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幼兒園裡,我都能看到孩子透過遊戲在探索世界。可是,家長往往只知道孩子「今天玩得很開心」,卻不清楚遊戲背後蘊含的學習價值。這時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方式,能讓教育被看見?於是我把「遊戲 × 影音 × 行銷」連在一起,發現它其實是同一條教育路上的三個面向。
孩子用遊戲說話
有一次,我準備了幾種不同材質的布料:毛茸茸的毛巾布、滑溜溜的絲布,還有粗糙的麻布。孩子們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摸,甚至有人把布貼在臉上,笑著說:「這個好刺刺!」對我們來說只是布料,但對孩子來說,這是一次完整的「感官冒險」。
透過遊戲,他們在建構詞彙、練習表達,更學會等待與分享。這就是為什麼我常說:遊戲是孩子最真實的語言。
家長透過影片看見笑聲
孩子們在戶外玩「紙箱隧道」,有人努力鑽,有人乾脆躺在裡面咯咯笑。我隨手拍下這些片段,剪成短短一分鐘的影片,傳給家長。
結果好多家長回覆我:「原來我的孩子這麼勇敢!」、「難怪他回家一直說要拿箱子!」 影片讓家長看見的不只是畫面,而是孩子在探索中的專注和快樂。這份感動,比任何一張學習單都更有力量。
教育的價值,需要一個舞台
曾有園所覺得活動不需要特別對外分享,直到有一次我們嘗試把孩子的「感官市集」活動做成照片牆,配上簡短文字,結果不只家長參與度提升,連社區居民也來參觀。
這讓我更確信,行銷不是冰冷的銷售,而是「教育價值的放大器」。如果我們能用更好的方式傳遞理念,就能讓更多人理解、支持,甚至加入孩子的學習旅程。
結尾
對我來說,「遊戲 × 影音 × 行銷」不是三件事,而是三種不同的角度:孩子用遊戲學習,家長透過影音理解,教育理念透過行銷擴散。這就是我想分享的初衷。
👉 想問你:如果是你,你會最想透過哪種方式看見孩子的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