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下學期的英文課程會教到現在式的時態,主詞為第三人稱而且是單數時,動詞必須要加上s或是es。多年來總是會有學生問我 :「為何要這麼麻煩? 可以不要加嗎? 為何有這麼多的變化形? 可以全部統一只加s就好嗎?
英文並不是一個人所創造出來的語言,也不是短時間就發展出來的語言,它規則有背後的脈絡和發展的過程。
今天和大家分享簡單的現在式第三人稱單數加s或es的簡易版的演化過程,希望可以幫助你更了解它背後的意義。
1. 原始印歐語 (Proto-Indo-European, PIE)
在 PIE 時期,動詞的詞尾會依人稱、數、時態變化。
- 第三人稱單數通常有自己專屬的詞尾,比如 *-ti(相當於拉丁文的 amat 中的 -t)。
- 例:拉丁文 amare(to love)
- 他愛:amat(這個 -t 就是 PIE 的遺留)。
2. 原始日耳曼語 (Proto-Germanic)
- PIE 的詞尾在日耳曼語支中發生了音變,第三人稱單數多以 -þ(th 音)或 -s 結尾。
- 例如:哥特語(Gothic)中 he loves → lubōþ。
3. 古英語 (Old English, 約西元450–1150年)
- 古英語還保留了多套動詞詞尾系統。
- 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一般加 -þ(讀作 /θ/ 或 /ð/),部分方言用 -s。
- 例:he loveth(他愛)
- 注意:聖經早期英譯(如 King James Bible)還能看到 loveth, maketh 這種形式。
4. 中古英語 (Middle English, 約1150–1500年)
- 維京人帶來的古諾爾斯語(Old Norse)對英語影響很大。
- 北部方言(受古諾爾斯語影響)習慣用 -s 作第三人稱單數詞尾,而南部方言則保留 -th。
- 例:
- 北部:he loves
- 南部:he loveth
- 後來因為倫敦方言逐漸標準化,而倫敦位於南北交界,-s 形式逐漸勝出。
5. 近代英語 (Early Modern English, 約1500–1700年)
- 到莎士比亞時期,兩種形式都還存在,但 -s 已成為主流,-th 逐漸被視為古風或詩意用法。
- 例:
- 莎士比亞劇本裡既有 he loves 也有 he loveth,但前者更多。
6. 現代英語 (Modern English, 1700年後)
- 標準英語確立第三人稱單數用 -s 或 -es。
- -es 用在以 s, x, z, ch, sh 結尾的動詞,主要是為了發音方便(避免像 watchs 這種不順口的結尾)。
- 例:
- he watches
- he passes
- he fixes
如果在課堂中或是家教的時候,也可以和學生分享這些小知識,幫助他們更深入的了解英語背後的發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