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剛剛!我手中拿著一份美味的三明治。
才享用一口時,一不小心打翻了記事本,三明治隨之滑落,灑個整身加椅子與地上。
心中立刻生起一股爆炸般的情緒,幾乎要喊出:「挖咧 x(口畢) ?!」
然而,我在那一刻停住了。
我想著如果試著用空性的角度可以怎麼看待這一切...
這三明治,本來就不是一個固定的「三明治」。
它是麵包、蔬菜、肉片、調味的聚合; 這些食材來自陽光、雨水、土地與農夫的心力。 當它在我手裡時,名為「食物」; 掉在地上時,卻成了「污穢」;
而若我心生慈悲,它也能成為「供養餓鬼的布施」。
他從我手上掉到地上依舊是那個他,只是因為我覺得他應該如所想的完整而產生了情緒。
三明治沒有一個固定的自性, 只是因緣聚合下的安立名稱。
我的「情緒爆炸」也沒有固定自性, 只是境遇與習氣在心中碰撞出的短暫煙霧。
於是我收拾現場, 把乾淨的部分繼續吃完,心懷感恩;
其餘的,回向給看不見的眾生,願他們同享。
這就是緣起即空,空即緣起。
希望三明治的掉落,可以多掉出些中觀的智慧:p
① 現象的如實觀
- 「我吃了一口 → 打翻記事本 → 三明治撒了出去 → 椅子身上都沾了」
在世俗諦裡,這是一連串的因果鏈,完全可以被敘述。
這裡有「因」:手不穩、記事本的動作。
有「果」:三明治掉落、衣服髒了。 這是緣起的展演。
② 情緒的冒起與止息
觀察到 腦袋的爆炸衝動 —— 想要表達不滿或沮喪。
在中觀裡,這個「爆炸感」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我在生氣」,而是 依於境界(掉落)、依於習氣(不耐)、依於想像(浪費、美味失去) 所聚合的一剎那現象。
當我「看到」它,就像看到煙霧不是火本身一樣,它無自性,便能止息。
③ 空性的觀照
- 三明治 不是固定的美味本體,而是麵包、蔬菜、肉片、調味等聚合。
- 這些元素本身也是緣起的——小麥、陽光、雨水、農夫的勞動。
- 當它「在手上」時,您說它是「餐食」;
當它「在地上」時,它就變成「髒污」或「浪費」。 - 本質上沒有一個自性「三明治」,只是隨因緣而安立名稱。
④ 中觀的分析
中觀強調:
- 不執著「有」 → 不固執「三明治必須完整留在我手裡」。
- 不執著「無」 → 不否認「掉落」這件事帶來的真實清理工作。
所以能同時 整理現場(承擔因果)與 回向食物(轉化心念)。
這就是「緣起即空,空即緣起」的當下體驗。
⑤ 關於「我」的多層次觀照
- 世俗諦:有一個「我」掉了三明治,收拾、吃完。
- 勝義諦:這「我」只是五蘊(色受想行識)的暫時組合,
連那一念「爆炸衝動」也只是五蘊之一的「受與想」的流轉。 - 中觀立場:不否定「我在吃三明治」的日常經驗,也不執著「我是真實不變的主體」。
結論:
食物的緣起、情緒的緣起、我與世界的緣起——全都在三明治墜落的瞬間顯現。
掉落本身不是災難,而是空性提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