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Humpty Dumpty: 遊戲2
圓蛋

十三
今日看來,蛋頭/卡羅的語言哲學可能算不上是什麼深刻的見解。你是這樣想嗎﹖
如果你有一點時間,能否聽我講一個故事﹖
被天主教教會譽為「經院學派之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倫 (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 為世人留下一個要證明猶太基督教上帝存在的本體論論證 (ontological argument)。如果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到點滴的知識,那便讓我們一同浪費生命中的幾分鐘吧。
安瑟倫的本體論論證是這樣的﹕
- 我們想像中的上帝為不可想像有更偉大者的一個存在體 (Being)。
- 這個不可想像有更偉大者的一個存在體要麼單獨存在於心靈中,要麼同時存在於心靈和現實中。
- 假設這個不可想像有更偉大者的一個存在體僅存在於心靈中。
- 既存在於心靈中又存在於現實中比僅存在於心靈中更偉大。
- 這個存在於心靈中的存在體也可以想像為存在於現實中。
- 因此,這個僅存在於心靈中的存在體並非不可想像有更偉大者。
- 因此,這個不可想像有更偉大者的存在體存在於心靈中,亦存在於現實中。
這個論證的第一點其實是個定義,定義「上帝」這個概念,即
1. 上帝 =df 不可想像有更偉大者的一個存在體。
「上帝」(God) 是被定義項;「不可想像有更偉大者的一個存在體」是定義項。
讓我們用「X」來代入「上帝」的位置。
安瑟倫的本體論論證便可以寫作更易閱讀的以下版本﹕
2. X 要麼單獨存在於心靈中,要麼同時存在於心靈和現實中。
3. 假設 X 僅存在於心靈中。
4. 既存在於心靈中又存在於現實中比僅存在於心靈中更偉大。
5. 這個存在於心靈中的存在體也可以想像為存在於現實中。
6. 因此,這個僅存在於心靈中的存在體並非不可想像有更偉大者。
7. 因此,這個 X 存在於心靈中,亦存在於現實中。
作為一個論證,邏輯上千瘡百孔,不需我們加意見。安瑟倫的本體論論證出世後的一千年裡早已被批判得體無完膚,從哥尼羅 (Gaunilo,安瑟倫的同代教友),阿奎那(Aquinas,十三世紀),卡森地 (Gassendi,十七世紀),到康德 (Kant,十八世紀) 等。現代哲學界的批評更多,不贅。
但我們可以很簡單地指出這個論證的其中一個根源性問題。
安瑟倫把上述的這個 X 叫作「上帝」,僅此而矣。
這與卡羅的語言哲學有什麼關係﹖
這與卡羅的語言哲學有什麼關係﹖
圓蛋的 X 就是「這就是一個出色的擊倒性論理」,而他把這個 X 叫作「Glory」(光榮)﹔圓蛋的另一個 X 是「我們對這個話題已經談夠了」,而他把這個 X 叫作「Impenetrability」(深不可測)。
作為語言的主人,我們可以反過來把圓蛋的第一個 X 稱為「深不可測」,把他的第二個 X 稱為「光榮」。我們甚至可以把「這就是一個出色的擊倒性論理」稱為「上帝」。作為一個定義,這是完全可以的。
哲學史中最有名的反駁例子是 X 可以是「最完美的一個島」。
顯然,安瑟倫「使一個字做那麼大量的工作」是要付出代價的,但這個代價卻是很多神學家和哲學家的青春。
__________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