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科技焦點幾乎都繞著 AI 與高效能運算(HPC) 展開。上週從 OpenAI 自研晶片、AI 影片生成升級、Oracle 導入 AMD 雲端晶片,到 AI 醫療突破與量子物理新獎項的發表,全球正邁向「智慧融合」的新時代。AI 不再只是單一應用,而是滲透進 創作、生醫、基礎科學 的每個層面。
🧠 1. OpenAI 聯手 Broadcom 打造自家 AI 晶片生態
OpenAI 與 Broadcom 正式宣布合作,共同開發 自有 AI 處理器與網路系統,部署規模高達 10 GW,預計 2026 年起逐步上線。這項合作意味著:
- OpenAI 不再只倚賴 NVIDIA、AMD 等外部供應商,開始進入「自主晶片設計」時代。
- 晶片產業鏈重新洗牌,AI 算力自主化 成為全球科技巨頭的戰略核心。
- Broadcom 可能成為新一代 AI 基礎建設的重要夥伴。
對台灣來說,這也代表本地晶圓代工與封測產業可能迎來新一波訂單與技術合作契機。
🎬 2. Sora 2 視訊生成升級 AI 創作再突破
OpenAI 旗下的 Sora 2 影片生成平台再升級:
- 免費用戶可創作 15 秒影片、Pro 用戶則達 25 秒;
- 同時推出 「Storyboard 分鏡功能」 ,創作者能以劇本方式控制畫面。
這意味著 AI 不再只是圖片生成,而是真正踏入 「AI 影片創作時代」。
創作者可以更直覺地製作廣告、短片、動畫;但同時也引發對 假影片(deepfake)與版權議題 的討論。
🎨 一句話總結:AI 影像生成正從「工具」變成「創作夥伴」。
☁️ 3. Oracle 導入 AMD 新晶片 雲端算力全面升級
Oracle 於 10 月 14 日宣布,將採用 AMD 最新 MI450 AI 晶片,用於旗下雲端平台,初期部署 5 萬顆。
這象徵著:
- 雲端運算進入「AI 專用晶片」的新時代。
- 傳統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架構被重新定義。
- 企業雲端服務(例如 Oracle Cloud、AWS、Google Cloud)之間的 AI 算力競賽全面升溫。
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意味著晶片製造需求擴大,也可能帶動冷卻系統、伺服器組裝與網通設備的新商機。
❤️ 4. AI 醫療影像新突破 自動判讀心臟超音波
AI 應用正在醫療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最新研究顯示,AI 已能自動分析 心臟超音波影像(Echocardiography),自動計算心室射出分率、偵測病變。
這項技術意味著:
- 醫師的診斷效率與準確度將大幅提升。
- 偏遠地區醫療可透過 AI 輔助實現遠端判讀。
- 醫療影像 AI 模型正從「輔助分析」邁向「半自動診斷」階段。
🏥 AI 醫療不只是節省時間,更是讓專業診斷普及化。
⚛️ 5. 量子物理研究獲諾貝爾獎 推動量子科技新紀元
2025 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三位在 量子電路與超導量子位元 研究領域的學者。這項成就雖屬基礎科學,卻為 量子運算、量子感測、量子通訊 奠定關鍵基石。
- 超導量子電路有望成為下一代「後 AI 時代」的運算核心。
- 多國(含美國、日本、歐洲)都已投入巨額資金布局量子科技產業。
- 台灣學研機構與晶片製造業若能提前介入,可能在「量子元件與封測」上取得優勢。
⚡ 未來十年,量子科技可能成為繼 AI 之後的下一場全球技術戰場。
從 晶片、創作、雲端、醫療到基礎科學,AI 正全面融入人類生活與知識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