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聞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原文】

上識聞道,勤而行之;

中識聞道,若存若亡;

下識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夷道若類,上德若谷;

大白若孺,廣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質箴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上識聞道,勤而行之;

能領會道者,勤奮的學習;


中識聞道,若存若亡;

不太能領會道者,一知半解,沒辦法確定該如何做;


下識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完全無法領會道者,對什麼都會感到疑惑,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這麼容易明白的道卻看不清楚,可以往前一步卻退縮;


夷道若類,上德若谷;

這麼容易實行的道卻還要計算做多做少,即便上德能包容一切;


大白若孺,廣德若不足;

完全顯露出來不擔心受挫,行道能做多少是多少;


建德若偷,質箴若渝,

修自己的德行不需要讓人知道,被直接規勸不嫌過度,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道」之大擴及每個角落沒有邊際,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全領會,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沒有聲音也能聽聞,沒有具體的樣子也能看見,


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在混沌之時就已經有了,默默運作著。


【註解】

明道若「昧」:看不清楚

夷道若「類」:計算多少

「大白」若孺:完全顯露出來

質「箴」若「渝」:「箴」是勸善﹔「渝」是氾濫

「夫」唯道善貸且成:讀ㄈㄨˊ發語詞無義


【解析】

一開始接觸「道」會有兩極化的狀況,但這其實沒有高下之差,道存在的時間很長了,無論有沒有感受到,它一直都在,只不過太習以為常,沒辦法一時領會到,也是理所當然。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48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9/18
【原文】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 反者,道之動。 ➡學到一樣,可以類推三樣,如此能觸發習道的機緣。 弱者,道之用。 ➡有所不足,更需要道。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了分別才衍生出天下萬物,原本沒有分別,才會有所分別
Thumbnail
2025/09/18
【原文】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譯文】 反者,道之動。 ➡學到一樣,可以類推三樣,如此能觸發習道的機緣。 弱者,道之用。 ➡有所不足,更需要道。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了分別才衍生出天下萬物,原本沒有分別,才會有所分別
Thumbnail
2025/09/17
【原文】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後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後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後迋自謂孤寡不穀。 此非以賤
Thumbnail
2025/09/17
【原文】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 後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後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後迋自謂孤寡不穀。 此非以賤
Thumbnail
2025/09/07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
Thumbnail
2025/09/07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失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新的一步總是奠基在先前一步。有軌跡可循,有方向有行,溫故知新,全都化為踏實前進的能量。  學習慈悲讓心安住,在真確、回歸的價值中,一步一步成長。
Thumbnail
新的一步總是奠基在先前一步。有軌跡可循,有方向有行,溫故知新,全都化為踏實前進的能量。  學習慈悲讓心安住,在真確、回歸的價值中,一步一步成長。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