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樹的學名「Theobroma cacao」,希臘文「Theo」是「神」的意思,「broma」為「食物」,可以說這個植物是「眾神的食物」。
要不是突聞寶匡主任的太太一聲大喊:「可可樹開花了!」還真沒機會看見從小吃到大的「巧克力花」長什麼樣子。
沒想到花這麼精巧秀氣,而且是幹生花。順著花導引找尋線索,這朵花的結構卻讓我卡住。時間緊迫沒能在現場進一步觀察,帶著疑問回來,日夜糾結好想「破案」。
今天突然想到「大鋤花間」有一片可可樹園,大哥拎著我到路口把我「放生」,自己在陡坡上下踩踏過無數鬼針草和檢查過數十株的可可樹後,總算發現有零星的「可可小花花」在樹幹上。
當有充分的時間可以思考和觀察時,可可的「花瓣」和「花藥」好特別。
以「花瓣」拆看分成三個區域:
1.「基部」像燈罩般的結構。
2.「中間」有彎曲的柄。
3.「末端」像湯匙,顏色黃色,擬態成雄蕊。
這樣的花瓣造型很容易在第一眼時感覺困惑,實在是太奇特了。

2025.8.3 花蓮志學「慵懶草原」 。花萼挺立,花柱柱頭明顯可見,推測是雌熟期(雌先熟)。
接著「花藥」躲藏的極好,祂的上方不僅有像燈罩般的花瓣「罩著」祂,而且還是朝「外向」,意即面向外側開裂,所以花粉在面對燈罩的「裡側」,昆蟲隔著「燈罩」根本無法從外側碰觸到花粉。中心深紅色的「退化雄蕊」負責釋放味道(靠近聞時有淡淡的氣味),連結著花瓣深紅色紋路的花導引,想必是以「味道」吸引授粉者前來,但卻沒提供花粉、花蜜的酬報,頗像是典型「欺騙型」的手法。

2025.8.6 大鋤花間。 左圖:花萼垂下,已不見花柱柱頭。右圖:小心翼翼將花瓣撕下,明顯可見原本被花瓣「罩住」的花藥與花粉,推測是雄熟期(雄後熟)。
所以這就好玩了,密集的樹林之中,花朵小又幹生,如此不顯眼的花又是「欺騙型」的,到底可以吸引「誰」來幫祂授粉?原來真正的授粉者還是個謎,只知在原產地中南美洲的推測可能是蠓科(Ceratopogonidae,包括Forcipomyia屬)。
在正中午的艷陽下「蒐證辦案」了一個多小時,當心中的疑惑如雨後天晴,真相大白時,相信彼時我的笑容應該是對看可可的小花花,滿意開心地咧嘴微笑了。
#寶匡主任的慵懶草原農場
#大鋤花間的可可樹果園
#從花的外型新鮮度推測是雌先熟,雄後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