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洛厄爾·安德里森( Marc Lowell Andreessen )。他是美國知名的企業家、投資人與軟體工程師。安德里森一生參與多項具影響力的創業與投資計畫。他創立了軟體公司 Opsware(原名 Loudcloud),後被惠普(HP)以高價收購;同時也是社群網站平台Ning 的共同創辦人。他曾擔任 Facebook、eBay、惠普等大型科技企業的董事會成員,長年活躍於矽谷創投圈。1994年,他更是入選首屆「全球資訊網名人堂」,成為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安德里森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錫達福爾斯 (Cedar Falls),成長於威斯康辛州新里斯本(New Lisbon)。父母為帕特麗夏與洛厄爾·安德里森,父親任職於種子銷售公司。1993年,他畢業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於此取得電腦科學學士學位。
在求學期間,他曾在德州奧斯汀的IBM實習,並於校內的國家超級電腦應用中心(NCSA)短暫工作。在那裡,他首次接觸提姆·柏內茲-李( Tim Berners-Lee )所提出的全球資訊網( World Wide Web )概念。受此啟發,安德里森與同事埃里克·比納( Eric Bina )合作,開發出一款具圖形介面、操作直覺且可跨平台使用的瀏覽器 : Mosaic。
這項偉大的發明從此大幅降低了上網門檻,為網際網路的普及奠定了基礎。1993年畢業後,安德里森前往加州工作,並在一次機緣下結識了前視算科技( Silicon Graphics )創辦人吉姆·克拉克( Jim Clark )。
克拉克看準 Mosaic 的潛力,邀請他共同創辦一家網際網路軟體公司。兩人一拍即合,馬上於加州山景城成立了Mosaic 通訊公司。並由安德里森擔任技術副總裁。
由於伊利諾大學對「Mosaic」名稱提出異議,公司遂更名為網景通訊公司( Netscape Communications ),主打產品為Netscape Navigator ( 他們自家研發得旗艦級瀏覽器 ) 。
1995年,網景成功上市(IPO),引發全球矚目。當時年紀僅23歲的安德里森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很快成為網際網路新世代的代表人物。
緊接其後,微軟便注意到網路浪潮,利用授權自Spyglass的 Mosaic 原始碼,開發出 屬於自己的 Internet Explorer,打算與網景展開「瀏覽器大戰」。
最終,1999年網景以42億美元被美國線上(AOL)收購,安德里森出任公司技術長。
同年,他入選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35歲以下全球百大創新者之一 」。
2000年代中期,安德里森與長期合作夥伴本·霍洛維茨( Ben Horowitz ) 開始天使投資事業,支持多家新創公司其中包括 Twitter、Qik 等。2009年,他們正式成立風險投資公司安德里森·霍洛維茨( a16z ),首期基金規模達 3億美元。
短短三年內,公司管理資金已達27億美元,並投資了我們熟知的Facebook、Foursquare、GitHub、Pinterest、Twitter 等一眾矽谷明星企業。
2009年,a16z參與了以27.5億美元收購 Skype 的投資案。兩年後微軟以 85 億美元收購Skype,使該投資獲得巨額回報。此外,他們也早期投資於耳機品牌Jawbone、社群遊戲公司Zynga等新創。
到 2011 年,a16z 已成為同時持有 Facebook、Twitter、Groupon、Zynga 等四家頂尖社群媒體公司股份的首家創投公司。
《經濟學人》曾評價安德里森具備「能從技術趨勢中提煉深刻洞見的能力」,是讓 a16z 脫穎而出的關鍵。他亦常為旗下投資企業的創辦人,如Facebook的馬克·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 )與Zynga 的馬克·平卡斯( Mark Pincus )提供策略建議。
2011年8月,安德里森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欄〈為什麼軟體正在吞噬這個世界(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指出軟體將徹底改變各行各業,從電影、農業到國防,皆將由軟體驅動與重塑。
這篇文章被視為數位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宣言之一,奠定了他作為科技思想領袖的地位。
同年,他與霍洛維茨被《浮華世界》(Vanity Fair)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第6名,並登上 CNET 與《富比士》多項創投榜首。
2012年,他入選《時代週刊》「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2013年,安德里森與其他四位網際網路先驅共同獲頒首屆伊莉莎白女王工程獎( 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 ),以表彰他對全球資訊網與現代網際網路發展的貢獻。
安德里森的職業生涯橫跨軟體開發、網際網路革命與創投投資三個世代。
他既是技術創新者,同時也是思想啟蒙者。但他的理念始終如一:讓科技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安德里森闖蕩矽谷二十多年,看過不少成功人士,也看過不少人失敗。從克拉克、祖克柏和克羅利的案例中,安德森所提出的創辦人特質:勇於嘗試、進取、創新。
然而,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確認安德森體會到光靠這些仍舊不夠。美國的創業環境雖然無敵,但經濟結構本身有個基本的弱點,在疫情暴露無遺,那就是已經失去了製造( Build )的能力。
「 問題出在意願,或缺乏意願。我們必須真正要這些東西,才會重新學習這種能力。」
「我們的祖先開路、製造火車、農地、工廠、電腦、晶片、智慧型省機,以及無數其他帶來美好生活,如今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發揚這光榮傳統的唯一方法,是重回製造。」
改變人們「如何上網」開始,到改變「誰能創造未來」為止。馬克·安德里森一輩子都在軟體業打滾,並因此致富。從軟體到硬體,再到強調「Build」的能力。這種轉折,令人玩味。
資料參考 : Wiki、BBC、me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