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 OpenAI 合作關係大重組:全新公益公司結構,揭示 AI 霸權的下一步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微軟 (Microsoft) 與 OpenAI 在 2025 年 10 月 28 日共同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宣布雙方合作關係進入「下一章」,伴隨而來的是 OpenAI 公司結構的徹底重組,以及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財務數字。

The next chapter of the Microsoft–OpenAI partnership

raw-image

懶人包:微軟與 OpenAI 究竟改了什麼合作?

這次的公告內容相當龐雜,涉及股權、智慧財產權 (IP)、營運獨立性等多個層面。簡單來說,這是一次「更深度綁定,也更各自獨立」的策略調整。雙方在鞏固核心利益的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鬆開了一些束縛。

股權與估值:天價數字背後的真相

經過這次所謂的「資本重組」(recapitalization) 後,OpenAI 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下是根據官方公告修正後的正確股權結構:

  • 微軟的投資:微軟在 OpenAI 的營利實體「OpenAI Group PBC」中的投資,現在價值約為 1350 億美元,佔稀釋後約 27% 的股份。
  • 非營利基金會的股份:做為 OpenAI 的最終控制者,非營利組織「OpenAI 基金會」在此次重組後,直接持有營利公司 26% 的股權,而這部分股權的當前價值約為 1300 億美元。
  • 員工與投資者:剩餘的 47% 股份則由現任和前任員工及其他投資者持有。

權利與義務的再平衡

除了錢,權力的分配也進行了精密的調整,這才是本次合作變革的核心。

  • IP 授權延長:微軟對 OpenAI 的 IP 權利(包含模型與產品)將延長至 2032 年,甚至涵蓋了達成通用人工智慧 (AGI) 後的模型。
  • Azure API 獨家合作:OpenAI 的 API 服務將繼續在微軟的 Azure 雲端平台上獨家提供,確保了微軟在雲端 AI 服務市場的競爭優勢。
  • OpenAI 的 Azure 採購承諾:作為回報,OpenAI 簽訂了增購 2500 億美元 Azure 雲端服務的合約,這筆巨額訂單確保了微軟雲端業務的長期收入。
  • 更多的獨立性:雙方也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度。例如,微軟現在可以獨立或與第三方合作追求 AGI 的研發。同樣地,OpenAI 也獲得了與第三方共同開發非 API 產品、發布符合標準的開源模型,以及向美國國家安全客戶提供服務的權利。

OpenAI 的新樣貌:從「有限營利」到「公益公司」

非營利基金會的絕對控制權

OpenAI 的核心,依然是其 2015 年成立時的非營利使命:確保通用人工智慧 (AGI) 能造福全人類。為此,新的結構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制衡。

  • 頂層控制:最頂層是「OpenAI 基金會」(OpenAI Foundation),一個非營利組織。它擁有對營利實體的絕對控制權,包括任命和罷免其董事會所有成員的權力。
  • 營利實體:下方則是營運主體「OpenAI Group PBC」。PBC 的全名是 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公益公司),這種公司型態在法律上要求它除了為股東創造利潤外,還必須追求其明確的公共利益使命。

這種設計旨在確保即使公司需要籌集資金、吸引人才,其所有商業行為的最終目的,仍然要與「造福全人類」的使命保持一致。

為全人類福祉:基金會的初始承諾

隨著新的結構和龐大的資金到位,OpenAI 基金會也宣布了其初步的慈善計畫,承諾投入 250 億美元於兩大領域:

  1. 健康與疾病治療:資助加速健康領域的突破,例如建立開源的健康數據集、資助科學家,讓所有人都能從更快的診斷和治療中受益。
  2. AI 韌性的技術解決方案:如同網際網路需要網路安全生態系,AI 也需要一個「韌性層」來最大化其益處、最小化其風險。基金會將投入資源支持這方面的實用技術方案。

非營利下的千億估值之謎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將 OpenAI 視為一個純粹的「非營利組織」。如果真是如此,它確實不該有股東和估值。然而,OpenAI 的結構遠比這複雜,這也是它能吸引巨額投資的關鍵。

估值在「營利」而非「非營利」實體

我們必須釐清,擁有巨大估值的,並非最上層的非營利「OpenAI 基金會」,而是其下屬的營利事業體「OpenAI Group PBC」。

可以這樣理解這個雙層結構:

  1. OpenAI 基金會 (非營利):這是 OpenAI 的靈魂與大腦,以「確保 AGI 造福全人類」為唯一使命。它不追求利潤,但它 100% 控制著下方營利公司的董事會,是最終的掌權者。
  2. OpenAI Group PBC (營利):這是 OpenAI 的身體與手腳,負責所有的研發、產品、營運和商業活動。投資者(如微軟)的資金注入於此,員工的股權也在此,因此所有的商業估值都發生在這一層。

簡單來說,OpenAI 巧妙地將「使命」與「資本」分開。非營利基金會確保公司不偏離軌道,而營利子公司則負責在市場上衝鋒陷陣、籌集資金。投資者之所以願意給出天價估值,是因為他們投資的是一個能夠產生巨額營收的商業實體,只不過這個實體的最終控制權掌握在一個非營利組織手上。

私募股權估值:沒上市,如何定價?

另一個好奇的問題是,既然沒有在公開市場交易,這個千億估值和未來權證的價值是怎麼算出來的?可能的方式有以下:

  1. 融資定價 (Pricing by Funding Rounds):私營公司的估值,最直接的來源就是最新一輪的融資。微軟這次就是一次大型的投資活動。微軟願意以多少價格,換取 27% 的股權,這個交易就為公司的總價值定下了一個明確的錨點。
  2. 未來潛力折現 (Discounted Cash Flow & Growth Potential):投資者會評估 OpenAI 目前的營收,並對其未來的增長做出預測。考量到其技術領先地位和 AI 市場的龐大潛力,投資者願意為其未來的超高增長支付極高的溢價。
  3. 可比公司分析 (Comparable Analysis):雖然沒有完美的對照,但投資銀行家會參考市場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如 Google、Nvidia)的市值、營收倍數等指標,來判斷 OpenAI 的合理估值區間。

TN科技筆記的觀點

  • 治理模式的創新:我認為最值得關注的是 OpenAI 的治理結構。這不僅僅是法律文件的變更,而是一種應對「超級智慧」潛在風險的社會性實驗。將最終控制權牢牢掌握在一個使命驅動的非營利基金會手中,理論上為 AI 安全上了一道保險。這種結構直接將公司的商業成功與基金會的慈善能力掛鉤,創造了一個「公司越成功,基金會能做的好事就越多」的正向循環。
  • AGI 的務實定義權:將 AGI 的判定交由獨立專家小組,是一個極其聰明且重要的舉動。它將 AGI 從一個模糊的科幻概念,轉化為一個可被外部驗證的技術狀態。這不僅增加了透明度,也為微軟的 IP 授權範圍劃定了清晰的界線,避免了未來可能出現的無盡爭議。
  • 合作中的「鬆綁」:表面上看起來雙方綁得更緊,但協議中賦予彼此的獨立性,反而讓這段關係更健康。允許 OpenAI 與第三方合作、釋出開源模型,可以維持其在研究社群的活力與聲望。而允許微軟自行研發 AGI,則給了微軟在最壞情況下的備案,降低了單點故障的風險。微軟與 OpenAI 的關係,已經從投資與被投資,演變為一個高度整合的共生體。微軟獲得了未來近十年最頂尖 AI 技術的穩定供應,並鎖定了龐大的雲端收入;OpenAI 則獲得了研究所需的運算資源與資金。這個將對 Google、Amazon 等其他雲端與 AI 巨頭構成更強大的競爭壓力。
  • 控制權的虛與實:儘管章程上寫明基金會擁有最高權力,但當營利公司的規模與影響力達到數千億甚至上兆美元時,基金會董事會是否還能有效制衡來自微軟、其他股東以及管理層的巨大商業壓力?這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支持TN科技筆記,與科技共同前行

我是TN科技筆記,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選愛心、轉發給我支持鼓勵~~~也歡迎每個月請我喝杯咖啡,鼓勵我撰寫更多科技文章,一起跟著科技浪潮前進!!>>>>> 請我喝一杯咖啡

在此也感謝每個月持續請我喝杯咖啡的讀者們,讓我更加有動力為各位帶來科技新知!

以下是我的 threads 也歡迎追蹤、回覆、轉發喔!

>>>>> TN科技筆記(TechNot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N科技筆記(TechNotes)的沙龍
51會員
168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TN,喜歡分享科技領域相關資訊,希望各位不吝支持與交流!
2025/10/24
TN科技筆記為你深度解析特斯拉 2025 Q3 財報。不只看交車量,更要看 FSD Robotaxi 的進展、Optimus 人形機器人的巨大潛力,以及儲能業務的驚人增長。了解 Elon Musk 的 AI 佈局。
Thumbnail
2025/10/24
TN科技筆記為你深度解析特斯拉 2025 Q3 財報。不只看交車量,更要看 FSD Robotaxi 的進展、Optimus 人形機器人的巨大潛力,以及儲能業務的驚人增長。了解 Elon Musk 的 AI 佈局。
Thumbnail
2025/09/28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最近與知名創投家 Bill Gurley 和 Brad Gerstner 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其中,黃仁勳系統性地闡述驅動這場 AI 工業革命的核心動力、NVIDIA 的戰略佈局,以及他對全球地緣政治的獨到見解。
2025/09/28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最近與知名創投家 Bill Gurley 和 Brad Gerstner 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談。其中,黃仁勳系統性地闡述驅動這場 AI 工業革命的核心動力、NVIDIA 的戰略佈局,以及他對全球地緣政治的獨到見解。
2025/08/29
NVIDIA 公布了其 2026 財年第二季的最新財報,數字再度打破了所有分析師的眼鏡,無論是營收、獲利還是對下一季的展望,都繳出了極為亮眼的成績。然而市場的反應卻相對冷靜,甚至在盤後交易出現了下跌。
Thumbnail
2025/08/29
NVIDIA 公布了其 2026 財年第二季的最新財報,數字再度打破了所有分析師的眼鏡,無論是營收、獲利還是對下一季的展望,都繳出了極為亮眼的成績。然而市場的反應卻相對冷靜,甚至在盤後交易出現了下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微軟 Q2財報市場看到了什麼問題?Azure 雲端成長放緩是泡沫要爆了?你可能想得太多
Thumbnail
微軟 Q2財報市場看到了什麼問題?Azure 雲端成長放緩是泡沫要爆了?你可能想得太多
Thumbnail
先前有消息指出,為了將低對外購 AI 晶片的依賴,微軟投資支持的生成式 AI 應用大廠 OpenAI 已經開始自行設計與生產相關晶片的計畫,並且已經接觸了包括博通 (Broadcom) 等多家晶片大廠。
Thumbnail
先前有消息指出,為了將低對外購 AI 晶片的依賴,微軟投資支持的生成式 AI 應用大廠 OpenAI 已經開始自行設計與生產相關晶片的計畫,並且已經接觸了包括博通 (Broadcom) 等多家晶片大廠。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6 日引述知情人士及紀錄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深入調查微軟(Microsoft Corp.)是否與人工智慧(AI)新創企業 Inflection AI 交易採取特殊安排,規避政府的反壟斷審查。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6 日引述知情人士及紀錄報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深入調查微軟(Microsoft Corp.)是否與人工智慧(AI)新創企業 Inflection AI 交易採取特殊安排,規避政府的反壟斷審查。
Thumbnail
今年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老牌科技巨頭微軟 Microsoft,日前正式發布了今年第一季 (微軟財務年度為 2024 Q3,實際期間為 2024 一到三月) 的最新財報,繳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本季微軟都繳出了打敗共識預期的表現,並創下歷史次高,季度新高的營收紀錄......
Thumbnail
今年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老牌科技巨頭微軟 Microsoft,日前正式發布了今年第一季 (微軟財務年度為 2024 Q3,實際期間為 2024 一到三月) 的最新財報,繳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本季微軟都繳出了打敗共識預期的表現,並創下歷史次高,季度新高的營收紀錄......
Thumbnail
實際業績正在反應微軟和Google對AI的投資正在取得回報,繼續加大他們對AI的胃口
Thumbnail
實際業績正在反應微軟和Google對AI的投資正在取得回報,繼續加大他們對AI的胃口
Thumbnail
微軟擴大對其AI晶片效能投資,市場將持續觀察在科技巨頭持續自立晶片後的成長性與行業發展,市場將關注今日盤後NVDA財報。
Thumbnail
微軟擴大對其AI晶片效能投資,市場將持續觀察在科技巨頭持續自立晶片後的成長性與行業發展,市場將關注今日盤後NVDA財報。
Thumbnail
你好,我是理財人妻Vivi。 這是微軟連載的第一篇。 微軟FY24Q2財報 微軟公布2024財年第二季財報,營收盈利都優於市場預期。 微軟FY24Q2的業績說明電話會中, CEO 納德拉強調了人工智慧在推動客戶生產力增長方面的重要性, 重點是將人工智慧注入到軟體應用的每一
Thumbnail
你好,我是理財人妻Vivi。 這是微軟連載的第一篇。 微軟FY24Q2財報 微軟公布2024財年第二季財報,營收盈利都優於市場預期。 微軟FY24Q2的業績說明電話會中, CEO 納德拉強調了人工智慧在推動客戶生產力增長方面的重要性, 重點是將人工智慧注入到軟體應用的每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