的裁員曾產生約 12 億美元的遣散費用,單季重組支出達 8 億美元,顯示儘管短期需承擔成本,但長期節省將有助於提升毛利與營業利潤。
投資人反應則相對理性。裁員消息發布當日,微軟股價短暫下跌約 0.4%,但隨後已回升。分析師指出,在 2025 會計年度第三季,Azure 雲端營收年增率達 33%,且毛利率維持在 60% 至 70% 的健康水準,顯示公司具備持續成長與吸引資金的能力。
此次裁員並非退縮,而是資源再分配的體現。微軟正將人力從傳統與低效部門轉向 AI 工程、雲端協作與智慧生產力工具等高成長領域。內部資料顯示,目前約 30% 的代碼已由 AI 協助生成,傳統開發角色自然受到壓縮,裁員是人力資源重構的結果。
這一趨勢也反映在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中。Google、亞馬遜、Meta、Salesforce 與 Intel 近期皆有裁員,顯示這並非微軟單一現象,而是科技產業在後疫情時代進入以 AI 為核心的再造浪潮。從投資角度來看,這表示企業普遍在追求盈利穩定與業務重塑之間取得新平衡。
然而,裁員也可能帶來品牌形象與人才士氣的挑戰,特別是在遊戲與創意團隊。像《Everwild》與《完美暗殺》這類項目的取消,或將引發消費者與股東的失望。微軟則強調,公司提供 60 天帶薪離職期與內部轉職優先機會,同時提升決策效率與技術人員比例,以維持組織活力。
更重要的是,這些裁員釋放出微軟對未來營收與利潤的前瞻訊號。在積極投入 Azure 與 Copilot 相關產品的同時,微軟正透過成本控制來維繫雙位數的成長目標與約 44-45% 的營業利潤率,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
綜上所述,這一連串的組織重整清楚表明:微軟正從一家多元科技巨擘,蛻變為專注於 AI 與雲端的高效企業。憑藉近 790 億美元的資金儲備、穩定的自由現金流與精準的投資方向,微軟在全球 AI 軍備競賽中鞏固領先地位。儘管短期內人事變動帶來陣痛,但從長期來看,這些裁員將成為價值成長的重要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