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終於有時間去看了《看不見的國家》這部記錄片。
這部片的導演是美國人葛靜文(Vanessa Hope),她用了七年時間,貼身紀錄台灣首位女性總統-蔡英文,從競選、執政到卸任的八年歷程。
影片內容不僅展現台灣民主的進程,也呈現蔡英文總統在面對中國軍事壓力時的冷靜與堅定我們會看到總統專機裡的畫面、總統府的會議現場,甚至她在官邸裡跟毛小孩互動的日常。
這些畫面不是為了塑造偶像,而是我們再次去回顧,過去幾十年以來,台灣,是如何在一波又一波的風暴中站穩腳步。
而現在我們可以說有世界上有更多人知道台灣(Taiwan)!
在去戲院之前,與我有相同政治光譜的友人曾提醒我,裡面也會出現大量馬英九的畫面喔。
其實一開始,我並沒有想太多,直到走出戲院,我才想起友人這段話,並忍不住跟夫人分享、討論。
我跟夫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這是記錄片,而記錄片的力量來自於真實~
不管你是否喜歡這些政治人物,他們都確確實實已經留下他們的印記,也代表著我們共同的記憶。
我第一次有資格投票選總統時,是2000年,那時候我投的是連戰,還投了兩次。
更別說我後來還有投給馬英九跟宋楚瑜。
我想如果你了解我現在的政治立場,一定會很訝異於我當年的所作的決定。
而一切的立場轉變都是來自於我曾在中國工作的經歷。
我很常跟朋友說,我是去中國工作後,才徹底變成台獨份子,並且覺醒了身為台灣人的認同感。(笑)
我曾在中國的昆山市住過,那時候就是往來於江蘇一帶的工業區去拜訪大小客戶。
那三個月讓我有機會去了解真實的中國面貌。
而在去中國工作之前,我跟現在的很多人一樣,都懷有著中國夢。
畢竟我可是經歷過作業本上就寫著“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那個世代啊~
所以我去中國前,我的自我認同是: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而在中國的那三個月,我與來自瀋陽、南昌、南通、昆山的同事朝夕相處。
小小的辨公室裡,六個人就有六種方言;光是昆山市本地就會因為南北而產生不同的口音。
那是我第一次親身體會到中國很大;大到原來隔座山,隔條江,生活方式與說話習慣差異就會如此之大。
之前第一次有這種感覺是看了本書叫“明朝那些事兒”,其中有一段故事描敘了義烏與永康兩個鄉之間為了爭奪礦產的鬥毆事情;我訝異於兩個鄉的鬥毆規模居然與日本戰國時代最大的會戰人數當然。
打架可以打到數萬人參與,然後有數千人死亡;我只能說人真的是有夠多。
等自已到了中國生活後,我才又重新認清了中國很大這件事。
我那時候心想,對啊~
我大學時從台中到高雄去唸書,畢業後到台南當兵。
就有發現每個地方的台語口音都略為不同。
更何況是數倍於台灣島的中華大地呢?
我開始思考,中國共產黨每天都在說要統一、收復台灣。
但台灣從來就不屬於現在的中共政權;況且文化、生活方式差異那麼大,是要怎麼統一呢?
強行逼你接受不同的價值觀,那叫侵略,不叫統一!
而在中國上班的期間,我常要搭的去拜訪客戶,途中也免不了會跟師傅聊聊。
旅途中總免不了聊到台灣與中國社會與政治方面的差異。
畢竟那是2008年,中國當時的政治風氣與現在相比,還算比較開放一些。
而我曾聽過最深刻的談話就是當時一位師傅跟我說的。
你們台灣很好,要好好珍惜你們的生活,因為你們還保有中國人優良的傳統道德。
不像我們,在文化大革命後,啥禮義廉恥都沒有了。
千萬不要被統一,也千萬不要對共產黨有幻想。
我當時在車上,並沒有當下附合師傅的說法,畢竟我還想安全下車,我總不能說對啊,你們中國人都不講禮義廉恥的,畢竟到處都有好人跟壞人。
於是我跟師傅都陷入了靜默。
那幾個月,我也從當時的同事身上也聽到許多是從小生活在台灣所無法想像的故事。
印象比較深刻的幾例如下。
不能奉子成婚,登記結婚前要驗孕。戶政事務所的大姐會盯著妳上廁所來驗尿。如果未婚先有的話,要罰款或是打掉。
居住的地方為什麼叫小區?為什麼小區外都有站武警?因為那是共產黨在管制是否有外來人口。如果有的話,他們會立即通報居委會。
有人的親戚是當年一胎化政策的執行者,專門到處抓人墮胎;後來轉行的原因是因為覺得逼人墮了太多胎,感覺怪怪的。
當時的老闆,給我三個月的時間,並要我三個月後告訴他是否決定留在中國工作?
其實不用等到三個月,我心中很快就有答案了。
但讓我真正想要馬上回台灣的是某次從上海回昆山時發生的事。
偌大的上海高鐵站(動車),往昆山的那個剪票口,只有我一個人在排隊。
而當開放上車時,我卻是最後一位上車的。
我當下再次想到師傅跟我說的:
不像我們,在文化大革命後,啥禮義廉恥都沒有了。
在去中國工作、生活之前,我的想法是: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而在中國工作、生活之後,我的想法是:我是台灣人,我只想要守護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
台灣也許不完美,但是台灣是我的家。
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我只願死在那裡;如果我必須生一千次,我只願生在那裡;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
最後我只想說,《看不見的國家》不只是紀錄片,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再次回顧過去,並思考未來。
我們不是誰的附屬,不是誰的影子,更不是「地方政府」。
我們是台灣人,有名字、有臉、有故事、有選票。
我們的自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一代代人用勇氣、用堅持、用犧牲換來的。
這部片不是在告訴你台灣有多強,而是在提醒你:台灣值得被守護。
如果你曾經在夜裡為台灣的未來感到焦慮,如果你曾經在國外聽到「Taiwan is not a country」而心裡一震,如果你曾經在選舉日排隊投票時感到驕傲——那你一定要看這部片。
因為它會讓你重新相信:我們不是孤單的,我們是被看見的。

I'm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