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7.05
**2025年上半年快速回顧與個人省思。
*時間過得異常快速,類似2020–2023疫情期間有時間被偷走的感覺。*今年的川普貿易戰導致崩盤,生活、情緒、交易都明顯受影響。
*上半年美股幸運避開軟體股回檔,減碼轉進Tesla與Apple,雖仍有部位回檔 但影響相對可控。
*台股部分持續配置硬體、傳產、供應鏈、部分小型軟體股,操作上維持小幅trade與動能操作。
*台股近期交易量上升導致高額交易稅,警覺過度交易並非好事。
*採取 買不動就賣,無標的資金轉入0050 策略,0050成為資金停泊池。
*計畫未來若遇回檔,再由0050轉回個股,若不回檔至少持有大盤ETF,降低空窗風險。
**4月事件後的反思與資金控管優化。
*4月貿易戰引發崩盤,身邊多數為資深市場贏家,但當時主流看法偏悲觀,許多人清倉、轉進美元、瑞郎、日圓,甚至考慮海外身份規劃。
*自己選擇折衷策略,保留部位、不加槓桿,避免極端操作。
*當時疊加崩盤、兒子出生、健康檢查等壓力,情緒面挑戰巨大。
*親身經驗讓自己意識到 中心思想的重要性,短期交易可靈活,但核心思維須明確,偏向多方心態。
**對交易圈生態與朋友圈的重新理解與調整。
*發現市場上不少人短期做空成功,後續心態被定型,難以擺脫看空思維,影響長期績效。
*自己傾向與死多軍類型朋友相處,雖偶有失敗但始終保持多方信念,更符合個人當前投資理念。
*意識到成年人的朋友圈多與財富與志趣相關,朋友更新是自然現象,類似樹枝分岔、各自成長方向不同。
**資金槓桿與風控策略全面升級。
*自我設定質押維持率至少300%,平時提前補充保險,避免危機時被迫補繳或砍倉。
*開始考慮多元借貸渠道如房貸、企業貸款等,減少純質押、融資模式,降低流動性斷鏈風險。
*反省4月最低時帳戶維持率180%,自認已危險,但相較部分市場同伴低至130%、120%並被追繳,風控仍屬尚可。
*過往生技股重傷教訓深化風控意識,堅持避免走向破產之路。
**關於是否再加槓桿的矛盾與取捨。
*股票圈內普遍即便資產數十億仍習慣打槓桿,圈外朋友反問 為何要冒不必要風險 反思自身動機。
*雖仍可能適度加槓桿,但會優化結構與配置,確保即便類似4月崩盤重演也能安全度過。
**對市場的未來期望與心態調整。
*認為崩盤是再次進場布局好標的的機會,內心期待但不強求市場方向。
*若無崩盤也接受用0050等工具順勢扛上去,強調開放心態、順應市場安排。
*總結上半年成長不僅來自資金控管升級,更來自交友圈、心態與風險意識的全面進化。
**台幣匯率與美元配置策略。
*下半年延續先前觀察,台幣升破仙人之路的重要位置。
*認為即便有短期貶值,整體趨勢仍是台幣升值,預估升到27\~28區間再觀察後續。
*已開始分批換美元,採用線上匯兌,不打算匯出海外券商,美元保留在國內銀行或複委託帳戶操作。
*線上匯兌流程雖受限額管控(如10天3次50萬),但部分銀行提供「每日40萬」的實用漏洞,持續透過線上系統換匯,避免親自臨櫃不便。
**投資布局與Tesla觀察。
*近期考慮新資金配置,特別關注Tesla。
*承認第一波布局時間點不佳,約在310\~320美元,吃到回檔,但持續加碼,目前整體報酬已轉正。
*Robotaxi上線視為重大事件,雖短線拉升後回跌,但長期意義仍大。
*馬斯克涉入政治(如支持川普、目前考慮成立America Party)引發疑慮,擔心影響Tesla鐵票倉,特別是美西左派電動車支持者。
*認為若馬斯克操作不當,可能兩邊都得罪,削弱原本政治紅利與客戶基本盤。
*但仍認為Tesla是布局Humanoid(人型機器人)最佳標的之一,日股有投資部分相關零組件公司,Tesla本身視為核心持股選項。
*電動車業務方面,歐洲市場改款效益已反映,Model Y改款後銷量顯著回升,證明市場仍有需求,部分政治立場影響屬短期雜音。
*認為Tesla市占率隨規模擴大自然下降,屬合理現象,類似創辦人持股被稀釋的概念,可接受此趨勢。
**消費性電子與景氣循環觀察。
*若下半年降息啟動,預期非必需消費品(包含汽車)將受惠,屬布局重點。
*現階段車市普遍庫存高、銷售差,台灣市場同樣,短期仍低迷,但若庫存明顯下降即是轉機訊號。
*操作上偏好分批慢慢介入,視為整體資產配置的一環,不追求密集交易。
*消費性電子方面,留意NAND價格回升作為需求復甦前兆,若確認,消費電子板塊具備重啟行情機會。
**市場風險與操作心態。
*認為AI產業仍為市場主軸,個人較集中在線材、傳輸等基礎建設相關領域,持續看好。
*總體經濟預期下半年景氣燈號轉變,或提供過去低基期標的(Underdog)翻身機會,靈活應對、持續追蹤。
*上半年未大幅參與AI槓桿行情,認為是遺憾,已反思風控與操作節奏,期許下半年改善。
*資金策略上,若短期無明確方向,先暫時投入大盤指數ETF,避開熱門股波動,等待回檔後再決定。
*若市場未如預期回檔,屆時再彈性調整對策,維持隨機應變、滾動式思考,視市場變化決定布局方向。
**QA部分,關於定期定額投資大盤ETF與前十大個股的觀念分析。
*許多人認為標普500的漲幅主要由前十大成份股貢獻,考慮一半定期定額買大盤,一半買前十大個股,以追求更高報酬與風險控管。
*但實際上,大盤本身內含「汰弱留強」機制,強勢股變大市佔自然在指數權重提高。
*最關鍵的上漲階段,往往是公司從外圍成長、進入前十大之前,已經為指數帶來回報。
*直接買前十大,風險在於無法確保未來十大組合不變,歷史上1980、1990、2000、2010的前十大都不同。
*若無法預知未來十大,直接買指數比主動挑選更穩健。
*若選擇持續買前十大,本質上是交易市值因子(Market Cap)與動能因子(Momentum),而非傳統資產配置邏輯。
*因此這種做法可以,但屬於主動交易操作,與單純配置觀念相反。
**針對被動收入者的資金運用建議。
*本業收入5萬、房租收入8萬、每月投入0050一萬,扣除必要開銷後剩餘3萬,另有70–80萬存款,擔心市場波動,想提高資產增值速度,目標讓太太早退休。
*目前被動收入已超過本業,屬於財務狀況良好狀態,許多人追求的目標。
*若想資產成長更快,唯有持續投入市場。
*不需過度糾結進場時點,可用框架思考:高點投入只是降低預期報酬,但仍好過長期觀望錯失機會。
*若心理仍不安,可採分批策略,例如先投入一半,其餘等待市場明顯修正。
若等待不到理想修正,這將成為人生重要的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